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药泼洒全池,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物,防治鱼病效果显著。用全池泼药法防治鱼病时,要做到以下“四要”和“七忌”: 一、四要 一要对症下药。漂白粉、硫酸亚铁、硫酸铜等为防治鱼病的常用药,防治鱼病的  相似文献   

2.
<正> 用敌百虫防治鱼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症下药。敌百虫只能防治寄生虫性鱼病,对细菌性、病毒性鱼病无效。 2、掌握用药量。根据使用敌百虫的目的而使用不同的用药量,不要随意超量施用。如:0.3—0.5ppm防治指环虫、中华鳋、锚头鳋等;1.5—2ppm用于带水清塘,灭鳝、鳅及水生昆虫。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收集、整理了一些防治鱼病的药方,并经实际运用证明有效,不妨一试。 一、樟树叶:抗菌、杀虫,用于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①每亩水面用樟树叶5kg,放入锅中加水熬1小时左右,去渣取汁泼入食场内或拌饵料,每天一次,连用3天,对治疗细菌性肠炎、烂腮病效果显著。②直接用樟树叶捣汁泼洒全池或与其它药合用水体消毒,防治寄生虫病等。 二、水辣蓼(酒药草):①防治草青鱼肠炎病,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00kg鱼每天用鲜  相似文献   

4.
<正> 一、对症下药,计量精确。 (一)对症下药是鱼病防治的关键。鱼病有细菌性病、病毒性病、寄生虫病及非生物性疾病。有些鱼病症状相似,较难诊断,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鱼症状和病原,详细了解环境、病情、病因等,作出确诊,才能有的放矢,合理选用药物、药量及用药方法。如不了解病情、  相似文献   

5.
<正> 春夏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药预防控制鱼病发生,或鱼病发生后实施紧急治疗,是确保养鱼成功的关键。我地养鱼专业户在养鱼实践中,总结出了“四要五忌”用药经验,对广大养鱼专业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一、坚持“四要”,才能充分发挥药效1、要对症下药。漂白粉、硫酸亚铁、硫酸  相似文献   

6.
<正> 一、对症下药、计量精确。(一)对症下药是鱼病防治的关键。有些鱼病症状相似,较难诊断,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鱼症状和病原,详细了解环境、病情、病因等,作出确诊,才能合理选用药物、药量及用药方法。(二)药量计算也要精确,投喂药饵时应以所有可  相似文献   

7.
<正>检查和诊断鱼病是治疗鱼病的首要步骤。只有先确定鱼患的是哪一种病,再进行治疗,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鱼病的正确诊断是鱼病防治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一、现场检查调查发病的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和池内环境。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 由于敌百虫在弱碱条件下,可形成残毒性更大的敌敌畏,当pH值为8—10时,敌百虫转变成敌敌畏仅需半小时。因此,不仅要顾及鱼虾的毒性效应,而且对人、畜的安全也不可忽视。所以,在使用敌百虫防治鱼病时,应要注意以下十点。 一是要对症下药。常用于鱼病防治的敌百虫主要是90%的晶体敌百虫。它只能防治寄生虫性鱼病,对细菌性、病毒性鱼病无效,所以应先诊断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的用药。  相似文献   

9.
<正>鱼病的流行对渔业生产的威胁十分严重,故研究鱼病的病原、病因、发病机理和防治手段,以控制其流行,具有重要经济意义。鱼病的诊断是病害防治的基础,及时发现病害、正确判断病情是对症下药的先决条件。特别是早期病害的发现与诊断,是控制病害蔓延、减少损失重要手段。有些人对病害的诊断往往凭经验,没有按照鱼病诊断的基本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鱼病的诊断是病害防治的基础,尤以鱼病的早期诊断更为重要,能否对症下药、能否使药物发挥效果、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都取决于鱼病的诊断。鱼病诊断应遵照以下程序:一、采样1.病鱼。选择患病濒死或刚死不  相似文献   

11.
<正> 鱼病防治是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渔业养殖效益的高低。在平时的养殖实践中,许多养殖单位及养鱼户由于不注意鱼病防治。随意乱用药,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现将一些常见的鱼病防治误区简述如下,以供参考。1、忌不注重健康养殖。鱼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如何预防,关键在于平时的健康养殖,这其中包括清塘消毒、科学投  相似文献   

12.
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前提,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愈鱼病的目的: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许多鱼病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其防治方法也就各异,应加以区别。现将生产上烂鳃症状鱼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即将来临的鱼病易发季节,在采取对症下药的同时,怎样正确掌握鱼病防治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人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几点意见供同行及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是施药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的死亡。因此要注意重视高温季节鱼塘施药问题。1、注意要对症下药。一般对于往往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要对其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用作防治鱼病的药物种类较多,而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也有差别,因而用药中应认真注意下列事项: 1、对症下药 防治鱼病同防治人和家畜疾病一样,要针对某种疾病使用某种药物,才能收到防治效果。但有些生产单位,对鱼病未作正确诊断,就随意用药,由于药不对症,不但达不到防治效果,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贻误了病  相似文献   

16.
<正>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许多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人员在病害防治用药中,往往出现防治鱼病用药效果差、防治失败、甚至中毒而死的现象,不仅耽误了鱼病防治的最佳时间,而且造成重大损失。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鱼病诊治经验,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及部分修正措施。1.病急乱用药、没有对症下药:盲目的、不对症的乱投药(即杀虫、杀菌,外用、口服整套下去),是防治鱼病的大忌,这样不仅达不到防治鱼病的目的,造成  相似文献   

17.
正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许多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人员在病害防治用药中,往往出现防治鱼病用药效果差、防治失败甚至中毒而死的现象,不仅耽误了鱼病防治的最佳时间,而且造成重大损失。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鱼病诊治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及修正措施,欢迎同行批评指正。一、病急乱用药、没有对症下药盲目的、不对症的乱投药(即杀虫、杀菌,外用、口服整套下去),是防治鱼病  相似文献   

18.
<正>鱼病的诊断是病害防治的基础,及时发现病害、正确判断病情是对症下药的先决条件。特别是早期病害的发现与诊断,是控制病害蔓延、减少损失重要手段。但是养殖户对病害的诊断往往凭经验,没有按照鱼病诊断的基本流程进行,导致误诊误治时有发生,严重的时候,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池塘大量死鱼,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特整理出鱼病诊断的基本流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正确合理施用鱼药,是渔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为了避免施用鱼药而造成死鱼的发生。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用药物的针对性 对症下药,是正确给药的基础,一般来讲,细菌性疾病如赤皮、肠炎、烂鳃、白头白嘴及暴发性鱼病等,应使用灭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治,例如暴发性鱼病,可选用极具灭菌能力的ClO_2进行泼洒治疗。肠炎病可选取用大蒜素或鱼复宁等内服药。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如车轮虫病、中华  相似文献   

20.
银杏树叶含有黄酮类、苦内酯类和β-谷甾醇及维生素等成分,可用来防治鱼病。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亩用新鲜银杏树叶300~500克或干品150~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