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日益凸显.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观念对我国协调二者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春  徐树林 《商场现代化》2007,(14):218-219
本文在界定公平与效率的经济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深化的过程,指出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上,应该公平与效率并重,并更加注重公平,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按照对效率与公平偏好的不同,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政策组合有四种类型:"轻效率,轻公平"型;"轻效率,重公平"型;"重效率,轻公平"型;"重效率,重公平"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实际上是对这四种政策组合的选择,以选择能带来最大化效用的分配制度。用分粥模型形象地对效率与公平的各种政策组合进行模拟,并根据收入分配效用函数对效率与公平政策组合的效用选择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初次分配"重效率"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消除收入分配不公平、减少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同时建立初次分配"重公平"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但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公平和效率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概括,为解决我国不公平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共识.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纠纷化解机制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把握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应有的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明确在和谐社会中解决纠纷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应当追求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伴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步步深入,公平和效率的争论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所关注的一个热点。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内涵,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发展观的一次重大改变,改变了过去长期坚持的效率为主的发展观,提出了公平兼顾效率,公平促进效率的发展观。长期以来,在注重效率的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出现了不断扩大化的收入差距,这对我国未来发展形成巨大阻力。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财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解决收入差距的一些途径或方法。  相似文献   

8.
伴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步步深入,公平和效率的争论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所关注的一个热点。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内涵,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丹  陈壮 《北方经贸》2000,(1):196-197
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而且是世界性的难点.是多要些效率,还是多要些公平,是为了效率牺牲公平,还是为了公平放弃效率,这是现代社会任何一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效率与公平的选择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我国在现阶段实行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而且是世界性的难点.是多要些效率,还是多要些公平,是为了效率牺牲公平,还是为了公平放弃效率,这是现代社会任何一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效率与公平的选择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我国在现阶段实行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分配原则下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效率与公平并重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分配原则的调整模式,并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统一关系。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平和效率的矛盾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解决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正确原则应该是兼顾效率和公平,重点是解决好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公平、效率、结构问题,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效率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结构是和谐社会的保证。政府信息化作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关键性环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国政府信息化存在认识层面、体制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政府信息化的进程,而且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诠释效率与公平的概念,并阐明树立正确公平观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一种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可能性思路:在微观经济中的初次分配领域,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基础作用以实现效率;在宏观经济中的再分配领域,运用"有形之手"进行纠偏以实现公平.在市场社会中,"有形之手"只是一种政治家的审时度势、权衡利弊、需付代价的权宜之策,"无形之手"才是经济得以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服务是前者存在的理由.最后,阐述了一种在上述两只"手"协同作用下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5.
经济活动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完善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调节机制,应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明晰和保障各类财产、物品的所有者权益,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发挥政府对不同收入群体进行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5):79-8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逐步进入了一个亟待转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的暴露了出来,人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是应当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也日益重视了起来,在街头巷尾,人们对公平、效率也津津乐道,我国党和政府也在报告中浓墨重笔地提到了公平和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在改革成果不断增加、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结果分配的上出现了经济成果分配差距大的问题。分配公平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我国学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开展了热烈讨论。对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党对此认识日益深入。党的十四大表示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的指出应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更好的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十七大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同时十七大还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则更注重公平"。而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检验,将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这样一个转型期的社会,我们从上到下,从党和政府到普通大众,大家都在谈论公平。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对公平究竟是什么,怎么才算是公平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难题之一,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毛泽东重视公平,不放松效率;邓小平重视效率并以此来推动公平;江泽民明确提出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胡锦涛总书记倡导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他们都契合了当时民众对公平和效率的基本诉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王俊奇  康小莉 《现代商业》2007,(26):185-18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尤其需要更加关注公平。效率和公平的含义都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来把握,二者关系更多的表现为统一的一面而非对立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解决效率,政府解决公平,这是处理二者关系的正常定位。政府应当建立起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保障体系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效率和公平是政府的两个重要目标,在中国个人所得税中应实现效率争公平.文章对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及其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效率与公平,探讨了如何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规模逐渐扩大,成为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税种之一,为了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宏观政策相适应,个人所得税在开征之初便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设置原则.这一原则,在推动个人所得税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贫富分化加剧,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2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占社会全部收入的50.13%,20%的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占社会全部收入的4.27%;若就表示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3上升到现在的0.46,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个人所得税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