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高层房屋结构中,某些楼层之间由于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等发生变化,导致结构刚度等发生变化,从安全的角度,需要设置转换层。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接的关节点,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至关重要的连接纽带作用。本文在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要点,并结合一个实际工程探讨了施工要点的应用,以期为转换层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越 《魅力中国》2010,(11):135-135
增城市某大型泵站工程,周边环境和地质环境复杂,采用沉井结构形式施工。本文通过对该工程施工过程的介绍,以探求一种复杂环境下的沉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沉井是一种井筒状结构物,是依靠在井内挖士,借助井体自重及其它辅助措施而逐步下沉至预定设计标高,最终形成的建筑物基础的一种深基础型式。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沉井施工中下沉的方案选择及下沉的各主要环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柯志钦 《中国西部》2014,(21):108-109
沉井挖土下沉是沉井施工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也是施工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重要环节。本论文结合工程实际,简要说明了工程中施工方案,分析了沉井在下沉过程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安徽置地投资广场工程荣膺“2008年度安徽省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该工程地下2层,地上26层,总995米。工程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总建筑面积约56525平方米,基坑最深处149米。为将该工程建成精品工程,项目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到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全方位采用新技术。如项目采用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使得深达11米的基坑坑壁几无变形,未给邻近建筑物及周边管网造成任何危害;  相似文献   

6.
周延贵 《魅力中国》2011,(3):238-239,240
建筑装饰是为满足人们对居住、办公、娱乐、购物等场所环境高质量的要求,在主体结构上进行的一系列包装、美化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使用性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相关资料,从建筑的装饰理念、方案确定、施工、质量控制四个要点,阐述了装饰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日,由中交一航局四公司承建的天津地铁三号线北站站基坑三层土方开挖施工顺利完工,累计挖土85665立方米。项目部采用了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和经验判断三者结合的管理方法,围绕深基坑工程的风险源和风险管控条件下的质量安全控制,项目部积极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以基坑周边重要建筑物沉降控制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施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探地雷达具有便捷、高分辨率等优点,为避免某接收沉井在下沉过程引起地面塌陷灾害,采用探地雷达对沉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区进行探测,查明沉井施工可能影响的沉降范围及地层脱空情况。通过在介绍探地雷达基本方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温州市瓯江路接收沉井的工程地质资料和雷达检测数据,判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类型、范围。实践证明探地雷达可以准确定位地面沉降范围、分辨不密实体以及地层脱空等地质灾害,为工程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设计功能用途分区,往往沿竖向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结构转换层起到不同结构形式转换变化的作用。下部结构形式在这层不再向上延续,从这层向上,设计成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可以说转换层对建筑结构形式变化,对结构安全以及建筑物功能分区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转换层的特殊作用,梁、柱构件和普通层有很大不同,相应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工程在此施工难度也增大,质量控制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人有幸在锦州商业银行滨河花园小区办公住宅楼中从事过施工管理,现结合该工程就如何控制好转换层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工程建设时会对周边建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更加深入及准确地分析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自身结构变形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依托成都30号线玉石站狭长深基坑工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仿真和现场全过程监测手段系统研究基坑开挖对自身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深基坑开挖需要提高变形控制标准以降低施工期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旁侧注浆加固一方面降低了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周边地表沉降;通过对建筑物沉降进行全过程监测结果表明建筑物变形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这与前期注浆抬升及后期未及时跟进注浆联系紧密。上述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盾构法施工是地铁施工常见的施工方法,在城市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建筑物。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桃苑站—绳金塔站区间盾构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下穿建筑物群,周边地质环境复杂,周边环境复杂,盾构区域内存在着大量建筑物的浅基础,保证盾构施工顺利进行以及建筑物群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为了盾构施工顺利进行以及保证建筑物群安全,文章将控制推进速度控制在3~4 cm/min;对渣土进行改良实验,采用最优的泡沫配比;控制盾构姿态以及同步注浆等施工技术;监测显示建筑物最大沉降仅2.1 mm,沉降很小,对建筑物安全无影响。文章的初步性结论对以后南昌地区的地铁盾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结合工程实际,阐述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加固和施工. 该工程为沈铁二中教学楼工程,在原建筑三层上接二层,接层建筑面积1596m2,层高3.6m,总建筑面积4897m2,五层总高度18.45m.  相似文献   

13.
沉井封底是沉井基础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28#主塔墩沉井封底混凝土厚14 m,采用水下封底混凝土C35,设计方量为58 919.5 m~3,如此大体积水下混凝土灌注在国内尚属首次,其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文章从沉井清基、封底设备布置、封底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方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28#主塔墩沉井封底混凝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低层楼房加层结构技术 低层楼房加层结构技术,是在保证原建筑继续使用,用户和办公人员不用搬迁的情况下,采用特殊结构设计加层,使原建筑物从2~5层加高到8~20层,而且所加层重量不压在原建筑物上。在充分考虑各地区不同的地震、抗震设防规定和地质条件下,结合采用隔震、消震、减震、消能装置等技术,大大提高加层后新旧建筑永久性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楼层的增加和沉降变形增大,文章探讨了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安全问题、变形是否超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当数据不完善或者数据被破坏,运用传统法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模拟与预测变形的情况下,需要随时掌握建筑物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针对建筑基础沉降的特点,建立相关的预测模型;在对已有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求出预测参数,然后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可以对不同施工期间建筑沉降进行预测,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逆作法施工工艺是一种新型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的应用,解决了旧城市建筑物密居地段的开发、建筑设计及施工中的一系列问题。与旧建筑物相邻过近工程,若采用逆作法施工,可以节约大量施工时间,缩短工期,为当年主体封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此技术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综合效益上都有很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穆亦龙 《科技和产业》2023,23(7):268-272
依托福州滨海快线火车站与换乘枢纽联络通道工程,提出上跨既有线管幕结构施工的分步填充砂浆方案(即方案A)和一次性填充砂浆方案(即方案B)。在ABAQUS数值分析平台上对管幕结构施工全过程展开数值模拟,重点关注既有线竖向位移和收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方案A引起既有线竖向位移呈逐渐沉降趋势,方案B则呈先上浮后沉降趋势,但两套方案引起的既有线最终竖向位移大致相同;方案A和方案B引起的最终地表沉降分布规律大致相同,都呈现不规则沉降槽状,最大值位于“口”字型管幕左侧轴线处,且方案B略小于方案A。从既有线影响及施工效率等方面考量,现场采取方案B进行管幕结构施工;同时对既有线竖向位移及地表沉降展开现场监测,其量值及发展规律与数值模拟大致相同。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管幕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招标大课堂     
《中国招标》2015,(5):22-22
问: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哪些情形下可以不进行施工招标? 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施工招标:(一)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或者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等特殊情况,不适宜进行招标;(二)施工主要技术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三)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四)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五)在建工程追加的附属小型工程或者主体加层工程,原中标人仍具备承包能力,并且其他人承担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如果不进行处理,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危及建筑物及人身安全。为此,需要从建设设计、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以及施工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不均匀沉降,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沉井是地下工程和深埋基础施工的一种方法,当水文地质条件不宜采用大开挖建造泵站及水池构筑物时可采用沉井。工程中沉井下沉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人工或风动工具挖土法、抓斗挖土法、水枪冲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