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环境贸易的发展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珍儿  张强 《商业研究》2005,(16):129-131
环境因素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其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界环境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持续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一般商品贸易。发达国家在环境产品贸易中仍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环保产品的进口国。因此,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扩大环境贸易出口已是当务之急。要充分认识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环境贸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领先技术,实现我国环境产业和环境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强度上均存在差异的事实,发达国家若实施碳关税政策,发展中国家可选择是否实施贸易政策(包括出口补贴和出口征税)以及何时实施贸易政策,文章构建了发展中国家不实施贸易政策、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同时或之后实施贸易政策的多阶段博弈模型,运用逆向求解法求得各模型的均衡解,从发展中国家立场出发,得出了其政策选择的条件以及实施贸易政策的时机。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补贴政策或出口征税政策都有可能是最优的,这要视边际环境损害值大小、各国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差异决定,但实施该政策的最佳时机总是在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以后;若边际环境损害值较小,发展中国家不实施任何贸易政策是次优的,否则与发达国家开征碳关税同时实施出口征税政策是次优的。  相似文献   

4.
李文娜 《现代商业》2014,(11):128-128
产业内贸易是在二战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贸易类型,这种贸易形式最开始主要是开始于发达国家之间的。但是,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产业内贸易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慢慢的开展起来。本文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的模式和其产业内贸易的类型,以及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的实践与内涵,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深化为中间产品,跨国公司实现了其主导下的全球资源在各生产阶段或生产工序中的最优配置,其中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了全球竞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新贸易理论的观点出发,结合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指导思想、战略步骤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本自由化、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选择性的贸易开放和产业发展政策,有步骤地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发现发达国家在贸易政策选择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政策选择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贸易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也成为WTO的议题之一.人类终于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之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作为主体参与制定的绿色贸易规制严重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当市场出现失灵时,政府应当创建规制来矫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传统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渐降到相对较低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愈显重要。运用2009—2019年中国116个贸易伙伴国的跨国面板数据,从硬件基础设施和软性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硬件方面,伙伴国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均有较强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硬件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发达国家。在软性基础设施方面,海关环境对中国出口有正向促进作用,规则环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较弱;发展中国家软性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也大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环境治理与贸易方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注点。文章利用2000~2009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以“十一五”COD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事件分析法识别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从“量”和“质”上均促进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型,对基准结果进行假设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环境规制通过增加企业成本和提升技术水平两条渠道促进出口企业贸易方式转型;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贸易方式转型的效应更强。文章研究结论为加快对外贸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京燕 《国际贸易问题》2005,109(10):124-128
环境问题除了构成一国的资源禀赋外,还影响到生产成本、贸易模式、产业区位以及贸易利得。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许多工业化国家相继实施环境规制,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领域开始变得重要起来。本文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回顾,从而有助于理解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农产品贸易高度干预,农产品贸易成为贸易体制中较为复杂和争议性的领域,农业问题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具有较高敏感性。通过梳理 WTO 规则中 GATT 和《农业协议》对农产品贸易的规制,分析 WTO 农业贸易规则中市场准入方面的不平衡,国内支持上的不平衡,出口补贴的不平衡。结果显示,目前的 WTO 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制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护力度,威胁到其粮食安全。WTO 建立的农业贸易体系,本质上偏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仍旧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3.
从污染排放视角考察了2004年中美26个工业产业的进出口贸易,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出口美国单位产值的污染强度低于进口单位产值的污染强度,但由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出了进口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表明中美贸易不平衡恶化了中国环境,需要从贸易产生的环境利益角度综合评价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的贸易效应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技术要素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形式及重要性被强调的程度不同。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贸易利益和贸易模式,贸易的发展也影响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创新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技术的扩散和动态学习效应的作用,逐步培育起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某些领域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贸易广度与贸易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将各省出口贸易总额分解为贸易广度、贸易数量与贸易质量,分析各省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差异性;然后,采用计量模型,在控制了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贸易成本等因素后,考察市场扭曲对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各省份贸易总额差异主要源自贸易数量;贸易广度和贸易质量的跨省差异较小;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提升贸易广度和贸易数量提升了贸易规模,但对于贸易质量影响为负。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扭曲程度是改善中国出口增长模式,提升贸易质量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并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研究发现,亚洲三角贸易模式夸大了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规模。通过参加亚洲三角贸易模式,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产业内贸易现象被视为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发现之一 (另一发现是里昂剔夫之迷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TC)至少前 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这种新的贸易类型可以概括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巴拉萨 (Balassa, B)把它称为产业内贸易,也有人称之为双向贸易 (Two- way trade)和贸易重叠 (trade overlap).近年来,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以垂直分工为主,故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算和分析了中印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影响中印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南南贸易与南北贸易对中国的环境影响是不同的,一方面,尽管中国处于中印贸易的"污染顺差"地位,但净贸易含碳量并未快速增长,"环境贸易条件"也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对印度持续污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而非技术水平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等因素。因此,为降低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的污染排放,中国需要在"贸易顺差"与"污染逆差"中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测量指标体系,本文测算了中国及48个主要贸易伙伴2007-2012年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就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假定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分别提升50%情景下模拟测算了2012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贸易便利化现阶段处于"中游"水平,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略有提升;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其次是电子商务,规则环境和海关环境的影响不显著;在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的情景下,中国对48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会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潜力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理论模型和经验检验研究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产权保护,出口通过价格效应促进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计量结果还表明,中国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更大,进口相对于出口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更大,南北贸易还提高了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