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现有城市道路90%以上为沥青路面,沥青路面虽然具有行车舒适等特点,但随着客货运量、道路交通流量的增大,交通流的渠化,特别是重型车辆的增多和高压轮胎的使用,过早的车辙破坏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合理评价沥青及沥青混合科路用性能对城市道路沥青滩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们经济的突飞猛进,交通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不论是在城市道路还是在高速公路上,堵车现象日益严重。公路交通设施的允许交通量在不断的被突破的同时,很多公路的路面结构被破坏、公路等级不够、公路路幅宽度过于狭窄,严重阻碍交通,这在国道与省道的公路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就需要对这些道路进行加宽升级改建。本文以国道107(新乐正定段)加宽改建工程为例,分析了旧路加宽改建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城市交通建设也开始不断发展起来。在我国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道路交叉口设计是整体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以及畅通性,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本文作者就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几点改善措施,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城市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普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引起了城市交通量的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的形势,也给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带来了可喜的形势。城市交通不仅仅是一个市政工程问题或交通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并简述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认识,并就如何提高城市交通规划提出了笔者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设计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混乱的状态,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必须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提高城市道路的运行能力,为人们提供一个合理安全的城市交通道路行驶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到两千零八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6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六点零三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全国干线公路网络初具规模。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日益增大,原有高速公路改建、扩建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在高速公路改建时,首先需就改建形式进行经济分析比较,以决定是新建一条平行原规模的公路还是在原有公路基础上加宽改造。但是由于我国耕地不足,所以现阶段的高度公路改建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加宽改造现。以挖、填方段路基加宽横断面的形式分为单侧和双侧加宽两种形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河南京珠高速公路K111+336.416~K115+958.087段的加宽方案的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交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需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道路施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及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城市道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入手,提出了道路施工管理的机制建立,力图加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因此,一些通过以上初步原因分析,城市道路拥堵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因此必须采取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挤拥堵问题也是空前严重的。在研究提高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满足交通需求的进程中,关注道路拥堵问题,不仅能够促进瓶颈区交通流有序的组织,又可兼顾于城市道路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对道路拥堵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种种有效的措施、寻找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大家重视城市交通,把问题综合起来,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才能搞好为制定相关的交通管理体系与政策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之后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交通规划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绿色交通”是继传统观念后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本文在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状的考察以及分析目前制约我国交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在尽可能长的时间段内保持生机与活力,就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道路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对道路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决定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就在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浅谈道路路基施工与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首先浅谈了城市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然后提出了关于如何加强城市道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浅见;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小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促进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提升,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助推城市交通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化水平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车辆各项性能指标也有了飞速的进步,合理的设置道路车道宽度有利于限制车速和提高道路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为城市交通流建模以及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交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需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以及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舜枫 《城市建设》2010,(2):100-100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沥青材料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广泛应用于道路路面工程中。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严重超载化,使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致使现有城市道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内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在当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重建设、轻养护”的情况下,研究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在发达国家,许多人认为,室内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比室外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特别注重居室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大为改变,由此造成的居室环境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室内环境污染发生的几率以及污染的程度已经大大超出室外环境污染发生的几率以及污染的程度.因而更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由于各市政管线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由于各市政管线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照明系统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道路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规范要求,本文笔者结合工作的实践经验,从道路照明设计、光源灯具的选用、控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是城市进行建设的基础和必要设施,是城市交通、生产、生活的公共空间,城市道路还是城市进行平面布置的基本骨架,更是一个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根据城市道路在其设计中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了城市道路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民房保险:上杭模式及相关政策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房作为生活必需品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中,人民生活保障的不断健全、银行贷款的发放以及保险公司放贷保险业务的开办,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已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在我国农村,建房难,修房难的问题仍十分严峻,特别是遇到自然灾害,农房抗灾能力弱的特点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