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相关法律并未对庭前公诉及辩护方规定了证据开示的义务,造成开庭举证时双方搞“突然袭击”,纠缠于辩护技巧之争而影响了庭审的效率和质量。为此,文章探寻西方庭前准备程序中的证据开示的起源及内在合理性,并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不合理性提出司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德经济集团及其法人代表牟其中涉嫌信用证诈骗一案,11月1日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庭审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上午主要是法庭调查和举证,下午是质证和法庭辩论。一位北京律师认为,大家对此案如此关注,有着深刻的含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尽快形成金融规范、防范风险机制迫在眉睫。庭审控辩双方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交锋激烈:南德集团有否信用证诈骗的主观故意、证据真伪、到底谁是涉嫌信用证诈骗的主体和集团犯罪与个人的关系。(一3南德集团有否信诈的主观故意Y控方:被告人具有明显的犯罪主…  相似文献   

3.
公诉的证明标准是指控诉机关决定提起公诉或者维持已经提起的公诉时,控诉证据必须达到的法定标准,是法律规定的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和要求。我国公诉证明标准与定罪证明标准的关系应如何界定,是当前理论与实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西方主要国家公诉证  相似文献   

4.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出庭公诉提出了更高的案件质量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为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杭州市H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诉前会议制度,以此全面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强化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构建良好的控辩关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  相似文献   

5.
就刑事诉讼本身来看,由于它主要解决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刑事诉讼中,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国家与被告人之间本质上的不平衡,这是由刑事诉讼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但这种不平衡并不因其本来的存在而必然合理。探究控辩平衡意义中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通过诉讼制度的重新布局来矫正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的现状,通过保障被告人人权及采取其他相关措施以达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1996年确立了控辩式刑事庭审方式,要求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然而,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对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了消极影响。文章立足法律和国情,从证人适格、证人证言的性质、质证权的实现等角度探究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进而从立法和制度建设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程序公正意识日益为法律职业群体所接受,程序是否违法将成为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庭审举证质证的主要内容。与实体性辩护相比,程序性辩护是根据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诉讼程序规则,指控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程序违法。笔者源于浅显的诉讼实践归纳出如下应对程序辩护误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同时承担多种职能,致使在刑事司法审判过程中,检察机关既担任运动员又担任裁判员的角色冲突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结合域外检察官制度以及中国现状,提出将我国检察机关的庭审监督职能从公诉职能中剥离出来,公诉职能和庭审监督职能分别由不同职能部门和检察官承担.  相似文献   

9.
何建国  唐子文  许婷 《魅力中国》2009,(27):122-123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控辩双方的平等,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已经十分必要,但《刑事诉讼法》与修改后的《律师法》的冲突明显存在,成为证据开示制度建立的一大障碍,同时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所需的配套制度、诉讼理念在我国的缺失也成为证据开示制度在我国建立的重要背景障碍。面对冲突和缺失,我们应当做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协调一致;健全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可预期的被告人认罪程序。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前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翻供的情况大量存在,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涉案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尤为突出。被告人翻供往往使庭审陷入被动,直接影响公诉效果、庭审质量、乃至诉讼结局。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谈谈被告人翻供的原因及对策。一、客观对待翻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罗辉 《魅力中国》2014,(12):308-308
证据是刑事诉讼程序的灵魂,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就是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如何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从而对被告人进行正确定罪处刑,就是一个如何对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和判断及运用的过程。在公诉案件证据审查过程中,应以证据的“三性”为切入点,进行单独审查、比对审查、综合审查。唯有如此,才能对整个案件事实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进而在法庭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从而达到指控有力、被告人认罪伏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专利侵权诉讼和无效宣告程序中,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证据的收集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次举证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成败,本文从一实际案例简析证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不仅承担着追诉犯罪职能,还承担着对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法院审判机关和检察院自侦部门的刑事诉讼监督职能。但是在执行此职能时,由于法律不完善、监督意识薄弱、监督能力不高等原因,监督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要通过完善立法、培养公诉工作人员监督能力和监督意识,建立协调机制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李青 《理论观察》2023,(11):106-110
合意要件是垄断协议的灵魂,一方寻求同意且相对人明示或默示同意,双方达成“一致意愿”。由于协同行为中的合意达成极具隐蔽性且直接证据难以收集,执法机关多依靠沟通证据、经济证据等间接证据认定协同行为。虽然美国与欧盟均重视沟通证据,但态度上有所差异。在运用间接证据的过程中,沟通证据不仅不可或缺,且具有优位性,经济证据是对沟通证据的补强。《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第6条第2项规定了沟通证据的两种情形,“意思联络”对合意要件的证明力要低于“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对合意要件的证明力则要区别不同情形,私下信息交流对合意要件的证明力要高于公开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5.
郭艳玲 《魅力中国》2010,(26):140-140,144
推定作为一种证明方法,转移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已成为通说。证明责任转移会严重影响刑事被告人罪责刑的承担。根据证明责任分层理论,推定转移的是“提供征据责任”还是“说服责任”,学者争论不一。本文将从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和刑事诉讼基本理念出发,论证推定只能课以被告人“提供证据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侦查是公诉和审判的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侦查机关享有广泛的决定实施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权力,而无须接受司法审查。侦查实践中的种种弊端,莫不与侦查权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有关。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为实现侦查程序的法治化,有效防范侦查权的滥用,应当建立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公诉权的内容包括国家公诉机关对有犯罪行为的嫌疑人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或者不应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决定不起诉,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构罪条件后经审查且有必要进入审判程序时,决定向法院提起公诉。与此同时,证据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公诉工作的成败得失。"证据是诉讼的核心,程序正当是审判的前提,质量是案件的生命",这不仅是我国多年司法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也是笔者自己公诉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公诉人的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只有投入去做,方有所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刑事庭审中电子证据认证存在的弊端,提出“两步三分法”对现有的电子证据的认证方式进行司法续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庭审形式化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试图围绕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确立和贯彻,以及配套保障制度的建立,对走向庭审实质化的路径予以探寻:设立预审庭,建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建立交叉询问规则及相关的证据规则;强化辩方力量,提升庭审对抗能力;建立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提高合议庭独立裁判能力。  相似文献   

20.
辩护作为相对控告而言的防御性权利,存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3种诉讼中。只要承认控、辩双方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中,控、辩地位就应该平等,辩论就应该是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力量失衡,诉讼的历史是控辩力量失衡走向平衡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辩方当事人地位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辩论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