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受到苯与甲苯等苯系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本试验利用芬顿试剂氧化处理苯和甲苯污染地下水,首先分析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然后分别改变H2O2与苯系物、Fe2+的摩尔比,研究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2O2与苯系物的摩尔比为10∶1,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2∶1时,苯和甲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最佳。芬顿试剂对苯和甲苯污染地下水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未来可以应用在实际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中。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芬顿氧化法在修复关中地区塿土石油污染中的最佳条件,通过人为配制石油污染土壤,设置不同的双氧水与催化剂摩尔投加比例、双氧水与催化剂投加量、土水比以及反应体系pH值等指标,待达到反应时间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剩余石油烃含量,得出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在10 g污染土壤中,双氧水与催化剂摩尔投加比例为20∶1,双氧水(30%)投加量为1 mL,催化剂投加量为0.131 6 g,土水比为1∶4,最佳pH为3时,芬顿试剂对土壤中的石油烃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63.27%。同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石油烃的催化效率都高于55%。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法合成掺杂非金属元素的纳米二氧化钛,以苯酚为污染源,低压汞灯为紫外光源、卤钨灯为可见光源,考察不同光降解反应条件下其对苯酚溶液的降解效果.当钛、氮和氟元素的摩尔比nTi∶nN∶nF=1∶6.5∶0.8时,经过180℃水热反应10 h,再于500℃煅烧1 h后,N-F-TiO2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硫酸铜废液为原料,研究了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方法,考察了硫酸用量、氯酸钠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影响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显著性大小的因素依次为:硫酸用量氯酸钠用量反应时间。当硫酸与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0.3,氯酸钠与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0.2,反应时间为2 h时,反应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原料特戊酸原料需求愈加激烈的今天,如何利用现有的合成路线,改良成为经济效益更好的,绿色环保的合成路线更为重要。经过一些改良,异丁烯合成特戊酸最适的反应物摩尔比及反应条件为:异丁烯∶一氧化碳∶浓硫酸=1∶1.1∶3.6,利用间歇式反应器,在反应温度45~50℃中,反应压力为5.5MPa~6.0 MPa下反应。反应后的应先进行萃取再进行水解,可以使催化剂反复利用的合成路线为最佳,并通过Aspen Plus软件中进行动力学模拟,得出使用异丁烯、一氧化碳为反应物,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特戊酸反应在在T=45℃时,A=9.72*1013,EA=97.2KJ/mol,反应常数为k=1.15*10-2·S-1,且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6.
鸡蛋壳制备乙酸钙冰雪融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鸡蛋壳为原料,对高温煅烧分解蛋壳、中和法制备乙酸钙(CA)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参数下,其产量最大.即反应温度为50℃,配料摩尔比为CaO:HAc=1:2.8,乙酸浓度为15 mol/L,石灰乳浓度(以氧化钙计)为1.3 mol/L.产品融冰试验表明:CA在环境温度为-10℃以上使用时,其融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高硒氰化银泥具有硒、锌、铜含量高的特点。为了给后续金银提取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研究了控电氯化全湿法预处理技术,重点分析了硫酸、氯化钠用量对氯化反应电位的影响,探究了碱溶硒时碱浓度、温度、时间对硒回收率及品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3∶1,氰化银泥∶氯化钠∶硫酸=5∶1∶3(质量比)时,可加入NaClO3溶液,控制氯化反应电位在750 mV。碱溶硒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3∶1,碱浓度200 g/L,温度85 ℃,时间3 h。试生产验证了工艺条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预期,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饮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体系可以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一种快速高级氧化体系——臭氧/硫代硫酸钠(O3/TSA)体系,分析O3/TSA体系的反应特性,考察TSA投加量、自由基捕获剂对反应体系中去乙基莠去津(DE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SA可以促进O3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反应时间为0.4 s时,O3与TSA的最佳摩尔比为10∶3,O3/TSA体系的自由基产率为17%。  相似文献   

9.
含银催化剂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工业生产环氧乙烷过程中大量使用。含银废催化剂的传统回收工艺是硝酸法,其存在试剂消耗量大、氮氧化物环保治理成本高等问题。经试验优化,采用硝酸法浸出时,可添加氧化剂,降低硝酸用量,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液固比为5∶1,银与硝酸理论比为1.0∶1.3,银与添加剂(氧化剂)理论比为1.0∶1.5,温度为80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银浸出率大于99.98%。  相似文献   

10.
气象潜景     
“德尔菲气象定律”显示气象经济投入与产出比为1∶98,而我国目前仅为1∶69.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甲醇与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反应制备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滴加方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较佳的反应条件为:甲醇和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以2.2∶1的摩尔配比投料,采用滴加甲醇的方式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10~20℃,以氮气吹扫副产的氯化氢,搅拌反应1.5h即可得到主含量93%以上的粗品,再经中和、精馏可将粗品提纯至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分选回收技术回收废旧锌锰电池的有用成分氯化锌、氯化铵及二氧化锰,并利用二氧化锰在熔融状态下与氢氧化钾和氯酸钾混合物反应制备锰酸钾,向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最终制备出产品———高锰酸钾,探求了最佳反应物量(MnO2,KClO3,KOH的用量比为3.0∶2.5∶4.5),且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所得高锰酸钾的平均纯度为52.1%。  相似文献   

13.
钨冶炼过程含砷及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钨冶炼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含砷及氨氮废水的处理。本研究采用铁盐沉淀-麦糟吸附工艺处理江西某钨冶炼废水。研究结果证明:三氯化铁除砷效果较好,且pH值在7~8范围除砷效果最佳;当pH为9、P∶N摩尔比为1.2∶1、反应时间为20 min时,硫酸镁改性麦糟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经过铁盐沉淀-麦糟吸附工艺处理后的钨冶炼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钢铁行业转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钢渣为试验原料,采用弱酸体系有效浸出Ca、Mg元素,以浸出液为固碳材料对钢铁行业产生的CO2进行固定,显著减少行业碳排放量。从弱酸体系浸出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来看,原料粒度大于200目,反应温度为55℃,液固比为5∶1,反应时间为2 h,酸加入倍数为1.2。在该条件下,Ca、Mg、Fe的浸出率分别为85.24%、26.44%、5.83%,实现Ca、Mg元素有效浸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金粉湿法提纯工艺改进方法,采用亚硫酸钠代替氨水浸出金粉。在液固比为5∶1,亚硫酸钠加入量为金粉量的75%,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 h时,该改进工艺可产出品位99.99%以上的金粉,同时达到改善生产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杭州市厨余垃圾与市政污泥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处理和生产沼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设置两者混合比例分别为15∶0、12∶3、9∶6、7.5∶7.5、6∶9、3∶12、15∶0;控制总固体质量(TS)分数为12%,在系统温度为38.5℃中温条件下进行厌氧消化。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与污泥二者比例为9∶6时,TS、VS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1.7%与45%;当二者比例为7.5∶7.5时,沼气的产气量以及甲烷的浓度最高,产气量可达5 483 m L,甲烷浓度最高值达到76.6%。且这两种比例下的厌氧反应体系中p H值稳定在7.8左右,并可自行调节,这有助于厌氧消化反应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陶粒窑以重金属类污泥原料,协同利用铝灰,通过高温烧结制备高性能陶粒,这是实现二次铝灰无害化与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二次铝灰中的氟具有毒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氟化物的转化规律。试验借助离子色谱、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X射线荧光(X-Ray Fluorescence,XRF),研究陶粒窑重金属类污泥协同利用铝灰制备高性能陶粒时氟的转化规律。研究发现,提高焙烧时间、含重金属污泥与二次铝灰配比及焙烧温度,可以使二次铝灰中的氟更多地转移到尾气中;延长浸出时间,提高浸出温度,增大液固比,有助于减少陶粒的氟含量。最优烧结条件为物料配比20%、烧结温度1 100℃、烧结时间20 min,最优浸出条件为烧结成品陶粒液固比5∶1、浸出温度35℃、浸出时间60 min。在最优条件下烧结及浸出后,二次铝灰中,43.94%的氟转化为气态,23.69%的氟转移至浸出液,32.37%的氟则残留在浸出渣中。因此,适当调控焙烧参数和浸出条件可以影响高温下氟的迁移和转化行为,这对于提高二次铝灰处理效率和降低氟元素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着风积沙和砒砂岩,风积沙松散无聚力,砒砂岩易风化侵蚀,这给当地道路交通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问题。本文为了解决此问题,减少砒砂岩与沙对环境的危害,有效利用当地资源,选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作为路基材料。将砒砂岩与沙按质量比1∶5、1∶2、1∶1、2∶1、3∶1、4∶1、5∶1这7种比例充分混合,运用Mastersizer 2000和重型击实仪,测得不同比例复配土的颗粒级配与最大干密度,分析压实特性,确定最佳质量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砒砂岩与沙的质量比为2∶1,不均匀系数Cu约为23.03,曲率系数Cc为1.27~1.5,属级配良好土,当含水率在7%~9%时,最大干密度为2.04~2.05g·cm~(-3),压实特性最好,适合用作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机碳为生物转化过程提供物质能源,在土壤质量评价及养分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四个处理的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利用碱液吸收法分析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1、C2和C3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05.24%、182.27%和365.14%(P0.05)。有机碳矿化速率可分为1~8d的快速上升与下降阶段、8~30d的不稳定下降阶段和30~60d的平稳下降阶段。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培养时间符合动力学方程[Ct=C0(1-e-kt)]的指数变化趋势(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机碳的累积释放强度逐渐减弱。与CK处理相比,C1、C2和C3处理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106.97%~225.93%和112.22%~254.08%。累积矿化率和C0/SOC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C1CKC3C2,其中C2处理的降幅最大。可见,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为1∶2时,土壤有机碳的单位损失率最低,较其他处理可间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为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关键技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赵子建 《发展》2014,(7):8-8
正冷热不均一直是公务员考录中的突出问题。据统计,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比为57∶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例高达1495∶1。在地方公务员招考中,已经招考的21个省考录比平均为25.2∶1。一个职位有成百上千人竞争毫不稀奇。但是,与部分职位的"火爆"相比,也有一些职位并不被人看好。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有116个职位无人报考,云南省有452个招考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