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文群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2):49-54,63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其症结在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上还是在流通市场上都是如此。若不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以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大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机理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三大机制:声誉机制、法律机制和信用评级机制,以求规范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防范债券信用风险是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提高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水平。机制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升企业违约风险和提升发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两条途径提高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债券、国有企业债券及有担保债券,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债券、非国有企业债券及无担保债券信用利差水平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企业债券发展不足对经济活动各方面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发展滞后的原因,包括利率无弹性、信息不对称、搭便车问题突出等等,井指出这些因素都是现行制度安排的结果。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较小,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着较高的收集信息的费用,导致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发债企业的信用利差。本文对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渐地从不规范趋向规范,人们对企业债券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积极探寻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旨在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加速"中国梦"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企业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利差。本文利用2008年12月3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非上市企业债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本文构建了包含信息不对称的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模型。与传统的BS估价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估价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信用利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利率上限管制是制约企业债券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率定价市场化是企业债券市场化取向的核心内容,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必须使企业债券的利率定价市场化,采用多元化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融资方式一直是企业重大财务决策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企业债券融资不失为一好的选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管制过多,发展滞后。因此,如何优化我国企业债券发行体制,完善金融服务,实现功能监管是当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1.企业债券市场的流通渠道不畅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过程看,发行市场虽一波三折,但一直在发展并逐步成熟,而流通市场却不尽如人意,企业债券的换手率明显低于其他金融品种。企业债券流通市场不活跃的原因很多,一是由于不同管理层对企业债券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斌 《西南金融》2003,(10):60-62
本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问题,认为银行贷款融资因在信息生产和监控方面比企业债券融资更具比较优势而成为企业债务融资的首选方式,而企业债券的大力发展有赖一定的市场条件,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债券市场面临着缺乏规模效益、发展不均衡等发展困境。通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准入的门槛限制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是造成其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公司规模一定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债券融资比例越高;信息披露质量一定时,公司规模越小,债券融资比例越高。因此,降低债券市场准入的门槛限制,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促使我国债券市场走出发展困境的两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特色福利制度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需要国家福利、企业福利等各种福利形式合力发挥作用。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收支压力、劳资关系的紧张等都对企业年金提出了巨大需求,但实践中发展并不理想。基于企业年金市场化性质的分析,本文认为与企业实力、税收优惠政策相比,运行机制是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企业年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成为制度政策的着力点。围绕完善企业年金运行机制,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划清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界限、加快配套制度的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本市场历经近20年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资本市场重股市轻债市发展的跛脚现象也愈加明显。本文认为,应同时注重债市与股市的齐头并进,以增强我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债市发展首先是要梳理并重视债市的制度建设,其次是要将债市发展作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一环来抓,使之真正发挥起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用。此外,要同时研究债券市场自身建设的一些核心问题,比如统一标准和协同监管问题,对内对外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问题,等等。而在这一建设进程中,更要积极推进并认真落实我国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连问题,惟此才能使形成的利率较真实地反映市场实际供需,进而彻底改变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卖方市场特色和交易所市场的买方市场特色,最终为形成更贴近市场的可供参考的中国收益率曲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完善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波动性是股票市场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股票市场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但如果股价波动过大,价格变化不连续,就必然加大投资风险,影响股票市场的规范和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股票市场价格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5.
邱念坤  肖瑞婷 《西安金融》2014,(1):91-93,96
征信市场的有效运行对金融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有效征信市场发展应遵循的三个主要原则,立足我国征信市场发展实际,从征信机构体系、征信产品体系、征信监管体系、信息共享机制、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五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征信市场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征信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债券发行数量和品种大幅增加,债券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有力助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但中美债券市场制度的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债券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做市商制度发挥不充分、债券市场监管权力分割、信息披露制度执行不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完善做市商准入与考评体系、重塑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企业信用尤其国有企业信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及其根源进行研究后发现:国有企业债券频繁违约甚至恶意违约,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信用体系坍塌,并释放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当地金融生态严重恶化的信号;究其原因,尽管有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市场大幅波动的外部原因,但根源还是在于这些国有企业“重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情结”“重债务的融资和管控失序”和“经营恶化和现金流失控”等内部原因.为此,建议从推进国有企业债务透明度建设、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问责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关亭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1,488(2):94-113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6,30(10):2715-2736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y of firm access to the bond market in which information gathering agencies are valuable but alter the relative cost of bond financing across firms and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The theory build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information frictions prevent these agencies from rating firms correctly all of the time. As a result, the cost of bond financing becomes dependent on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ignal provided by these agencies’ ratings. In addition, when the mix of bond issuers becomes riskier, as happens in recessions, bond financing becomes more expensive for mid-quality firms. Bond financing may even become more expensive to all firms, in which case mid-quality firms will be affected the most. The analysis of the bonds issu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by American firms shows that split ratings, our proxy for the “quality” of the rating agencies’ signal, do not affect the relative cost of bond financing across firms in expansions, but they do increase the relative cost of this funding source for mid-credit quality issuers in recessions.  相似文献   

20.
王雄元  徐晶 《金融研究》2022,507(9):169-187
放松市场准入的制度改革对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并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检验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代表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能否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结果表明:(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2)竞争公平性与充分性的提高、交易费用的降低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作用机制;(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后,内部治理水平较低企业的投资动机被强化,融资约束较低企业的投资能力更强,因而企业投资效率更高;(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经营业绩与地区经济发展。本文从企业投资效率角度检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政策效应,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