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民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具有循环作用效应,教育对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有着广泛的作用空间。在先赋资源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立收入起点公平上的教育制度,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可以提高低收入阶层及其子女获取收入的能力,进而从源头上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缩小居民收入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华 《经济地理》2019,39(3):195-200
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都很大;居民经营净收入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但二者都没有工资性收入差距大;居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城乡差距都很大,地区差距相对较小。深化教育培训体制、劳动力市场机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经常性转移支付等项制度的改革,能够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3.
居民受教育水平与收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具有循环作用效应。致力于教育公平,可以实现收入起点上的公平,打破贫穷落后的代际传递。建立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可以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要发挥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就必须大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4.
居民受教育水平与收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具有循环作用效应.致力于教育公平,可以实现收入起点上的公平,打破贫穷落后的代际传递.建立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可以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要发挥教育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就必须大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梅 《经济与管理》2004,18(4):19-20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总量急剧增加。然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列举了居 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几种主要原因,并且根据我国收入差距演变的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以求缩小居民 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7.
武岚 《经济师》2008,(12):11-14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当中,把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科学有效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由收入差距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路和配套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是我国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难点,尽管一直以来着力缩小收入差距的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各类政策层出不穷,但效果并不明显。该文主要从居民收支视角出发,认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偏好及两个市场的不对等地位所致。在这种背景下,税收政策本身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其应有调节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要继续完善税制,改变政府支出结构偏向及降低公共服务类价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不对此高度重视,必然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加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虽然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有所缓和,并有转头向下的可能,但如果维持目前的政策强度,未来10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然会继续缓慢扩大,而这与我国政府提出的扭转居民收入差距的上行趋势的战略目标存在出入。政府应该实施更有力的治理措施和政策,如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适度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促进劳动力城乡自由流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等,以扭转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实现国家宏调目标。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中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跨国跨期比较分析,并探寻了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现状以及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其次,构建了理论模型,从长期和短期视角剖析了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机制,进而对中美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①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短期内,后发国家应积极发挥后发优势,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权衡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而在长期,随着技术差距逐渐收敛于稳定值,后发国家应加强自主创新;②相对于美国,尽管中国技术水平仍较滞后,但中美技术差距呈缩小态势;③当前,自主创新、FDI的溢出吸收以及劳动力资本和生产性投资有助于缩小中美技术差距,但高科技产品进口却导致了技术差距的扩大;④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对缩小中美技术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张光全 《生产力研究》2011,(12):108-110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分配差距状况与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是三大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李宁  任金政 《现代财经》2023,(10):21-38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催生传统产业升级,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是数字技术是否促进了涉农企业的价值创造,现有文献并无定论。本文以2013—2020年新三板涉农企业为样本,使用文本分析方法结合专家打分法构建了数字技术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涉农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显著提升涉农企业的价值,这种提升作用在价值高的企业中更强。第二,不同数字技术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的提升作用更强,而人工智能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第三,数字技术对涉农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通过促进研发创新、提升市场地位和降低企业成本途径实现。第四,数字技术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在规模大、经营年限长、高学历员工占比高、农产品生产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为促进涉农企业持续稳定开展数字化转型,避免转型过程中的短视主义,提升转型的效率与效果提供了证据支持和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之势,在促进部分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抑制了全体居民共同提高生活质量的进程.因而,正确认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之势,探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才是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胡光祖提出的基尼系数简易计算公式,计算得出12年间新疆基尼系数始终接近0.5,说明新疆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而且目前毫无缓和的趋势。本文通过模型分析,认为可以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利用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大力发展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达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尤为突出的是东西部地区居民之间。文章特选取西部农业大省-新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广东两个差异较大的省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结构、行业等角度分析了自1978年~2008年的居民收入差异情况。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居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缩小新疆居民收入差距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外资是影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外资企业的利润明显高于其它类型企业。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缩小了制造业整体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在竞争性行业又明显挤压了中国民营企业,并通过租金分享机制恶化了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由于行业收入差距在时间上有累积效应,因此,行业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赋能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了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与劳动赋能功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内部管控成本,提高投资决策质量与资产营运效率,改善劳动力资源结构,从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增大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底层技术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提升作用。本研究验证了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