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四)寄生虫性疾病1.草鱼鳃隐鞭虫病【病原体】鳃隐鞭虫[Cryptobia concava(Davis),Nie 1992]。同物异名:C.branchialis Nie,1955;Bodomonas concava Davis,1947【流行与危害】鳃隐鞭虫于夏、秋季节使草鱼鱼种发病,大量虫体寄生的草鱼鳃丝前半部,以后鞭毛黏附鳃丝,虫体作左右摇动,有时多个虫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花瓣状。大量虫体密集于鳃丝周围,寄主分泌大量黏液,覆盖在鳃组织表面,从而使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被寄生的鱼,常离群独游水面或靠近岸边,体色发  相似文献   

2.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相似文献   

3.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麦、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0.2毫米的白点,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缓,常浮于水面或靠近池  相似文献   

4.
<正> 二、鱼类蠕虫病 1、指环虫病 是一种由蠕虫中的单殖吸虫类引起的疾病,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寄生于鱼鳃、鳍和体表,大量寄生时引起死亡。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鱼体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鳃丝暗灰  相似文献   

5.
<正> 5、肤孢虫病 症状识别 虫体的寄生部位,肉眼可见不同形状的胞囊,可呈香肠状(鲈肤孢虫)、带状(广东肤孢虫)、线状(野鲤肤孢虫)等。它盘曲在体表或皮肤上,组织受到破坏,甚至充血,产生炎症,腐烂。严重时,病鱼的皮肤、鳃、尾鳍等处都充满病原体的胞囊,有时可达100余个。病鱼体表极度发黑,消瘦,甚至死亡。 流行与危害上述三种肤孢虫,国内各地都有发现。鲈肤孢虫及广东肤孢虫的寄生数不多,分别寄生于鲈、青鱼、鳙的鳃和斑鳢的鳃,但是造成严重流行病的病例尚未发现。可是,野鲤肤孢虫则  相似文献   

6.
一、体外鱼病的预防一般采用定期用药遍洒鱼池。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泼洒1次,用量为1g/m3。生石灰每667m2水深1m施生石灰15-20千克,可改良水质,杀灭水中致病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预防寄生性鱼病如鳃隐鞭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中华鳋病等,每月  相似文献   

7.
<正> 一、体外鱼病的预防一般采用定期用药遗洒鱼池。1.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性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使池水呈1ppm 浓度。2.生石灰水:为了改良水质,杀灭水中致病菌,每亩水深1米施放15—20公斤生石灰,有防病和治病效果。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预防寄生性鱼病,如鳃隐鞭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和中  相似文献   

8.
<正> 一、小瓜虫病 识别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所以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干病鱼表面,同时鳍多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流行与危害:此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鱼病,密养情况下,此病发生更为严重,对所有的饲养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易寄生小  相似文献   

9.
正五、指环虫病指环虫病是由指环虫属(Dactylogyrus)和伪指环虫属(Pseudodactylogyrus)的单殖吸虫寄生于鱼的鳃上引起。指环虫广泛寄生于鱼类的鳃,有些虫种能造成鱼类疾病,引起苗种的死亡。这种现象不仅在小水体,而且已发现有些种类可在大水面对成鱼造成危害。由于反复感染,频繁用药,导致伪指环虫产生  相似文献   

10.
冬放鱼种消毒一般采用药液浸洗法,即将鱼放在较高浓度的药液里,经过适当时间的浸洗,将鱼体表的病原体杀死。常用消毒药物的浸洗浓度和时间如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克漂白粉+含氯-$),,搅拌均匀后放入鱼种浸洗。当水温在#$%#&.时浸洗"$%-$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硫酸铜每立方米用药(克,水温#$%#&.时浸洗"$%-$分钟,可防治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鳃隐鞭虫、口丝虫等。-、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克和硫酸铜(克,浸洗"$%-$分钟。该方法除了能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外,还能防治由原生动物引起…  相似文献   

11.
<正> 1997年8月在70团渔场附近的个体养鱼户游某的渔池发现第一例双身虫病。 当时发现该虫只寄生在鲢鱼和草鱼的鳃上,鲤鱼鳃上未见。鲢鱼和草鱼在池塘里时而旋转时而狂游乱窜,已持续了3天,并见到一些死鱼,严重影响了鲤鱼的吃食。 双身虫属蠕虫类寄生虫,捞起症状明显的病鱼,鳃呈暗红色,有大量的粘液及一些污泥,肉眼可见鳃丝上有几个白色小点,细辨是两个虫体成“×”交叉联结在一起。显微镜下观察更清  相似文献   

12.
正十四、中华鳋病中华鳋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对饲养鱼类危害较大的鱼病。【病原】中华鳋(Sillerdasilus spp)寄生于鳃上。虫体圆柱形,乳白色,肉眼可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略似三角形或菱形。胸部5节,第五胸节很小。生殖节短小,两侧各挂1个细长白色卵囊。腹部3节,细长。第二触肢5节,第三  相似文献   

13.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  相似文献   

14.
<正>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幼蟹和成蟹都能感染,是河蟹养殖中主要疾病,以黄蟹至绿蟹阶段为明显,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蟹感染率为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容易发生此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病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无反应,触角不敏感,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累  相似文献   

15.
正七、三代虫病三代虫病是由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三代虫主要寄生在鱼体表和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水和淡水水域,能寄生于绝大多数野生及饲养鱼类,己见报道的有400余种。常见的种类有:锦鲤上的秀丽三代虫(G.eleganse)、金鱼中型三代虫(Gyrodactylus medius Kathariner)、金鱼细锚三代虫(G.  相似文献   

16.
<正> 乌鳢烂鳃病,虽都烂鳃,但有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两种病原,由于病原不同,因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1.病鱼症状1.1 细菌性烂鳃病患病乌鳢 体色失去光亮,不摄食,离群独游,不怕惊吓,鳃部粘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解剖检查,可见肝脏、  相似文献   

17.
<正>淡水龙虾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上价高俏销,在养殖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黑鳃病,该病有什么症状特征呢?该怎么防治呢?1.龙虾黑鳃病病因龙虾黑鳃病是由于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2.龙虾黑鳃病症状小龙虾的鳃先由微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而后逐渐变成黑色,引起鳃部萎缩,功能逐渐退化。患病的虾常浮出水面或依附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浸洗法 ①漂白粉100克,食盐75克,90%晶体敌百虫3克,溶于12.5千克水中,浸洗鱼体3分钟,可治疗鱼体表孢子虫病。②漂白粉10克/立方水,硫酸铜8克/立方水,分别溶解后混合,在水温15℃时浸洗鱼种20-30分钟,预防烂鳃、赤皮、车轮虫、斜管虫、隐鞭虫、口丝虫等鱼病。③硫酸铜500克/立方水和醋酸500克/立方水混合,浸洗1—2分钟鱼体,可杀灭小瓜虫等原虫。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鱼鲺病 痛原体:鱼鲺病是由寄生类甲壳动物鳃尾类寄生鱼体而引进的疾病。我国淡水鱼体上寄生的鲺有十几种,但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是日本鲺,可寄生在青、草、鲢、鳙、鲫、鳊、镑铍等多种鱼体上。日本鲺生活时体色为浅灰绿色,甚为透明,外形似臭虫。全长为4.4—8.3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