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保险是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的主要途径,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辅助手段。本文基于对国内现有几种较为典型的农业保险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的现状,提出了适合辽宁省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即中央政府牵头,地方政府为主导,各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体,开展区别化经营,多种渠道广泛联营的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作为通用的最主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农业保护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别分析了中国农业保险的政府主导和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的原因,认为长期来看发展的模式必然选择为"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并提出了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合作社相结合,将农业保险纳入国家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业保险经验借鉴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地区,农业的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开展农业保险尤其是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从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试点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即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组织,建立"三级"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设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和弱质性使得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这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新疆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农业保险排斥视角看,新疆农业保险地理排斥,保险评估排斥,保险条件排斥,保险价格排斥,保险营销排斥等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新疆农业保险的发展。应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改革农业保险职能,实行政策性业务的专营和竞争,努力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增强新疆农业保险融入。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营的模式具体来说包含形式与方式,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而国家土地政策的变化也导致了农业经营形式的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我国的农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化。本文对我国西部传统农区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状况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探索适合我国西部传统农区的农业经营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8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生产方面的损失尤其严重,凸现农业巨灾保险的缺位。国内外多年经验证明,农业保险只依靠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是行不通的。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巨灾保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成功经验及启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农业保险模式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系统总结和推广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农业保险的日益成熟。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我国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的农业产业政策,适合我国农业风险的特点、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的保险需求的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文武 《商场现代化》2007,(30):204-205
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是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吉林省安华农险是保监会批准试点的第二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是对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在试点进程中,面对自然灾害风险巨大、政策配套支持不足、各方主体认识不一、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经验等问题公司进行了很多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现状来看,我国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出农业保险的作用。因此,针对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作用。由此可知,《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优化策略探析》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在新形势下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力度,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仅要从基层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结构上也要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信贷业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论述,从而深入探析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辽宁省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保险业商业化经营运作与农业自然灾害保险风险相对较大的矛盾下,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发展。对我国来说,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发展应以政府主导型模式为主,同时辅以指数化、证券化等市场化发展模式。辽宁省应进一步完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相关政策,寻求市场化的发展之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是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随着多年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和模式,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政府不断出台的利好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13.
康琼 《现代商业》2014,(5):65-66
近年来,国人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农业保险在农产品遭受灾害时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投入下一阶段的农业生产,将大大降低收入风险。本文运用供求关系模型分析当前农业保险"双冷"的局面,在投保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通过对农业保险供需问题的分析,提出改善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思路,建议对农业保险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筹资渠道多元化等,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保险机构的经营、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等在内的农业保险发展环境仍不完善,制约了农业保险发展.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建立起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需求的农业保险体系,使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保险发展中政府引导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政府引导的必要性。对于农业保险,世界各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应采取何种方式,目前尚未形成共识。笔者认为,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我国若要建立类似于养老保险的政府主导型的农业保险模式很不现实,但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又决定了农业保险不能完全进行商业化的经营,这就使我国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必须寻求一条新的适合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因此,笔者认为应兼顾经济性和政策性,采用政府引导的农业保险发展方式,即政府从农业保险的原保险经营主体中退出,让位于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原保险人,通过提供相对完善的农业保险经营环境,通过建立对私人保险的引导机制,最终使农业保险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关静  马利军  胡佳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9):149-150
农业是国民之本,我们要重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对于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传统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除了应当从各方面建立有效的政策保护体系外,农业保险也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针对政府法律规范、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及投保人等方面对我国的农业保险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6,(1)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由此导致的损失也日益巨大。因此,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本文是笔者通过对农业保险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简单地探索研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方法,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一直处于停滞困境。本文将从小规模农户经营风险分析与农业用地制度缺陷方向出发,深入分析我国农业保险业面临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问题及其成因,然后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各国从事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在我国应建立起以政策性经营为宗旨、以农业保险公司为重心、以农业合作保险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补充、以农业风险基金和政府补贴为依托的新经营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蔡杉 《中国电子商务》2014,(20):166-166
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的相应政策,以及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在于缺乏经营主体、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持、财政补贴少和农业再保险制度未完全建立等.最后指出发展农业保险的意义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费率规定比较高、农业保险的种类设置无法满足用户的有效需求、农户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以及农业保险的保障力度不足。针对我国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政策性农业机制未形成和财政补贴未落到实处等影响因素,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应加大农业保险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农业服务质量;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