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二元工业化及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经历了赶超型战略期的深化和发展战略调整与市场机制下的转换。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滞后,劳动力转移的受阻,迫切需要我们加紧构建新的机制,以改变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的“二元结构”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区别于“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五”至“五五”时期实行的“速度赶超型”工业化,以至单纯强调“知识经济”或“信息化”而忽视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关系的全新的工业化道路。但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忽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工业化目前是两条主线——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并行发展,而农村工业化不论科技含量还是整体水平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工业,这种工业化的“二元结构”终将成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拟就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沿革、城乡工业关系的演进趋势和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走二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工业化来带动乡村城市(镇)化。确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观,改革行政区划,发展农村工业。通过中央辖管省(区)和直辖市,省、自治区辖管市,市辖管区、镇、街办、居民户等,形成不同区位优势,为二元工业化和带动农村城市(镇)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国外向型工业化的失衡效应与加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介绍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的基础上提出,在考虑转移成本以后,“准刘易斯转折点”实际上是刘易斯转折点的提前形态,这种提前形态与我国外向型的工业化模式有着密切关联。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外向型工业化会产生失衡效应和加速效应,在导致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促使刘易斯转折点提前到来。本文通过实证检验提供了失衡效应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粮食供给不足,是我国近年来农村改革碰到的最大难题之一。这种“短缺”不仅造成了我国物价的剧烈波动,而且还危及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利润、积累过程及劳动就业等等,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本文试图以我国所处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阶段为背景,从结构变化角度来寻求粮食短缺原因及 相似文献
8.
我国复式二元结构下西部城市化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分析二元结构与城市化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复式”二元结构,即东西差异和城乡差异共同作用的背景下西部城市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呼唤着重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即通过科技兴农,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乡镇企业再创辉煌,实现农村工作化;通过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三化”的实现,是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知识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