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酪是什么?《谁动了我的奶酷?》这本书曾风行一时,让许多人知道了奶酪,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压根就没有真正品尝过奶酪的人而言,奶酪更多的是西方人的餐桌食物,带有香、酸或特殊口味的东西,有人甚至说是中国的“腐乳”。那么奶酪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最近,市面上正热销一书,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屋子里有许多奶酪,四个小精灵每天都要到房间里去尽情享用这些奶酪,对这种悠闲舒适的生活,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但是,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的奶酪不见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四个精灵的反应各不相同:“嗅嗅”能够及早地嗅出变化的气息;“匆匆”能够迅速地开始行动;“哼哼”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唧唧”领会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书中所说的“奶酪”,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譬如事业、工作、金钱、爱情…  相似文献   

3.
提起《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上班族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最早是在北京的中关村,哪天哪个员工接到了老板送的这本书,便意味着被炒鱿鱼走人。后来又有很多老板反其道而行之,奖励员工也发这本书。这样一来,弄得上班族如果谁没看过这本书,轻则失去谈资,重则担心自己的“奶酪”是否被老板移走。大家纷纷满世界去找这本书,去找自己的“奶酪”。是谁出版了这本洛阳纸贵的图书?是中信出版社的社长王斌。《谁动了我的奶酪》背后《谁动了我的奶酪》让中信出版社名噪一时,这本书的运作体现了中信的风格和实力,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策…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上海似乎是一夜之间流行起“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说法。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约翰逊所的一本书名,不知道书中有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员,我总在想:如果我们的求职朋友也能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职场“奶酪”在哪里,也许对我们获得求职成功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纠纷中最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动了别人奶酪;自己的奶酪被别人动了;自己没动别人的奶酪,却被别人告了  相似文献   

6.
一块属于你的新鲜美味的奶酪,不知被谁咬了一口,你会怎么办?是切掉被咬的那部分,还是把整块奶酪都扔掉不要?可是不管怎么做,本该属于你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最后得到的都将不再是之前那块完整的奶酪了。然而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却并不鲜见,许多商家总是不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收益,时不时地窥探着那块消费者手中的奶酪,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3月份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成交量普遍下降。可以看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势在必行,力度将逐渐加大,房地产市场这块奶酪正面临着被重新瓜分的局面。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小老鼠”面对新发生的状况,适时而变,从自身找原因,不停地在思考、寻找丢失的奶酪,从而获得了更多地奶酪。在当前的情势下,房地产企业也面临相同的困境,是积极行动?还是坐以待毙?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所著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正风靡全球,据说在多家畅销书排行榜上长期盘踞第一。该书的无穷魅力在于告诉了人们如何适应和应对变化。它描绘了两只老鼠和两个小人在迷宫里寻找奶酪的全过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的积极应变,获得成功;有的只会怨天尤人,消极等待。然而,只有敢于放弃旧的“奶酪”,才能寻找到新的“奶酪”。这是个人的应变之道,于企业亦然。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强,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是瞬息万变,企业的“奶酪”随时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求大…  相似文献   

9.
布洛 《政策与管理》2008,(8):116-117
“奶酪,就是牛奶和细菌,其余的都不过是想象。”就是在这样丰富的“想象”中,法国人发展成了一种奶酪文化。”  相似文献   

10.
家电物流——摸着石头过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革的压力有人把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比喻为一座迷宫,利润是藏在迷宫深处的奶酪,而企业则是一只只寻找奶酪的老鼠,其判断是否敏锐决定了它能在市场中分得多少奶酪,并能享受多久。而对于今天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竞争可能比这还要严酷。曾几何时,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几年下来竟不知所终,由彩电发端的家电价格战更是愈演愈烈,直至把相当多的家电生产企业逼到了微利甚至以利润换取市场空间的境地。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却又从来不缺乏“追随者”,不断有新面孔出现。仅以2003年为例,就有从未涉足家电业的南京斯威特集团收购了巨亏8亿元的…  相似文献   

11.
自《谁动了我的奶酪》走红后,“奶酪”一词随着各种各样的演义版挂上越来越多企业人的嘴角,然而人们大都想的和讲的是索取、独占,很少思考如何奉献、分享。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开始重视对自身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被引入企业。在推进知识管理过程中,企业人尤其需要对“奶酪”的奉献问题进行思考:为什么要奉献?谁来奉献?怎样奉献?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热销的美国著名演说家、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寻着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起初,他们历尽艰辛都在C站找到了自已想要的奶酪,后来C站发生了些变化,同一天里他们先后发现C站已经没有奶酪了.  相似文献   

13.
《谁动了我的奶酪》曾在经济界火爆一时,从而再度引起了创新话题延续不断的讨论。兴科伟业总经理方宏亮却这样认为:寻找新的奶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要力争做奶酪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4.
一本100页的薄薄小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在最近的环球商界特别红火。IBM、通用等跨国公司将它作为企业教材,经理专心地读着它:中国的央视请来了柳传志、段永基、王石等企业界的顶级高手进行对话,用心地研究它。这本简单得像童话的现代寓言向人们讲述着“如何看待变化和适应变化”的朴素真理,阐释出“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及时感觉、适应来自企业的变化”的“奶酪法则”。中国海信集团的3C之旅可以说是一个“奶酪法则”的实践翻版。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2002,(3):1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生活在迷宫中,奶酪是他们所追寻的"天堂"生活,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奶酪仓库,开始了幸福生活,重复着懒惰与享受.  相似文献   

16.
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曾风靡全球。尽管人们对作者斯宾塞·约翰逊缺少印象,但对工作、健康、人际关系、爱情与金钱的“奶酪”持有观,却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耳熟能详。书中叙述四个虚拟角色,把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拟人化,用“奶酪”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目标进行借喻。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内心想要的“奶酪”,追寻它,想要得到它,认为拥有占有“奶酪”才是幸福的、欢乐的。一旦失去它,或被别人拿走,自身便感到受伤害极大。一位出色的田径运动节目主持人,突然被改做其它节目便内心失意,认为自己的特长没能发挥出来,可能有人故意找茬儿,让自己难…  相似文献   

17.
瑞士的木屋     
刘少才 《上海房地》2008,(10):63-63
旅游大巴在瑞士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偶尔的一栋栋木制别墅给瑞士增了光添了彩,像一幅画中的主景,像一首诗中最感人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早已经进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瑞士,对保留木屋情有独钟。这些木屋的主人,你千万别以为他们是穷人,在哪木制别墅前有花园名车的说不定就是农场主,或城里有钱人的乡下别墅。  相似文献   

18.
名利场     
排名榜 宜家创始人位居瑞士富豪榜首位 日前,瑞士德语区著名财经杂志《资产》(Bilanz)公布了2004年家产在1亿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7.1元)以上的300名瑞士超级富豪榜。 据报道,高居榜首的依然是瑞士宜家家具公司的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瑞典人,入籍瑞士),他的财产总额被估计为150亿到160亿瑞士法  相似文献   

19.
SARS是一种传染病,但它的确对经济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影响各行各业的“奶酪”或多或少地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尹成帅 《公司》2002,(7):24-24
时下热销的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所著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奶酪”这个概念,可以引申为人类竭力追求的美好事物,如目标、事业、利润、成功、幸福、快乐等。这本书中有两个人物,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