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激烈的商业竞争、销售人员自身利益、销售与收款之间的时间差等原因,在企业形成了应收账款。目前,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还存在缺少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账工作不及时、缺乏动态追踪分析等问题。企业应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完善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加快提高产品竞争力,并谨慎选择结算方式,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企业损失,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销售化工原料的M公司近年来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降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信息掌握不充分,信用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催账手段和绩效考评体系,账款回收难等问题。其原因收账款相关的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内控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和销售人员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M公司应加快健全信用管理体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账龄动态监督与管理,铸就催账壁垒,适时引进账款回收的保理业务,提高管理效果,以加快企业资金的高速、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风险意识不足,企业基本管理职能欠缺,对账不及时,职责不清等原因,造成了应收账款风险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成本增加;现金流量不足,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虚增利润,增加了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应收账款与日常及逾期账款的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以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4.
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应针对应收账款清理工作职责不清、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长期不对账款以及账龄确认不准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及事后管理工作,加快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润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5.
贾艳梅 《中国市场》2013,(30):58-59
四川长虹因其巨额应收账款而引发了经营危机,企业损失惨重,由此也反映出其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着缺乏坏账风险意识、应收账款监控体系不完善、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管理缺陷。因此,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范应收账款的风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加强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发生坏账后又未及时处理、妥善解决的问题日渐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营活动,给国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应针对外贸企业间存在的恶性竞争、信用风险管理不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主要因素,加强外贸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教育、拓宽结算渠道。从应收款出售或融资、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客户信用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规避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管控,提升应收账款管理实效,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包括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客户信用调查不足和账龄分析不及时等。同时,本文指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归因,包括顶层设计不健全、信用评估重视不足和应收账款缺乏实时跟踪。对此,本文提出了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管控措施:优化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立客户信用数据库、加强应收账款实时跟踪与账龄分析、科学评估逾期应收账款。  相似文献   

8.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发生坏账后未及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发展。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调查不够,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不健全,经营者法律保护意识薄弱等。应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内部控制,健全信用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收账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规避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一些国营老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清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纠其原因。首先是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信用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不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价,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其次是没有完善的收款政策和措施。之后便是长期不对账、没有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及缺少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论述了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经营理财观念和法律意识薄弱、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不严格、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并相应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如强化企业经营理财观念和法律意识,健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规范企业应收账款会计核算和及时采取有效方式处置逾期账款等,以达到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应收账款也随之激增。由于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计提坏账及折算方法不明确等原因,使企业产生大量的长期挂账,最终形成坏账和呆账,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和资金运行。结合四川长虹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的实例与应收账款审计方法进行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变化与应收账款审计方法的侧重点不谋而合,四川长虹公司应加强信用制度管理,完善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制度、规范销售业务的订单、凭证与应收账款的收款流程管理,明确计提坏账及折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京 《中国市场》2013,(37):132-133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就应收账款的含义、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做了简要分析,旨在推动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健全。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5)
合理规模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节约存储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有限,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措施。本文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因素和初创阶段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一些 问题,如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忽略应 收账款的持有成本;风险意识淡薄,信 用管理不健全;社会信用水平低,商业 信用不发达;应收账款内控制度不严, 缺乏健全、有效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机制;法律意识不强;利用应收账款掩 盖违法违纪的行为等。本文就应收账 款管理的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占领市场,竞相扩大赊销业务,于是许多企业在会计上形成较大数量的应收账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性缺陷、信用机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对坏账处置不力。为此,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16.
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我国应收账款的现状及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应收账款管理的一些方法和制度;论述了应收账款的财务监控方法,定期进行必要的财务对账,并描述应收账款的一个具体的管理方法.最后介绍了几种成功追收应收账款的策略,介绍了应收账款的追收管理,逾期应收账款的追收程序、方法及坏账的形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应收赃款是企业资本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企业静音的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有利于企业回收资金,提高企业资金流量。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还存在不足,必须通过改善经营环境,健全企业内外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园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占领市场,竞相扩大赊销业务,于是许多企业在会计上形成较大数量的应收账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性缺陷、信用机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对坏账处置不力.为此,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19.
楚胜阳 《消费导刊》2014,(6):101-101,103
本文阐述应收账款的概念指出应收账款的功能,同时分析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认为应收账款积累过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周转,使企业存在潜亏的危险,增加现金的流出和机会成本的损失,然后总结出我国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提出企业应建立科学高效的资信评估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资信调查力度,制定合理信用政策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资产的质量。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长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本身存在资金缺口,施工项目的资金不足,其内部管理因素主要是企业法律意识不强,企业内部催收应收账款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应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设置专门的岗位,指定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企业应收账款的催收责任制度;加强对承包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台账和档案的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应收账款的预警机制,从而防范和降低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对企业经营带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