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对贵阳市两城区的广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观察广场使用者的各类活动,采访广场的使用者以及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个广场的使用状况,并选择出较好的广场与较差的广场,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和相关数据,找出各自的利与弊,尝试性的为贵阳市各广场提供改善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多.作为具有游憩和文化传播功能的文化型城市公园,其吸引力组成及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南京市乌龙潭公园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将文化型城市公园吸引力概括为五个维度:游憩体验、社交体验、社区服务、历史文化、替代性陪伴.幸福感回归模型揭示:游憩价...  相似文献   

3.
张伟  吴必虎 《旅游学刊》2002,17(4):63-68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区域和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尝试将利益主体理论应用到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过程中,并对不同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和利益表达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利益主体”理论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杨国良 《旅游学刊》2002,17(2):52-56
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对成都市1673名普通市民和1893名歌舞、茶楼、电影、公园休闲者进行了抽样和访谈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市民公众和四项项目休闲者的休闲方式、休闲频率、每次活动时间、费用、休闲目的、所持态度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出普通公众的一般休闲行为特征与四项目休闲者各自的行为差异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感应空间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旅游感应空间可用旅游意境地图表达,旅游感应强度用来描述旅游意境地图中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强弱.本文从<新民晚报>\"天下游\"版统计得到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重庆仍归入四川)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出现频次,以此频次来表征上海市民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感应强度.通过聚类分析法可发现上海市民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感应空间特点,并从中揭示了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李敏 《旅游学刊》2002,17(5):62-65
本文通过实例研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认为通过对重要景观的识别、控制、屏蔽和恢复设计,可以在增加生物栖息地稳定性以及保护物种扩张需求的空间的前提下,实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合理布局,达到自然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利用方向从整体到细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汪清蓉  李凡 《旅游学刊》2006,21(1):19-24
客观评价古村落的综合价值是正确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依据.针对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在专家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以佛山三水大旗头古村落为例,对其进行综合价值评价,以此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魏鹏  侯杨方 《旅游学刊》2017,(5):106-115
旅游具有空间属性,旅游者的空间分布研究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热点.文章借鉴伯克曼“通勤选择”的效用正态分布假设,构建旅游者空间分布模型,并依据甘肃省2015年县(区)统计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与估计,研究显示该模型对甘肃省旅游者县(区)空间分布能进行较好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该模型作为预测模型,依据甘肃省旅游业与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对“十三五”末甘肃省旅游者空间分布状况进行预测,并与2015牟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旅游者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将推动甘肃省旅游者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县(区)扩散,东南-西北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得到增强,甘肃省东部的西南-东北向的旅游经济带也将显现雏形.该研究将有助于定量了解旅游者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也为旅游者空间分布变化预测提供方法,为旅游饭店等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旅游开发既有收益,也有损失和风险,但国内各级政府和开发商往往夸大收益,强调效益,忽视风险与损失,更缺乏系统的损益评价方法及风险评估办法。本文在论述了旅游开发损益评价和风险评估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白潭湖旅游开发规划实践,融合了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旅游开发损益评价的方法,讨论了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步骤。实践证明,对于任何旅游开发来说,风险分析和损益评估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游憩商务区体系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峰  杨开忠 《旅游学刊》2006,21(3):24-29
游憩商务区及其相关概念是城市旅游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明晰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厘清RBD、TBD和CTD之间的衍生关系,探讨游憩商务区体系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和演进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在城市整体背景下如何面向市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RBD体系,以期为城市理性、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路步行商业区是广州城市游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期望差异模型对北京路步行商业区的顾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顾客对北京路步行街的感知实绩低于期望.对北京路购物功能的满意度较高,娱乐休闲满意度稍逊。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期望差异模型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期望差异概念模型。新的概念模型显示,服务实绩对于顾客的满意度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金山 《旅游学刊》2013,(11):42-49
在世界城市建设的背景中,北京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被定位为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文章结合世界城市的内涵,分析了世界城市与旅游业的关系以及北京的差距所在,最后提出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总部经济、努力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等未来北京旅游建设的重点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秦岭南 《旅游学刊》2006,21(4):72-76
本文以北京黄金假日旅行社和上海携程公司之间一系列不正当竞争法律案及以此引发的相关案件为文本,立足法律角度从四个方面对其作以梳理和分析,试图从"非典型"案例中找出典型意义.这一案件的重要启示在于对目前包括行业许可准入制度在内的旅行社管理制度提出针对性反思.  相似文献   

14.
PDCA模式管理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断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通过应用PDCA模式,“学生评教”工作的质量逐步得到改进和提高。该案例典型地体现了PDCA模式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富有特色、新兴的旅游业态,深受城市旅游者喜爱.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上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建立了针对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体系,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评价各个环节,并选择了典型的上海乡村旅游景点(区)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为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古红梅 《旅游学刊》2005,20(5):30-33
本文总结了都市型观光农业研究现状与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都市型观光农业的主要特征、功能及其发展趋势,并根据北京海淀区观光农业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快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彭建军  陈浩 《旅游学刊》2004,19(2):59-62
本文使用DEA方法的C^2R模型,以北京、上海、广东星级酒店为例,计算分析其相对效率,为酒店业的效率评估提供了定量研究方法,并通过对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因素分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竞争力评价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然后从分析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一个评价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自然文化遗产对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晓  钱薏红 《旅游学刊》2006,21(2):13-20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给出调查的部分发现和评论.随后本文揭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与当地农村社区之间现实和潜在的矛盾与冲突,其中土地和森林权属以及受益分配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后社会矛盾新的焦点问题.最后,讨论了遗产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当前发展阶段下,鼓励当地农村社区参与遗产资源保护的经济替代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