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乏力、城镇密度小、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不仅相对缓慢,还存在着建设质量不高、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黑龙江省应从城乡统筹发展入手,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城市发展体系,加强中小城市辐射带动力;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发展后劲;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知识性服务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农村城镇化建设难度大、任务重,不但要继续搞好大中型城市建设,而且还要大力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资本支持存在金融环境较差,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较单一等问题,把握好政府在资本支持中的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乡村企业的融资对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期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水平,已成为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一产向二、三产转移,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既是提高我省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9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64县(市)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子,并对64县(市)进行了聚类,进而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合理规划,构建均衡协调的农村城镇化体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黑龙江省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率提高相对较慢,小城镇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等黑龙江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现行土地政策制约,中心城市影响力不明显等。黑龙江省应加快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发展,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合理布局城镇体系,从而通过城市群的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6.
方芳 《北方经贸》2008,(4):30-32
近几年,随着黑龙江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成为全省农村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一些不合理的制约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因素使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尽人意,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要特别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乡镇企业经济规模。实现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科学、健康地转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贫富差距也日益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农村城镇化也指日可待。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的途径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来说意义重大。而当前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构建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以及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了人口流动,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为推动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产业整体结构与产业内部优化升级;着力推动与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利用临空经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产业升级同步,增加就业岗位;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投资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振  鲁敏  刘增凡 《商业研究》2003,(15):173-175
“三农”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向现有城市转移一部分,也可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向,要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国内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区域,往往也是城镇化建设的相对薄弱区域,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当前应充分发挥产业转移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带动作用。一、城镇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城镇化是指二、三次产业在城市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使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发展过程。城镇化是人口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城镇化建设理论已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省近年来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尚存在着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大中小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面临很大的问题等不足。产业集聚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产业集聚角度分析,安徽省政府应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市民化;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各地市区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加大产业集聚区研发投入,引进高科技人才,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农民更好更快的成为城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为黑龙江省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为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前由于县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使农村城镇化进程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应采取抓好城镇合理布局、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加大农村产业化力度与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数量人员、素质、产业分布状况和组织方式分析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文化素质低缺乏就业竞争力,转移就业组织方式低级化,转移就业成本较高等关键问题。解决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与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加速建立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拓宽转移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5.
加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已成为黑龙江省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党的十六报告在高度关注农村经济问题的同时,从战略方向给出解决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基于数据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城镇化道路建设存在城镇化率统计虚高、发展速度缓慢、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发展。应建立适合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大对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以"城镇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工业产业化、信息网络化"四化同步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黑龙江省的发展趋势。针对黑龙江省"半城镇化"现象突出、"三农"问题困扰、缺乏核心产业支撑、信息平台搭建滞后等问题,促进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是:加快配套制度改革的步伐;农业现代化要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升级传统工业;加快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和发达省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与市场流通和商贸服务业带动能力方面的差距有极大的关联。黑龙江省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依靠市场机制力量,发挥商贸流通产业和市场体系传导机制作用。为促进流通产业的壮大和创新发展,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建立以城市市场为主体,以农村市场为基础的全省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对接、辐射全国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有黑龙江省特殊优势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强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和优化流通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城镇化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也可以发挥农村城镇的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加快城市用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建立农民培训工程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萍 《商场现代化》2004,(24):59-6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城镇化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也可以发挥农村城镇的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加快城市用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建立农民培训工程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基于当前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来讲,二元经济结构是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的,所以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推动城镇化目标得以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就是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发挥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当中,贫困地区的农妇女的转移就业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