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选择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利用4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采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多因素加权分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拓展的索洛模型出发,探讨了省际人口迁移、人力资本流动及制度因素通过影响经济体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率,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机制,并表明经济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可以决定其经济稳态水平.目前,人口迁移所导致的人力资本转移对内地经济的影响仍不足为虑,政府的作为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迁移机制作用的发挥,市场化的促进作用则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近10年来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长速度为1.24%,且综合分值逐年攀升;(2)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地关系、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合理增加投入,改善人地关系,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休闲需求也随之增加,城市休闲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银川市2000—2020年数据为例,以城市休闲发展水平为切入点,采用熵值权重法,对城市休闲发展水平从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2000—2009年银川城市休闲化水平缓慢上升,城市休闲程度与发达国家、我国东部的地区基本一致,但受到了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自身特征。第二,2010—2018年银川城市休闲化水平快速上升,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居民的消费和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第三,2019—2020年银川城市休闲化水平缓慢下降,由于受到连续三年疫情的影响,导致银川城市休闲化发展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最后,运用引入调查问卷法,分析了城市休闲化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城市休闲化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银川城市休闲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收益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对能长期彻底地转移到城镇的愿望是强烈的,城乡经济社会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但影响其实现这一愿望的困难和因素也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人口迁移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城市收入和迁出成本的差异,同时,农民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是决定其能否进城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福利效应,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下,选取影响农户福利效应的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改进的庇古福利效应测算方法对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短期内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福利效应值为23.8203,长期内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福利效应值为-30.3470,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研究结论:建立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主导型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打分,确立各影响因素强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来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中各要素的权重,根据各因素强度及权重确立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从而构建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对土地质量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只有通过因素权重的科学确定才能正确揭示土地质量差异.如何确定城市土地定级权重系数,是土地资源综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在分析传统主、客观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方法和土地定级因素与土地质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之上,提出同时体现主、客观信息的综合集成赋权法,介绍应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的具体方法,对综合集成赋权法运用于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融资结构、项目特征、融资环境分析3个方面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的来源,根据风险理论和经济理论,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形成机制,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基于目标管理原则,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度量各融资风险因素的权重,结合控制区间与记忆模型(CIM)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进行度量;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运用FAHP-CIM度量融资风险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控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建设用地影像光谱信息入手,分析不同时期的Landsat TM、ETM 各波段上地物的谱间结构特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图像分类模型,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结合方式进行变化解译,得到济南市南部地区城市扩展动态变化信息;对该区城市扩展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sending community and on the labor market in the receiving country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Las Animas, Mexico. "As the community becomes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migration, tendencies can be identified regarding changing migration patterns, class differentiation among villagers, impact of migration on village economy,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Mexican workers in California labor markets. Result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networks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migration; while migration is individually rational, it is a factor of stagnation for village economy, and it helps reproduce segmented California labor markets."  相似文献   

13.
李国正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17-124
研究目的:明晰农地权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而揭示当前全国各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权益保护状况。研究方法: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2)农地权益保障状况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越发达,农地权益保障越完善;(3)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迁移起着促进作用,但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权益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农地权益的不充分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负面影响,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民国以来,镇江城乡经济衰落,究其因,港口腹地的缩小以及腹地农村经济的衰退,是其城乡经济缺乏推动力的重要因素.这一变动中,铁路交通运输对镇江枢纽地位的改变是导致镇江腹地缩小及城乡经济衰退更深层次的原因,镇江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逐渐消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融合技术、经济和产业于一体,有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防控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但在非网民规模巨大的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此次新冠疫情冲击之后,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推动农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区域布局,文章主要围绕我国农业农村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带来的挑战,以及疫情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与农村农业数字经济相关的文献和数据获得研究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结果 该文在分析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疫情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1)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增量向增质转变;(2)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3)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单一向多元发展转变;(4)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自由分散经营向规范化与规模化转变。结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主要建议:(1)保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高水平供给;(2)重视物流配送、商流组织等“软”性要素;(3)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4)加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5)加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建设。农业农村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克服空间障碍,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使数字经济成为农村农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职工自营经济是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工自营经济是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百色地区国有林场因地制宜 ,因场制宜 ,采取多种形式 ,有规划、有措施地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取得了明显效果。文中试从百色地区国有林场实际出发 ,对近几年来国有林场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ask what the effects of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 are on land tenure, agriculture and forests,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our rural communities in Guatemal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emittances improve migrant families' access to agricultural land which –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 fosters more equitable local l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r land concentration by migrant families.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ountry also combine to stimulate these patterns, while remittances contribute to secure land rights held by migrant households. But even though migrant households are acquiring more land, the trend does no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land distribution in the country. Regarding forests,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 observed in two of the communities, while in one we observed forest decline and in the last, forest recovery. A trend away from reliance on the land for survival results in forest recovery.  相似文献   

18.
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历史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论证了花生非中国起源而是起源于南美洲。分析、考证了花生的传入时间、地点、路线,探索了花生在我国传播的主要方向和扩种的原因。通过历史事实,文章还探讨研究了花生在我国农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996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顺利运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与认识的滞后性,随着宪法的修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诸多滞后现象凸显了出来,如今已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矿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矿产资源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尚未完全体现宪法原则,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因此完善矿产资源法必须遵循宪法原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20.
Massive out-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bring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crop-livestock integrated production system (crop-livestock system) in smallholder economy.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es that have paid major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labor migration on either crop production or livestock husbandry,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op production in predicting the effect of labor migration on livestock raising. Our econometric estimation based on a 2012 survey of 974 rural households in Chongqing, a mountainous region of China,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he massiv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had le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armland abandonment and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livestock raising. (2) The livestock raising number per household began to differentiate, with the livestock system separa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rop-livestock system and becoming a specialized business. (3) In terms of the pathways through which rural labor migration exerts impact on livestock raising number, though the increased opportunity costs of rural labor greatly reduce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raise livestock, the decoupling of the crop-livestock system partly alleviated the declining trend in the livestock raising number because of the availability of household labor force freed from cropping via farmland abandonment.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restructuring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China,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