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邓黎阳  王勇 《金融论坛》2008,13(1):3-10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流通体系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  相似文献   

3.
资金过剩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流动性过剩、劳动力过剩、产品过剩成为中国当前过剩经济的三大内容。银行业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中枢,资金供求不足与过剩都将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描述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体系内庞大的资金得不到有效释放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面临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变、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表现为金融体系内货币和资金供给超过需求,并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是在国际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当前和中长期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中长期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资金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因素有美元、欧元的极度扩张和国际游资的流入,国内因素有贸易和资本的双顺差,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使资金向少数人集中,资本和权力结盟,权力转化为资本和资金,以及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的乘数效应.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我国资产价格飙升,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化解资金流动性过剩应运用利率、汇率和税率的调节作用,从监管、控制、吸纳和分流四管齐下.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需要发行的货币超过8万亿元。截至2007年2月底,银行体系存款余额为35.9万亿元,贷款余额为24.8亿元,有11.1万亿闲置资金,短期流动性过剩压力有增无减。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是外贸盈余迅速上升,存在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内部原因则是相对于消费,投资增长过快、储蓄率居高不下等。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出现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已波及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产业上资金得不到最优分配,很多低效益、能耗大、产出低、对环境破坏的没有竞争力的公司也能融资。二、我国面对流动性过剩的反应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问题是大量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严重的还会导致经济衰退。流动性过...  相似文献   

9.
许南  程毅 《海南金融》2008,(6):66-69
在我国经济结构和地区发展都不平衡的影响下,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只是一种相对过剩。本文结合2005年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效果,分析了目前流动性过剩的程度,结果表明这只是由于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资金分布不均的资源错配。本文认为地区经济和行业经济同步均衡发展才是防止流动性过剩卷土重来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膨胀——基于VEC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流动性过剩是造成资产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资产价格上涨,更多的富余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可能导致金融泡沫的风险.因此,应利用流动性过剩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环境,鼓励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而为了保证企业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以使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吸收过剩的流动性,并对资产价格起到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07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动,缓解流动性过剩,可见财税政策在抑制流动性过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财税政策作为基点,从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占款、进入房市和股市的沉淀资金等方面,分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探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究其本质,是经济失衡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从紧货币政策下,当前商业银行的超储率、存贷差和银行间本币市场利率等指标显示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状况有所缓解,但并没有达到趋紧的状态。由于商业银行流动过剩产生的机制仍将长期存在,预计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仍将继续充裕,但商业银行需高度关注资金稳定性下降和资金结构不匹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下半年以来,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决策层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在流动性过剩的含义、衡量指标、形成机理、经济效应、应对措施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讨论。本期推出的专题文章分别从资金配置和政治经济周期变动影响货币秩序的角度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内在成因,并多角度地对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学术争论进行了文献综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严重困扰着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地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资金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因素有美元、欧元的极度扩张和国际游资的流入,国内因素有贸易和资本的双顺差,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使资金向少数人集中,资本和权力结盟,权力转化为资本和资金,以及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的乘数效应。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我国资产价格飙升,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化解资金流动性过剩应运用利率、汇率和税率的调节作用,从监管、控制、吸纳和分流四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秦婧 《新金融》2008,(3):61-63
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货币供应量正偏差于经济均衡状态下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流动性过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解决其背后的深层问题.当前尤其是要密切关注CPI过快增长、股市大幅波动和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走向,要始终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始终维护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在2006年不仅成为我国政府、企业、媒体和民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是导致潜在通货膨胀、金融风险、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资金的一种相对过剩,所以应当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怀珍 《中国金融》2007,(14):22-23
银行业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可能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判断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内需不足,直接原因是"双顺差",为了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在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治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资金"瓶颈"制约加剧: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经济现象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一个长期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