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伟 《广西经贸》2000,(9):27-2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大量职工下岗已为社会普遍关注。下岗、再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齐抓共管。实践证明,要做好再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是保证,转变就业观念是关键。当前,下岗职工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和心理上的障碍,是影响再就业工作的阻力。因此,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化心理在再就业中显得极为重要。从化角度来看,即要做好再就业中企业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就业和劳动力正常流转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破产企业和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已取代“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的制度。随着就业机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人,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系列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其中,下岗再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日益增多的下岗职工,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层的理性分析,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就业机制,把就业的着眼点放在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上,这对我们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出现的下岗较多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不能建成现代企业制度。职工下岗现象并不是企业改革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再就业的基础张正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破产、兼并,职工下岗、分流等随之出现,失业与再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多途径、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除了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体经济》2008,(3):30-33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出了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必然要随之转换,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大量富余人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人实质上是在岗的隐性失业者。隐性失业是指表面处于就业的劳动者,实际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不能享受失业救济和政府的再就业的帮...  相似文献   

9.
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文斌 《发展》2004,(8):8-8,1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充分就业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但目前的状况是,在社会各方大力重视城镇劳动就业(包括再就业)的同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重视和研究的力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10.
冯瑛 《发展》2003,(12):23-26
现代化过程中就业问题始终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点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国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就业,实行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新机  相似文献   

11.
一、我区“十一五”时期就业形势 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形势依然严峻。“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下.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髓记失业率经历了由上升到回落的过程,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困难和矛盾逐步得到缓解。近百万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得到妥善安置,个体、私营经济逐步成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主渠道,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霞 《乡镇经济》2008,24(9):47-50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应高度重视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问题;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机制;强化信息服务职能,增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大法律支持,提供法律保障。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是理想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就业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企业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隐性失业显性化 ,大量的富余职工涌向社会 ,长期以来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就业格局被打破 ,每年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社会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 ,劳动力过剩正成为阻碍市场化进程和国企改革的一大问题。这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 ,为了保障社会的繁荣稳定 ,我们必须解决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问题 ,同时 ,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1 .从结构上…  相似文献   

14.
(一)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研究取消牧业税,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切实减轻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企业,重工业企业的税收负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西部地区就业和再就业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西部地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失业的社会流动阻滞在于社会流动的规模不大、制度约束性太强、方向不太合理和理念滞后。因此。要构建合理的再就业社会流动机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尽快推进制度改革.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尽快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再就业工程是关系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保障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市委高度重视,全社会加大力度,各行各业形成合力。妇联作为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理应把参与再就业工程,帮助下岗妇女再就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区党工委领导下,在市妇联指导下,在社会各方支持下,1995年以来新区妇工委积极参与再就业工程,努力筹集资金,建立基地,拓展渠道,探索机制,先后帮助4231名下岗妇女重新就业。统一思想,加强责任,为妇联参与再就业工程正确定位妇联参与再就业工程,既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  相似文献   

18.
我市再就业工程全面实施始于1996年末,至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有6.38万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对促进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再就业工程的推进,一些深层次及多年积累的矛盾逐显突出,如果不加以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将制约着再就业工程的深入运作,也不利于市场就业机制的建立完善。下岗职工稳性就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劳动关系处理是当前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连章 《魅力中国》2009,(21):187-18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一系列改革机制日益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些就要求我们的政工人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企业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紧  相似文献   

20.
李淑贞 《特区经济》2009,(11):31-32
当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矛盾,其中下岗缓和再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最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广州,其下岗情况缓和解决再就业的途径,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本文对广州地区的下岗情况作了分析,并针对地区具体情况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