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当池水受重金属等污染时,可引起虾、蟹的幼体发生烂肢以及引起蟹的步足断落;在换水时,虹吸管的吸力太大,或管口接近网箱壁,将虾、蟹的幼体吸在网箱上撞伤或在搬运时撞伤,也可引起烂肢。患烂肢病的幼体附肢从远端开始腐烂,甲壳皱缩,尾刚毛从基部烂掉;镜检腐烂处一般无病原生物寄生,仅个别患病幼体在后期有继发细菌感染,污染较严重时可引起全池幼体死亡。患断肢病的蟹,步足在基节与座节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腐壳病症因:由于河蟹步足尖端破损细菌入侵而引起。症状:从步足指节尖端破损腐烂成黑色斑点,不久尖端腐蜕,而后步足各节及背甲甚至胸板也出现白色斑点,渐而变黑,甲壳侵蚀成洞,并可见肌肉或皮膜,严重时导致河蟹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河蟹抖抖病又叫颤抖病、环爪病,主要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发病初期,步足尚能伸直,随着病情的发展,病蟹站立不稳,步足颤抖,呈环爪状,不能伸直,肢尖扎于土层,鳃丝发黑、溃疡、缺损,肝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  相似文献   

4.
<正>河蟹"抖抖病"又叫颤抖病、环爪病,主要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发病初期,步足尚能伸直,随着病情的发展,病蟹站立不稳,步足颤抖,呈环爪状,不能伸直;鳃丝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褐色;肝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积水,有时背甲内膜也坏死脱落,4~5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武汉市江夏区是"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的核心产区之一,与其他河蟹相比有四大特点:一是青背,河蟹壳呈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腹部晶莹洁白;三是黄毛,一对螯足呈钳状及四对步足的前后缘有金黄色绒毛;四是金爪,四对步足前端呈金色,强壮有力。好水养好蟹,良好的水源及底质环境对"梁子"牌大河蟹健康生长和养殖至关重要,在养殖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正>一、注意选购长江苗培育的蟹种。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长江、辽河及瓯江三大水系。长江水系的河蟹简称长江蟹,其蟹壳为浅黄色、椭圆形、侧冀尖锐,其中第四侧齿明显,额齿中间凹陷明显;第二步足与第三步足等长,第四侧齿对径与第三步足长之比为1:20,步足毛金黄色,第二、三步足上无刚毛。长江蟹生长速度最快,个体最大,其它水系的  相似文献   

7.
<正> 弧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水生动物病害之一,在河蟹育苗中,弧菌病广泛存在,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较大。笔者现结合河蟹育苗生产实践就弧菌病的防治跟同行略作探讨。一、诊断分析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弧菌病在  相似文献   

8.
一、河蟹蜕壳前的判断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判断河蟹是否要进行蜕壳一般可以采纳以下方法: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的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淡,腹甲无水锈,步足软。2、看河蟹规格大小。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左右,而体重比蜕壳前增大了近一倍。在河蟹生长例行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个体大、体色淡的河蟹,表明河蟹已经开始蜕壳了。3、检查池塘浅滩处,是否有河蟹蜕壳后的空壳。如发现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时不吃食的。如发现近几天来饲料的剩余量有…  相似文献   

9.
<正> 河蟹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蜕壳障碍性疾病及敌害生物的危害。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呼肠弧状病毒病及河蟹颤抖病等。细菌性的疾病较多,比如:黑鳃病、甲壳溃疡病、烂肢病、水肿病、水霉病、链壳菌病等 寄生虫性疾病主要包括:纤毛虫病、蟹奴病,聚缩虫病等。蜕壳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饲料或水中缺乏某种元  相似文献   

10.
病名发病季节肉眼诊断症状颤抖病3一9月水温27℃一30℃时最甚病蟹行动减弱,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摄食减少,步足和腕节肌肉萎缩,肌肉呈现水样状,无力支撑身体,步足振颤,似“痉挛”状,鳃丝呈灰黄色或黑褐色,肝部糜烂,鳃胰腺苍白,三角膜水肿,打开腹甲有明显的炎症。水肿病夏初至中秋烂肢病常年可见早春最甚黑鳃病7一9月腐壳病7一9月肠胃炎4一9月水霉病早春或晚秋毛霉病常年可见纤毛虫病常年可见蟹奴病7一9月蜕壳障碍症常年可见早春最甚病蟹腹部、腹脐甲壳下方等处肿大并呈透明状,停食、少活动,甸甸池边,最后在浅水处死亡。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  相似文献   

11.
<正> 安徽省天长市是河蟹养殖重要地区,该市有1.95万亩精养蟹池,8万余亩大面积养蟹水域,1998年河蟹“抖抖病”在我市肆疟横行,损失严重。发病时,河蟹用步足撑起整个身躯趴在水边或水草上(也有的爬上岸),口吐泡沫,大螯下垂,浑身抖动,所以称为“抖抖病”。 由于河蟹“抖抖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掌握,虽然上海水产大学陆宏达等在《水产学报》1999年第Ⅰ期上撰文《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及  相似文献   

12.
<正>一、种好水草是关键1.适宜水草栽种品种(1)轮叶黑藻、黄丝藻、金鱼草:以轮叶黑藻为主,以黄丝草、金鱼草(俗称"眨米草")为辅,轮叶黑藻(灯笼泡子)、黄丝草(马来眼子菜)、金鱼草(眨米草)长期不腐烂,又有利于鱼类食用,是河蟹从暂养池转入扩大池的优良水草。(2)伊乐藻:暂养池及养殖早期以伊乐藻为主,低温时期利于生长、繁殖,及时为高密度暂养池河蟹提供青饲料来源,而高温期、水体混浊时易断根易腐烂,从而败坏水质,不利于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 河蟹生长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脱壳而生长的。人工养殖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脱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首次脱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脱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导致脱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一症状: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或侧线出现裂口,但不能脱去旧壳或脱出几只附肢而头胸甲不能脱出,有的即使脱出旧壳,新壳长时间也无法变硬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一、池塘水位河蟹养殖的池塘,水位不要太深。水太深(或水位暴涨),水草吸收不到充足的阳光会腐烂,螃蟹食用了腐烂水草后就会中毒死亡。二、苗种投放蟹苗放养在600~1500尾/亩左右,蟹苗规格要大,目前有些高产精养蟹塘1亩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三、饲养管理要想河蟹长的大,喂鱼最好,全程喂鱼都可以。池塘不能有吃食性鱼。河蟹养殖早期,应加强营养,使用高  相似文献   

15.
一、河蟹急性中毒。此类毛病有二种情况。一是有毒因子因为侵害强度太大,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河蟹的鳃、三角膜,使河蟹背甲后缘胀裂出现假性“蜕壳”,或三角膜呈红、黑泥性异色,或河蟹的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亡。二是有毒因子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水草、人工饲料的连带,经由胃肠的血管循环,使河蟹内分泌失常,螯足、步足与头胸部离异,并因此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一忌食生蟹。河蟹是在淤泥中生长的,它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因而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河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经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害。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皮肤病: 1、赤皮病:5—9月发病,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或鳍条蛀断。 2、打印病:5-9月发病,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者肌肉腐烂成小坑,可见骨骼或内脏。此病由外部烂入。  相似文献   

18.
<正>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严重影响草鱼生长,务必引起重视。一、烂鳃病:为鱼害粘球菌所致。病鱼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多,鳃丝腐烂带泥、严重者鳃盖中央表皮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鱼因  相似文献   

19.
<正>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  相似文献   

20.
<正> 万安县鱼种场6月份从广东引进5000尾长吻鮠鱼进行池塘养殖,9月2日出现烂皮病死鱼现象。经试验,采用抗菌素与维生素合剂治疗效果更佳,一般3天可控制死鱼,一周恢复健康。现将长吻鮠烂皮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头顶及身体两侧出现灰白色腐烂斑块或稍有充血,体表失去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