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念创新———实施“现代意识工程”观念在企业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它统帅着企业的一切行为。企业创新首先应该从观念创新开始,它将对企业全部创新活动发挥重要作用。新世纪到来,世界经济将呈现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特征。知识、信息、物流、人才等要素不再受到国界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郝新华 《河北企业》2011,(12):73-73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才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解决国家未来发展中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人才问题是建设和谐、民主、富强的小康社会所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之一。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第一资源,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与根本。军事院校承担着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重任。进入新世纪,军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战争和威胁日趋加剧。为了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必须提高军事人才的素质,这就对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的工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我国产业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其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而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在逐渐加强,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正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国际竞争,尽管需要一些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但相应具有牢固基础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在即将告别二十世纪迎来新世纪的今天,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产业革命的冲击,工业发达国家已出现从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大趋势。许多中外专家认为,在工业社会中,企业战略重点是金融资本;在信息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则关键在于信息、知识和创造性,以便开发新技术,这些仅有金融资本是不够的,首先必须是有充分的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人才是劳动高层次,应属于短缺要素,因此便有了争夺人才的战争。说穿了企业之争即人才之争。  相似文献   

6.
一、创新人才的素质构成 创新人才首先应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即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并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创新人才素质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价值观、智商、技能、知识、态度,气质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人才开发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主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培养人、开发人和使用人的方面要摒除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创新适应人才开发的理念和机制,为现代企业人才的成长和企业薪火相传提供组织保障,为人才提供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广阔平台,打造战胜市场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之上的,这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够直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从戴姆勒发明第一辆汽车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作为汽车强国.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搞好企业,是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人才是企业应对竞争、加快发展的根本,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国有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取得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根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多维整合的核心是协调和统一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关系.如果将企业比喻为翱翔于市场蓝天的鲲鹏,那么技术创新为其身,观念创新为其首,管理创新为其尾,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则为其两翼,相互之间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义不可替代的整体.这是一个被实践所证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多维整合模型.兰州黄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在始终如一地贯彻和落实这一多维整合模型的创新实践中,使企业奋翮高飞,把汇入黄河、拥抱大海的豪情洒向万里云天,让"黄河啤酒"这个诞生于黄河岸边的民族品牌伴和着西部边陲悠扬悦耳的驼铃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任何一项伟大事业前进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又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最绚丽的创新活动.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工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而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是影响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业也面临着比以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主要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实验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形态变革与财务管理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牟文 《会计之友》2001,(5):12-13
科技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一场以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运用等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的经济形态即知识经济革命正在全球兴起.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无疑也给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带来新课题,提出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从知识经济的特征出发来探寻企业财务管理在新经济形态下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吴舒丹 《经济界》2000,(3):30-34
搞好国有企业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以现代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步伐;二是技术创新,加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技术进步力度。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世界发展潮流、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快速崛起,不仅会构成对我国的严峻挑战,而且会使我国工业化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国有企业面临的新经济形势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促动下,现代经济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在全球蔓延,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企业重组构成现代经济的三大主题,世界进入…  相似文献   

16.
企业财务创新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中小企业,其财务创新存在着与自身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财务创新不足是中小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小企业财务创新应当结合自身特质,并体现与大企业不同的创新内容。文章从中小企业财务现状出发,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与创新优先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众所周知,经济环境对会计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对现代会计的冲击,并有可能激发一场新的会计革命.知识经济是继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是以具有创造性的知识为核心的.而创造性人才是创造性知识的载体.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因此,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又必然要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汽车企业的进一步国际化,现代汽车企业充分感受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点和动力,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分析管理创新的内涵,指出了我国汽车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最后给出了汽车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着重分析了知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熊丽娜 《价值工程》2014,(13):237-238
进入新时期以来,人才保卫战成为世界各国积极构建的立国基础。谁能拥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拥有明天。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学思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归属,解构主义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