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从商业信用视角,基于中国分省分行业数据,考察了地理集聚对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理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商业信用依赖度高的行业有更大的出口比较优势,这一结论不受内生性、不同度量指标及其它地区因素作用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地理集聚在出口比较优势作用上的地区差异性,发现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高地理集聚程度显著促进了商业信用依赖度高的行业出口,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中美贸易数据,从出口企业总体层面以及行业(HS11、HS16)层面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内、外部经济因素波动对我国出口企业依市定价(PTM)行为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发现:(1)美国经济波动和汇率波动率对出口企业依市定价行为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但汇率变化幅度则没有发现这种影响;(2)尽管具有某些共性,但不论从总体层面上还是典型行业层面,出口企业的PTM行为对于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PTM程度在影响因素变化前后的非对称程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无论影响因素如何波动,技术密集型产业(HS16)的PTM行为均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HS11)的PTM行为。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其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3.
一国的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是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Baldwin和Venables (2013)的分析思路,构建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影响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理论模型,并利用OECD-ICIO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能够推动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提升,且更大的生产规模可以弥补地理区位优势的不足;(2)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有助于产出供应链和投入需求链拓展,且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更大,进而促进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3)行业集聚度影响作用效果,集聚度越高的行业,地理区位与生产规模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越弱,对投入需求链的促进作用越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形成的认识,并有利于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与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人口集聚纳入扩展的M-O模型中,论证了人口集聚视角下出口企业加成率动态变化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集聚会导致出口企业加成率下降。(2)分子样本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从事一般贸易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更大。(3)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人口集聚会通过"集聚经济效应"和"出口拥堵效应"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当"出口拥堵效应"大于"集聚经济效应"会产生负向加成率效应。(4)在城市—行业层面,人口集聚存在显著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主要通过"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降低行业加成率,其中负向"企业内效应"和"进入效应"是导致出口市场拥堵和出口企业绩效恶化的主要原因。(5)"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分位数回归、替代变量回归等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存在一定的稳健性。本文对当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外贸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地理分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LP法计算企业生产率,构造市场集中度指标和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两个集聚指标,进行了多方位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市场集中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代表专业化水平的地方化经济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度量行业间多样化集聚的城市化经济对企业生产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市场集中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不明显,控制市场集中和地理集聚后,出口企业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出口进入与退出、出口质量和结构三个层次考察地方财政分权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其与集聚经济的交互作用,讨论基层财政权力下放对集聚出口效应的影响。采用2000—2009年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应用二值选择模型、断尾回归和Heckman估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基本结论如下: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当地企业的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动态地看,促进了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减少了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地方财政分权对于发挥集聚经济的"出口溢出"效应有积极作用,且在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中同样存在;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提高了企业出口上游度,使其更接近产业链上游。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FDI)约束下产业集聚作用于产业升级机制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交互项回归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产业升级,引入FDI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后,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总影响受到FDI引入规模的制约,只有达到拐点值后,产业集聚才能对产业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产业集聚的区域、行业、企业异质性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中低技术性行业、民营与资本密集型企业集聚的产业升级效应受FDI影响更明显。因此,政府需继续引导产业集聚式发展,扩大FDI规模,培养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行政层级视角出发,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279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运用Cox风险模型分析集聚效应、市场规模效应和排序效应三种机制对本地企业存续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高行政层级城市的企业存续风险较低,高行政层级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显著降低了企业存续风险,城市行政层级的排序效应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作用较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高行政层级城市的存续风险更低,存续期更长,且高行政层级城市并不排斥小型企业发展。上述研究为客观评估城市行政层级对企业存续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疫情蔓延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显著冲击。本文采用2002—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非典”疫情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典”疫情导致我国企业出口产品价值显著下降;改变疫情严重程度、替换出口价值变量或通过PSM-DID模型等方法重新估计之后,疫情仍与企业出口显著负相关;疫情主要通过冲击企业的出口数量影响企业出口,而对出口产品价格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小企业及我国传统具有出口优势的行业受影响较大,疫情叠加贸易壁垒尤其是关税壁垒对企业出口具有更大的联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Cai和Stoyanov (2016)的方法,把蕴含在劳动力内的能力划分为年龄增值型技能、年龄贬值型技能和体能,并利用2012—2016年"省级—行业"层面的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老龄化会显著促进密集使用年龄增值型技能的行业出口;(2)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密集使用年龄贬值型技能和密集使用体能的行业出口。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表明:(1)与外资参与度高的行业相比,外资参与度低的行业出口受人口老龄化不利冲击的影响更大;(2)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更为显著;(3)制造业行业出口主要受乡村户籍人口老龄化的影响;(4)省际人口流动降低了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影响。因此,积极发挥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行业出口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冲击,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放松外资管制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外资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自由化对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对国有企业、非加工贸易企业、低出口比较优势企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更为显著。将外资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机制归纳为统一的溢出效应,发现相比水平溢出,外资自由化更倾向于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促进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且前向关联效应发挥作用更大。此外,制度环境能够强化外资自由化对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作用,且产权制度的作用强于契约制度。本文不仅肯定了外资自由化的出口绩效,而且为中国更深层次地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行业出口不断扩大,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增加。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江苏省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行业出口规模对集聚程度有显著影响,但有一定的滞后性,国外需求对该产业集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该行业利税率很低。高新技术产业应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大集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贸易部门分类与工业分类体系匹配,重新归并了23个制造业行业,并基于中美1998~2010年行业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两种环境规制指标,在考虑外资开放度、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平均规模等变量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规制对我国中间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实际污染排放综合指数分别度量环境规制水平,二者水平的提升均能显著促进我国对美中间品的出口,其中对清洁行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污染密集型行业;TFP提升和外资流入促进了清洁行业的中间品出口,企业规模则不利于其出口;而外资流入和所有制结构抑制了污染密集型行业中间品出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外部需求冲击对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需求冲击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外部需求冲击促使企业更多地选择出口目的地进入固定成本较低的市场,从而抑制了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外部需求冲击对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呈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从2000—2006年期间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显著抑制作用转向了2007—2013年期间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显著抑制作用;外部需求冲击显著抑制了出口规模较大企业的出口市场多元化,对出口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本文研究对于如何积极应对外部需求冲击以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其淋  赵柯雨 《财贸经济》2021,42(11):131-145
本文以中国"五年规(计)划"政策文件对重点产业的设定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率提升"是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重点产业政策对低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概率的促进效应更大,而对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还探究了市场自由化对重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应稳步推进产业政策转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长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高管权力尤其是CEO权力的经济后果已经成为财务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银行信贷决策是否考虑企业CEO权力大小和企业产权性质对CEO权力与银行贷款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CEO权力的增大会显著降低银行贷款规模;(2)将银行贷款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相较于长期贷款,银行更愿意给CEO权力大的企业短期贷款;(3)企业的国有属性显著降低了CEO权力大小与银行贷款规模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CEO权力大小与银行贷款规模的负相关关系在经济下行期存在;当企业同时在香港上市时,CEO权力与银行贷款规模的负相关关系不再存在.以上结论说明,CEO权力是影响银行贷款契约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高管权力经济后果和银行贷款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和银行制定信贷合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一个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机制框架,并使用2000—2013年企业层面的数据和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基准估计结果发现,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内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当开发区制定的主导产业与该开发区所在城市的优势行业相匹配时政策效果更显著;相较于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的效果更显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开发区主导产业政策主要通过优惠政策机制、集聚经济机制和企业自选择机制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之一,国内存在一大批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企业,实务届和学术界从未间断对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本文采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研究数据库企业层面的数据,定义企业当前雇佣规模和最优雇佣规模间的差异为雇佣规模扭曲,从这一新颖的视角分析雇佣规模扭曲对企业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的影响,发现:雇佣规模扭曲程度越高,企业出口收入占比越低;这一现象在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显著,而在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东省工业企业为样本,在控制国内私有化改革和行业规模等相关环境变量的影响下,分析FDI对内资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显示外资的竞争显著促进了技术效率提高,而人员流动则产生不利影响;在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产生的竞争效应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效率的贡献要远高于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贡献,而人员流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不利程度更甚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