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与资本市场的产生发展几乎是同生同存,对人类经济生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源于会计信息造假,会计信息造假由经理人会计行为和会计人会计行为共同形成,会计人造假行为与现有会计活动经济契约关系密切相关。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调整会计活动经济契约关系,强化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是由会计手段反映出来的企业各种资产变化的情况和资料,以及引起这种变化原因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却屡屡出现失真、造假现象,国外有美国安然、世通造假大案,国内有银广厦、东方电子虚假财务报表案,这些造假案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甚至危及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庆兰  周勋 《技术经济》2003,22(9):55-56
无论是在证券市场高度完善的美国 ,还是在证券市场机制有待健全的中国 ,人们笼罩在会计造假的阴影之中。会计造假作为经济人的一种行为 ,有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规律 ,以及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何有效的解决会计造假的问题 ?本文旨从外部角度进行分析并寻求对策。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分析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指出 :“对现代经济行为没有两手 (市场与政府 )使之运转 ,这好像孤掌难鸣一样。”现代的市场经济应是市场 (右手 )与政府 (左手 )的协调 ,即动态的分工合作才是万能的。会计造假不是市场经济的错 ,造假的泛滥恰恰是经济…  相似文献   

4.
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薇 《经济师》2005,(1):197-197
文章通过对会计造假的成因、会计造假手段的分类以及会计造假产生的经济、社会后果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制止会计造假的有效措施,对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会计造假行为损害了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我们必须加以治理和监督。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一种手段,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迫在眉睫。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独立审计作用也是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有力措施,认真贯彻执行,以保障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玉凤 《时代经贸》2012,(20):218-218,222
中小企业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法规制度自身的缺陷、税负偏重、会计造假的惩处力度不够、税务稽查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并从完善有关法规制度、降低税负、加大造假成本、完善税务稽查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诚信观等方面来防范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造假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属于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具享一定的经济后果,会计行为模式主要取决于该行为所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如果会计造假能够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其经济行为必然选择违法。只有加大违法的处罚力度和监管力度,使会计造假的期望收益为负时,才能真正遏制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8.
胡霞 《经济师》2003,(12):192-193
近几年会计造假案愈演愈烈 ,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会计诚信危机。文章从经济、道德和法律视角分析了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并就会计改革中如何重视和加强会计诚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美国著名的安然、世通公司、施乐和默克制药等一大批国际大公司相继爆出财务会计丑闻,导致企业的诚信受到普遍质疑。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权力集中且缺乏制衡,是一系列造假案接连发生的主要根源。会计造假现象与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但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建立和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是杜绝会计造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案浮出水面,使我们认识到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会计监管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是为了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文章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高会计诚信,净化社会环境;完善会计规则,减少会计操纵空间: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独立审计的社会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会计造假成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工作是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对会计造假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从加强法制观念,强化会计队伍建设,完善监管制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会计造假的剖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普遍存在的会计造假现象,剖析了各类企业会计造假的目的,会计造假的特点、手法及会计造假得逞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会计监督、堵塞会计造假漏洞;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规范社会审计、保持审计的独立性等治理会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如何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一直是整个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形形色色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仍困扰着人们。比如,美国“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厦事件”等会计造假丑闻看,都是通过造假手段,粉饰经营业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进行财务欺诈。导致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不仅使国家、股民、相关经济利益主体遭受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更为严重的是打击了投资者、社会公众的信心。干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扰乱了会计行业应有的稳定的会计秩序。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造假是造假主体为达到造假目的而违反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所实施的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造假主体则是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果承担者。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要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绝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当前,企业会计造假现象较为突出。我们知道,企业会计行为的最终目标是让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或者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会对会计行为提出的要求偏重于经济性。因而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利益的问题。采取何种手段进行造假既降低各种风险,又带来企业更大利益是造假主体苦思冥想的问题,同时也是从制度上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造假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制度缺陷的表现 1.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委托人缺位.会计诚信原则的产生,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的契约关系。现代会计制度恰恰充当了消除委托方信息劣势的角色,完整的会计信息有效地满足了委托方试图监管代理方的基本需要。会计诚信原则正是基于此才成为会计生命的。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根本找不到确定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就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泛滥成灾。而我国恰是设有委托人契约关系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件,已经引起了业界的极大重视。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造假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会计行业所聚焦的重点问题。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及如何做好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预警与防范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美国著名的安然、世通公司、施乐和默克制药等一大批国际大公司相继爆出财务会计丑闻,导致企业的诚信受到普遍质疑。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权力集中且缺乏制衡,是一系列造假案接连发生的主要根源。会计造假现象与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但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建立和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是杜绝会计造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然而近几年来中外会计造假案却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会计诚信危机。会计造假泛滥导致的会计诚信危机已成公害,要治理好,直至予以根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在会计工作中的体会和认识,对如何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出了自己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我们目睹了太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骗局从琼民源、郑百文,到蓝田股份、ST黎明,以及“世纪黑马”银广厦造假的曝光等,一次次让人触目惊心。在这些违法案件中,某些会计机构的造假行为使会计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一、会计诚信的含义及作用诚信即诚实、守信。会计诚信就是根据原始凭证,按会计准则和原则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对此,朱基同志给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作了最好的诠释,即“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