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秀玲 《经济师》2000,(6):40-41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的情况下 ,研究解决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 ,是当务之急。但是处理下岗职工过去关系是一个牵涉面广 ,相当复杂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和采取措施的时候、必须对政府的定位和责任 ,对隐性就业问题 ,对劳动关系处理如何配合劳动力重组 ,对失业保险的承受力和作用问题 ,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暴露: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国有企业的低效益使劳动关系长期不正常,国有企业社会政治任务使劳动关系市场化难以顺利推行。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市场化程度提高等一系列新趋势,在对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顺存在的问题及其变化新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改革的政策建议,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变化新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改革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调整和完善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缓解各级政府与下岗职工就劳动关系所发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需要重视的两个问题王雪梅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职工,其中多数生活处于困难状态。不仅如此,这一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企业改革的进程。因此,再就业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关系千家万户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果正确对待、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够充分调动起各个不同层次职工的积极性,把广大职工凝聚在一起,团结一心,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下岗职工问题的认识和对策艾思同一、下岗职工问题的出现与特点所谓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在职职工从原来工作岗位上剥离下来、等待重新上岗的职工。近几年来,这类下岗职工大量出现,有关部门和各地...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已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由于下岗职工的增加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所以,研究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因有企业职工下岗的原因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增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7.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隐性失业公开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目前全国下岗职工已有1000多万,约占全部职工的10%—15%,职工下岗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及企业制度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富余人员分流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部分企业出现了一些下岗职工。如何做好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关系到职工的生活和企业以至全社会的稳定,也是劳动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石玉顶 《经济师》1999,(10):17-18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新增就业机会在哪里?人们已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然而,各地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人们却发现,大多数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宁愿拿很低工资收入,而不愿离开国有企业。或已公开失业或下岗并可能事实上已受雇他人或自我雇佣,但不愿公开身份,以“下岗”身份与国有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因而形成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现象。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观念陈旧,再就业的关键是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认为,“双隐”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改革和经济结 构调整不断深入,就业和失业 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 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 稳定大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 题。近几年来,宁夏各级党委、 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下 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采取制定 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动 员社会力量,拓宽再就业渠 道,教育和引导下岗职工转变 就业观念,加强再就业培训和 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措施,大力 推进再就业工程,使下岗职工 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再就业 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还面临 着严峻的形势和困难,必须引 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是劳动…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积极稳妥地调整好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方法是要用“以人为本”的改革观为指导,让多数人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享受到基本保障,保护自己应得的权益。该文以镇江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为例,提出调整职工劳动关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叶连松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下岗职工增多是难以避免的,但必须合理控制速度和规模。一是要规范职工下岗分流,严格实行民主程序和审批程序,防止主观随意性和各行其是。二是要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正当权益,企业安排职工下岗要签...  相似文献   

13.
孙振元 《经济师》2000,(2):107-10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要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将会不断增加。面对这一企业重大变革及社会热点问题,企业党组织的任务也就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党组织要及时调整企业工作方针,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改革服务,扎扎实实地为企业服务,真心实意地多方面为职工服务,认认真真地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现代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弄清了这个任务,党组织才能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多方面地为职工服务,为多方面的职工服务。企业党组织的第一工作——帮助下岗职工认…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对国有企业的性质认识不清。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制企业,而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低级组织形式。要建立企业管理委员会,行使国有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国有企业能正常运行。企业管理委员会选拔和任用经理,并对企业重大事项作出决策。职工既是国家的雇员,也是全体劳动人民中的成员,应实行固定工制度,要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提高自身素质迎接市场挑战——兼谈职工下岗的主观原因王亚莉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进入市场,就业也进入市场,“下岗职工”已成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现象。从当前情况看,造成职工下岗待业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6.
王惠玲 《经济与管理》2000,(1):21-21,23
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由于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和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使部分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导致部分职工下岗。下岗职工的出现,给企业、社会乃至家庭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做好下岗职工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7.
对理顺企业劳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顺劳动关系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对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出现一系列问题。为理顺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职工的权利,更好地发挥工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下岗职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前提。如果对此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就会感情投入不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方针政策不力,非宽既严,其结果都会贻误工作,影响改革发展的大局。 一、要正确认识下岗职工当前的实际状况 下岗职工在原各自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四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华。特别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职工,在低工资时代,不计报酬,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决策,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建立,企业劳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合同已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及明确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形式,同时劳动合同的解除也越来越成为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企业和劳动者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条件和程序认识的不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结合国企实际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中容易产生的分歧及纠纷问题进行论述,现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为减员增效,人员分流现象比较普遍,下岗人员增多,成为目前社会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如何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理顺劳动关系是前提。一、目前下岗职工劳动关系混乱的主要表现1对“下岗职工”界定不清,致使范围混乱。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