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水霉病 病因: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罗非鱼刚进入越冬期,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导致水霉菌入侵,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水霉病 病因: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罗非鱼进入越冬期时,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导致水霉菌入侵,在受伤及病灶处迅速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淡水鱼类水霉病在各地均有流行,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及鱼卵。以早春、晚秋最为流行,水温15~20℃时为高发期。病因主要是鱼类体表受伤或因体表寄生虫(如中华鳋、鱼鲺)侵袭而感染水霉菌所致。密养的越冬鱼、春季塘水清瘦或体质虚弱的鱼类易患此病。鱼卵因卵膜破损或未受精而被病原感染引发此病。笔者通过对当地多个养殖户的调查分析,结合平时工作总结,提出防治技术方法,仅供参考。1病原水霉病病原主要是由水霉属和绵  相似文献   

4.
<正> 冻伤 当池塘水温降到1℃时,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在-3℃以下,草、鲢、鳙鱼就会冻死。防治方法是:做好防寒保温,如加深池水;另外在气温高时,适当投喂豆饼、菜籽饼等,增强鱼的抗寒能力。竖鳞病 越冬时亲鲤鱼易发生此病,症状为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  相似文献   

5.
<正> 淡水白鲳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尤其是在水温为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易造成死亡。其发病原因有两点:一是鱼体受伤,二是水体恶化。因此,在越冬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杜绝病原体带入,做好越冬池和鱼体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生鱼病,就应及时采取措施,尽早治疗,确保越冬成活率。 一、小瓜虫病 主要症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患病初期,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鱼体粘液增多,使鱼体周围的水呈白云状,同时背鳍、尾鳍基部充血。鱼体感染小瓜虫后,2天内即大量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 早春季节,阴雨连绵,水温较低(15℃—20℃),病菌生长繁殖旺盛,是水霉病最适流行时节。一些地方习惯早春放养鱼种,将密养于越冬池中的并塘越冬鱼出池分养,或进行鲤鱼鲫鱼等家鱼的春繁生产,均会因拉网、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造成鱼体表受伤,  相似文献   

7.
正1.问:鱼类水霉病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防控?答:(1)水霉病的发生。是由于在鱼类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鱼体受伤,水霉菌乘虚而入;或在寒冷天气冻伤鱼体时,水霉菌乘虚而入;或鱼体被寄生虫损伤,水霉菌乘虚侵入;或鱼类密度过大时,互相斗争损伤过多,水霉菌乘虚而入。使鱼体黏液不断增多,开始焦躁不安,与水生植物或水中固体物发生摩擦,然后黏液  相似文献   

8.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水霉病:又叫鳝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是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预防方法:(1)养鳝池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2)黄鳝大小分养,避免受伤。(3)运输操作中,尽力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鳝种。(2)大鳝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4.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其腹部两侧尤为最多,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  相似文献   

9.
一、水霉病:多发生在水温低于22℃以下的早春,由霉菌侵入鱼体伤口致病。菌丝体在伤口大量繁殖,犹如棉絮;病鱼焦躁不安,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到死亡。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在4~5%食盐水浸浴5~10分钟进行预防;(2)发病后每箱(25平方米)用孔雀石绿20克加入10公斤水溶化后全箱泼洒,或用1%小苏打和3%食盐混合液,将病鱼侵浴,当鱼出现浮头时即转入新鲜水中。 二、烂鳃病:此病常年可见,由细菌浸入鳃部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变黑,鳃盖内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窗。防治方法:(1)鱼种入箱前用8PPM  相似文献   

10.
1.冻伤。进入冬季,气温开始下降。当池塘水温下降1℃时,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降到零下3℃以下,草、鲢、鲢鱼就会受冻而死。防治方法:在严寒来临前,加深池水,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同时在气温较高时,适当投喂豆饼、菜籽饼等饵料,抓好饲养管理催肥鱼膘,以提高鱼的体质,增强抗寒能力。为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2.竖鳞病。越冬时亲鲤鱼易生此病,症状为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水肿,用手稍压有液体流出。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每隔3—5天给池塘加换新水一次,并按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马尾松鲜叶15公斤,研碎后兑水25公斤全池均匀泼洒,或…  相似文献   

11.
开春冰化完后 ,不少池塘里发现鱼游向池边 ,活动迟缓 ,受惊动无多大反应 ,没几天就逐渐见到死鱼。症状都是身体、鳍上、头部布满棉絮状的“长毛”。这就是水霉病 ,防治的方法如下 :首先是减少感染水霉菌的机会。在秋季并塘或定塘时操作要细致 ,切忌粗糙。用光滑的桶、盆 ,手指甲要剪短 ,尽量减少鱼体受伤。消毒这一关不可少 ,用盐水或高锰酸钾液消毒。并塘时间稍提前 ,不要拖到临结冰时进行 ,让鱼对水体有一段适应时间。按以上操作开春后基本上没有此病发生。开春后发现此病 ,是受伤的鱼在越冬时逐渐感染上的。水霉菌是一种真菌 ,附着在鱼体…  相似文献   

12.
<正> 1.赤皮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g/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g/m~3的土霉素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暴平药饵,外用10g/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主要从真菌疾病、寄生虫疾病、细菌引起的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常见敌害等五个方面对这一情况进行论述。1.真菌疾病1.1水霉病由水霉和绵霉引起,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为流行季节。低温或将鱼移入越冬池时造成鱼体损伤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症状为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絮状,寄生部位充血。防治方法:①放养罗非鱼前,越冬池应进行严格消毒,一般每亩用生石灰20kg消毒;②越冬期,池内水温须保持在20℃以上;③发病时,用  相似文献   

14.
<正>热带鱼越冬病鱼死鱼的共同表现为鱼体吻部、头部明显充血;有的鱼下颌部、颊部及背鳍、胸鳍基部也充血;头部鳞片容易脱落;在吻部、头部顶部出现溃疡。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逐渐死亡。冬季气温一般都在零度上下,而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仍须保持在20℃以上,水温与气温相差20℃以上,幅度很大。热带鱼因摄食,经常将头部露出水面而暴露在与水温相差20℃以上的冷空气中,吃饱后又潜入水中。头  相似文献   

15.
<正> 1、水霉病 即肤霉病。池水中的霉菌侵入鱼体表伤口,向内深入肌肉组织,向外长出一簇簇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分解鱼的组织,鱼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表现焦燥不安,最后瘦弱或继发感染细菌病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侵染鱼卵可发生卵丝病。防治:在起捕、运输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鱼体受伤。治疗:(1)  相似文献   

16.
<正>一、水霉病水霉病是由于鱼类因拉网、冻伤等因素造成鱼类体表损伤而感染水霉菌引起的。当水霉菌侵入鱼体后,进行繁殖,形成白色絮状丝状物,水霉菌大量繁殖并附殖于鱼体体表时,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活动不便,体质下降,最终病鱼因体质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17.
亲鱼运输适宜在初冬或早春季节水温5℃-15℃时进行。水温低,鱼的活动能力减弱,新陈代谢也较缓慢,耗氧少,便于运输。但水温过低,鱼体容易冻伤和长毛(生水霉病);水温过高,鱼活跃也易碰撞受伤。  相似文献   

18.
鱼病病因病症防治方法水霉病由真菌寄生鱼体引起。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吊滞,水霉在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鳃部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称“白毛病”,鱼体瘦弱而逐渐死亡。水霉病是秋冬及春季最为流行的疾病之一。操作时要细致小合,勿使鱼体受伤;用3%一4%的食盐,或食盐与小苏打各0.4%。制成合剂,或l/巧万的甲基蓝浸洗鱼体5一巧分钟。粘抱子虫病由原生动物中粘抱子虫寄生所致鱼的吻端、鳃盖和鳃丝及鳍条、皮肤等组织,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包囊,症状各异。如缝、卿碘泡虫寄生在卿鱼头后背部肌肉内,形成瘤状突起,是鱼类危…  相似文献   

19.
一、冻伤:当水温降至1℃时,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水温-3℃以下,草鱼,鲢鱼,鳙鱼会冻死。防治方法:加深池水,投喂适量豆饼,菜籽饼等增加鱼的抗寒能力。二、水霉病:易流行晚冬早春。鱼患此病,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瘦弱而死。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相似文献   

20.
正(三)真菌性疾病水霉病【病原体】由水霉菌感染而引起,是罗非鱼越冬期间的常见病。由于大多数水霉菌为腐生性,鱼体通常由于换水或搬运时受伤,鱼体局部皮肤受损或鳞片脱落,导致水霉等霉菌的腐生感染,从伤口处侵入并大繁殖。【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肉眼只能看见鱼体伤口处组织红肿,皮肤附着一层白色黏液。随着菌丝的生长,大量新繁殖的菌丝为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同时,菌丝体还能深入肌肉中,其分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