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以纺织城地区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记录,总结纺织城地区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基础调查为起点,寻找相关群体的真实需求,引发对纺织城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成都市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住宅建设对改善成都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成都市生态住宅建设的特点,从申报建设、规划设计、能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绿化、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生态建筑材料、物业管理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成都市生态住宅建设的内涵,并在分析了未来的生态住宅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住宅是我国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浪费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从城乡关系,人口和消费,生态环境,能源利用,社区建设和使用周期等方面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应将生态安全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有效协调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达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衢州信安湖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对如何在生态安全理念指导下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定义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满意度的基础上,阐述了成都东湖片区建成城市生态公园和居住区后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特点,确定了成都东湖片区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环境质量、地理位置、景观和谐度、府河沙河石牛堰整治效果、公共服务设施、容积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方面定量评价了该区域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分析认为东湖片区建成后可大幅度提高其人居环境的生态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刘义圣 《发展研究》2003,(10):37-3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温饱有余”的初步小康,本省还是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的省份。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本省同时又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尚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生态化、舒适化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鉴此,应该深刻领会“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不能称之为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  相似文献   

7.
继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并列讨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亮点,这既深刻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又鲜明地显示了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又找到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目前,在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学习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劣是衡量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他们对居住地的各种设施水平、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度、便捷性、归属感等内容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本研究以西部地区新农村为对象,从居民情况、新村建设情况、人居环境满意度等方面对人居环境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探寻其产生的根源,为下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和改造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洱源县坚持"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生态优先,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时刻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在保护中求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时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生态效益带动和统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中保护。成功实现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为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地理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思维出发,阐述了人居环境构型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化、现代化、理性化,建立系统的生态观,进而从自然生态审美与和谐化生存、多样一体与生态审美建构、"众生"与生命美感体悟、自然物象图腾与审美象征活动、"荒野"美学与"如画"美学转换的景现创制等方面研究了人居环境构型的生态审美特征,为进一步广泛探索建筑地理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政策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介绍,总结得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几点启示:实施政府主导下的村镇规划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实施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以改善农民基本生活设施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生态省建设的范围很广,涉及产业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生物圈保护等诸多内容。而建设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使城乡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福建设生态省过程中,一定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城市、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和农村生态型村庄建设三个方面推进全省的人居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全面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的环境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放在首要的位置,因为农村环境治理的好与坏直接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在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现实状况出发,村民联合起来,积极行动,要妥善处理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在环境治理的同时使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的环境治理,对于我们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有助推作用,使农村的人们生活在天蓝、水净、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14.
15.
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近期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反馈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调查采取线上和线下问卷方式,接收有效问卷557份。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平均分值为4.79分,处于“较满意”和“一般”这两个等级之间,接近“较满意”,未达到“满意”。生态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分值为4.89,接近“较满意”;生态经济方面为4.99分,接近“较满意”程度;生态社会为4.64分,处于“一般”程度,说明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应加强滇池治理、噪声控制、太阳能利用、滇池周边旅游建设、内涝处理和交通拥堵处理情况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理想的人居环境应当是既能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如交通、通讯发达,供水、供电、学校、商店、医院等基础设施完善,又能保持与大自然的亲近,没有远离田园风光。当然,这种理想只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又顺应当代世界潮流,既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经验教训的借鉴,又是对当前中国的发展的生态环境困境的积极应对。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厚美 《环境经济》2020,(17):52-5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广元市从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型城市也在逐渐往周边扩展,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味,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20,(2)
在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城市环境与文明建设的重视,不断创新环境理念与道德文明建设理念,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教育。文章从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如何进一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效地环境教育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