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是2007年新实施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界定资产减值是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与以前的规定相比,改变之处较大,新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本文仅就资产减值变化及实施设想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最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执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反而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新会计准则为了完善准则的合理性,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遏制这一现象,对旧会计准则和制度作了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来看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是为了说明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但足,一些企业利用会汁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体现谨慎性原则,并运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来控制企业的资产价值。本文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出发,来探讨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关问题并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资产减值准备的产生背景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更趋于真实、客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却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新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等具体问题,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分析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而且,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企业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如对于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现实意义 1.实施资产减值准备是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高估资产价值、虚增利润的情况,这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的篡改;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会计制度不够健全带来的弊端,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上市公司的资产挤出了水分,消除了泡沫。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资产减值准备的产生背景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更趋于真实、客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却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财务信忠严重失真.新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等具体问题,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薛永红 《经济师》2009,(7):143-14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则的颁布,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随之产生,文章针对《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其中之一的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更是对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针对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让会计使用者更加熟练掌握该准则的内涵,以下基于新旧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对比,来说明在利用新准则过程中新旧资产减值会计存在主要差别,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和应用新资产减值准则。  相似文献   

13.
资产减值准备对于遏止利润操纵,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收益、规范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资产减值准备本身又为利润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国现行的多个具体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计提坏账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随意性很大,甚至有些企业利用计提八项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认识新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则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关键年。从陆续出台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看。会计发展趋势突出了谨慎性原则。根据资产新的定义。于是就有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下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减值成为会计人员关注的重点。为了对资产减值准备透彻理解,并在会计运用规范合理,下面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其实施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靠性,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冲回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自财政部于1999年10月开始发布,要求计提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到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又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八项。几年的实践证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企业有效避免不良资产的生成,消化泡沫资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鉴于此问题,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对有关资产减值的范围、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相关信息披露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定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推行。可见,资产减值准备已越来越被理论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设置资产减值准备的实际意义及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准备总体上是一个尚待成熟的课题。以前准则或制度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规定,因明线和数量界限较多,企业在规定的范围以外渗入了许多主观因素,这种准则导向给某些企业调节会计数据留下空间,文中案例也佐证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现实。本文通过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其重要性以及应用中的对策,为企业管理者理解、强化新会计准则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大幅度变化,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突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有关规定,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现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在计提基础、确认标准、计量标准和操作步骤方面较现行准则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关于禁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抑制一部分盈余管理手段。通过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计提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对比,对上市公司在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后可能出现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中国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中的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与旧的会计准则有了显著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处理上的差异,分别分析了新准则下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并发现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深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