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艺 《时代经贸》2013,(2):187-187
最近一个时期,一系列的财务报告舞弊使得大多数企业利益相关者开始重视并呼吁企业经营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严格审查,以保障他们的利益。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审计师在财务报告舞弊中的合谋行为。审计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在财务舞弊这种不法行为被查处前,检查和报告财务报表中的舞弊行为。但是研究显示,23%财务报表舞弊涉及到审计师,这就意味着,正是一些审计师参与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些监管机构需要制定出更有效的相关措施,从而识别和报告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根据舞弊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非管理舞弊(Employcc fraud)和管理舞弊(Management fraud)。非管理舞弊是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地获取组织的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管理舞弊是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误导性或严重扭曲的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相似文献   

3.
龙江进 《经济师》2013,(10):132-133,1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日益猖獗。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也令人堪忧。针对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有必要从社会角度来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源、动机,从而达到防范其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3)
文章通过选取171个样本调查财务报告舞弊者态度、合理化借口的量度指标,提出舞弊者态度偏好、性格特征和舞弊行为正相关,舞弊行为和负罪感增加、心理不舒适度增加正相关的假设,并建立回归模型,发现认知矛盾理论和道德分离理论很好地解释财务报告者的舞弊行为,财务报告舞弊者的犯罪感和心理不舒适度水平明显高于真实财务报告的提供者,而且随着寻找合理化借口的难度加大,财务报告提供者的舞弊倾向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前景理论,从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两个方面分析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2007—2013年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风险偏好使行为人的风险倾向发生改变,面临退市危险的会计主体出于保牌的需求具有更高的舞弊倾向。此外,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6.
宋颖 《新经济》2014,(2):92-93
会计舞弊就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现象。舞弊可根据欺诈的不同层次分为:非管理舞弊(Employee fraud)和管理舞弊(Management fraud)。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即压力、机会和合理化。舞弊产生的具体原因,1、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2、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尚有不完善的地方。3、会计信息的不对称。4、社会监督不力或流于形式。5、对造假者处罚不力。  相似文献   

7.
司茹 《经济管理》2007,29(8):58-62
经理人员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已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大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获取私人收益,财务报告舞弊是隐瞒大股东行为的手段。本文以截至到2005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从股权制衡与培育大股东诚信义务方面提出了治理大股东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频繁出现已成为阻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如何避免财务造假、保护相关者利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主要从收入舞弊、资产舞弊、负债舞弊三个方面进行财务造假。对于财务报告舞弊情况,应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财会人员道德修养、加强行业监管,确保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李晓凤 《时代经贸》2009,(7):120-121
在我国,近些年来所爆发的重大财务舞弊行为无不与管理层的授意、指示、甚至直接参与相联系。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2001年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本文对管理层舞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特点,并根据我国财务舞弊的特点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分析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的解释,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本文探讨的上市公司舞弊层次界定在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即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通过虚增资产、牧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或通过公布的误导性的信息或严重扭曲的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相似文献   

11.
陈春宏 《时代经贸》2011,(8):208-209
财务报表舞弊由来已久,危害广泛,但由于早期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较少,财务舞弊的危害性不大,也就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伴随着股份公司的推行,证券市场的发展,社会公众群体的扩大,人们日益认识到财务舞弊的危害性。为此,本文从舞弊概念入手,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常用手段以及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通常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会计管理上的漏洞进行舞弊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对其加强监督.本文着眼于企业会计舞弊,探究其主要表现形式,深入剖析其发生的原因,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舞弊行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成为重要的企业资源,对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也逐渐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采用舞弊手段掩盖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现象越演越烈,对公司舞弊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防御能力,而且能够为利益相关者识别舞弊信息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早在西方18世纪产业革命后期就产生了,经过西方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1992年,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所有相应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实现管理目标。可见,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财务舞弊可分为两类:一是侵吞资产;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欺诈性财务报告。侵吞资产是指企业或公司内的雇员为谋取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冰山理论把企业的舞弊行为形象地比喻为海面上漂浮的冰山,露在海面上的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而且是最危险的部分则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企业的舞弊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主要解释舞弊审计的概念,并提出了常用的舞弊审计方法,介绍了相对完善舞弊审计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7.
财务报告舞弊 ,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手段。文章指出 ,从法律上界定财务报告舞弊性质 ,是遏制这一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结果选择研究样本,选取23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对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企业和非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企业进行实证分析。非参数WiIcoxon Mann Whitney检验法用来做差异性检验,Logistic分类法和BP神经网络用来对两类样本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两类企业在负债水平、偿债能力、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营运资金周转、盈利能力以及公司增长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并且,两类公司的分类准确率较高。本文的目的是给注册会计师提供关于某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的警示性信息。  相似文献   

19.
陈品澄 《时代经贸》2009,(9):170-170
法律一方面规制舞弊行为,另一方面,法律的有效执行也能有效的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然而实践中这些规范舞弊的法律发挥的作用存在着极大地局限性。本文将中国与美国有关舞弊的民事诉讼进行对比,揭示二者不同之处的同时,分析原因,说明我国司法上的不完善之处。这对于推动规制舞弊行为的立法改革进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财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有效的财务控制有助于企业保证财产安全完整,减少错误与舞弊,降低风险,以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进行和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