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技术层面构建了绝对和相对、静态和动态产业集聚指数和识别产业集聚发展阶段的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各种指标的"恰适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澄清了在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指标应用上的误区与混乱。上述指标从不同侧面更精准的反映了我国近20年绝对产业集聚和相对产业集聚现状、产业集聚速度及产业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2.
环保约谈是环境规制执行效果的后续督导手段,是中央政府针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失效而采取的问责机制。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以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时间差异、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和企业属性差异的角度实证检验了环保约谈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环保约谈对企业短期和长期环境绩效的异质性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中央政府的环保约谈对企业短期环境绩效和长期环境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环保约谈能有效提升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绩效,但对清洁能源企业没有影响;环保约谈能有效改善东中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但对西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环保约谈改善了国有企业的环境绩效,对非国有企业无效;第三,在短期内,环保约谈通过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来实现短期环境绩效的提升,在长期内,环保约谈则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来提升环境绩效。本文从时间、行业、地区和企业属性角度深入解读了环保约谈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可以为环保约谈制度的改进及环境执法监督体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及产业异质性影响。采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和产业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区域创新,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了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产业异质性,不同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差异,同时区域创新对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反向影响亦呈现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程度相对中西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4.
盛宝柱 《民营科技》2014,(10):215-216
产业集聚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实现形式,安徽省依托产业集聚加快城镇化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首选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面板数据,采用 VEC 模型,分析广东省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发现短期内产业集聚发展对环境改善具有负外部性效应,但在长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珠三角和东翼地区呈负相关关系,而山区和西翼地区呈现相反的结果。珠三角和东翼地区的产业集聚红利,可能是以“污染避难所”重现为代价,将环境成本转移到山区和西翼地区。  相似文献   

6.
广东双转移是生产要素长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要素由集中集聚走向分散集聚的过程。广东双转移通过一定的产业空间组织,促进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交织发展,产生产业升级效应、区域城市化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促进资源空间再配置和产业空间重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转出企业需求视角,把承接产业转移划分为准备阶段、传播阶段、洽谈阶段、转入阶段以及承接后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大数据产业集群的内涵入手,提出了以专利和IT产业等指标的带权重因子的产业集聚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苏州市大数据产业集群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模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它为大数据及其它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产业转移的地区经济效应主要有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和发展效应三种。影响产业转移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三部分:内部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区域产业转移的发展关键在于区域互动的有效机制。构建一个符合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模型,有益于移出地和承接地政府区域产业转移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度是衡量一个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区域重点选择承接产业具有指示意义。为使兰州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运用产业动态集聚EG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视阈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阐述产业集聚度对承接产业转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兰州各工业行业的数据,对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将其结果分为低、中、高集聚度层级,以此层级分类选择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并针对性地提出承接产业的对策建议:第一,积极承接中集聚度产业,提高承接产业的集聚优势;第二,自然承接低集聚度产业,培育未来承接产业集聚能力;第三,加强承接主导产业转移,打造精品产业集聚新区。  相似文献   

11.
1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效应是反映某一产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通常来讲,要分析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主要是利用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结果来衡量的。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产业转移双方的双赢选择.本文在综述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引力模型引入产业转移的研究中,给出了产业转移力度的测算模型.并具体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东部省(市)以及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08年间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国内外学者围绕劳动力成本上涨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实证探讨,但鲜有学者利用事件研究的方法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的企业产业转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富士康为案例对象,分析因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的企业内迁决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首先,通过比较内迁前后企业劳动力成本,分析内迁可能有助于企业缓解成本压力。其次,对内迁决策中五次事件进行短期、长期窗口的市场价值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窗口内,市场都能对企业内迁决策做出积极反应。最后,采用DID的方法对企业内迁前、中、后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内迁决策有助于企业进行劳动力成本管理,改善企业业绩。研究将企业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行为相连接,从微观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处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期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产业转移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门的摩托车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量连年攀升,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利润率在全国遥遥领先。为探究江门摩托车产业竞争力迅速增强的原因,文章基于产业集聚效应,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方面对江门摩托车产业竞争力开展分析研究。基于分析结果,文章提出推进完善江门摩托车产业上游供应、聚焦共性产业环节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等建议,以期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协作程度和引领产业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成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优势的源泉。本文首先结合SECI模型对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及其转移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ISM)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到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结构层次关系,最后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该研究将有助于建筑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转移,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研究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实施的产业转移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广东省历史数据分别对产业结构效应、经济协调发展、就业扩大效应进行分析,并运用泰尔系数(Theil)分析广东省四大区域经济差异情况。文章的最后还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美国几个典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长机理的分析,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持续成长中关键的能力要素问题进行了确认,认为这些要素将对正处于成长重要时期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起到极大的启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佳 《数据》2008,(11):54-55
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外贸进出口、工业企业增速和效益出现了下行趋势。将产业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的中西部地区,成了不少企业在危机中自救的方式?产业转移,如何把握在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已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产业集群研究的兴起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从知识管理角度研究集群内企业已成为一个更深入的视角。在综述知识转移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转移相关变量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指出了集群中心企业知识转移的途径及政府在集群中心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集群中心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