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济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价值工程》2011,30(4):154-155
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城镇化评价尤其是综合的、科学的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综合城镇化评价的相关理论下,结合济南市的特点提出了城镇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对济南市2003年到2008年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少投入、资源循环利用、污染减少排放以及资源环境安全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辽宁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辽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但各类指标发展的水平差异明显.辽宁省应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完善财税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黄河经济带沿线省份为例,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黄河经济带的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引入DPSIR模型,运用数学和地理空间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研究表明,虽然大连市是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但是居民对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的评价却属"一般"等级;从指标权重排列看,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受居民自身状况影响较大,如收入状况、文化层次等;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较高社区的分布形式既有分散的核心点分布,又有集中连片的条带状布局.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基建优化》2007,28(2):24-26
城市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探讨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并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西安市生态城市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西安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值法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徐州市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代以来,徐州市区人居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并据此就徐州市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5,(34):14-16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同时以河南义马矿区为典型代表,运用综合指数法来评价义马矿区2007年-2013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义马矿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重度不安全的风险状态,需要引起该地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资源和废弃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经济效益、环境影响、企业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运用AHP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并以绵阳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制约度计算发现,资源投入、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制约了绵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为绵阳今后的发展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DPSIR模型的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交通、住房压力大等问题非常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和能源等因素的协调发展。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北京市的城市发展现状,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理论框架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合理确定指标权重。选取了2001—2014年北京市城市发展指标数据,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5个方面,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并提出建议和措施,为实现和优化北京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3,(8):139-142
经济带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力资源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为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对于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4,(12):123-126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各指标的权重重,发现发现人均EDP、工业三废排放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加权综合得分模型型,计算出2008-2012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江西省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较大且层次多样,地域差别比较明显。得分最低的集中在赣南,其次是赣北,而得分最高的集中在赣中,其次是赣东和赣西。但是是,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大,各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文明综合得分差距在逐步缩小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13个表征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并运用熵值法计算评价了2002年——2012年之间甘肃省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果发现,11年间甘肃省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并且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重对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影响较大。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甘肃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方法(AHP法)进行分析,以上海作为实证分析的城市,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熵值法的供应商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熵权"概念,提出了基于熵值法的供应商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差异性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较为客观地提示出各指标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双岸"经济带的突出特征是区域内各城市由开始的单独运行逐渐扩展到大城市区,并最终发展为城市群。在产业布局上采用港口与腹地联动的产业模式,使得各城市定位与产业分工协调一致。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和持续创新的产业动力是"双岸"经济带长期繁荣的主要原因。借鉴"双岸"经济带经验,中国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应注重:加强各城市间经济联...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29):45-47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14年喀纳斯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得出喀纳斯景区2014年各类型土地的生态占用情况,最後根据生态盈余看出喀纳斯景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喀纳斯人均生态足迹为11.729514,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56231,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而由于喀纳斯景区的生产性土地是有限的并且是不能增加的,所以提出只有相应减少生态足迹,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减少赤字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高婷 《物流技术》2022,(7):70-74
运用江苏省2010-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共选取22项指标分别构建江苏省物流发展、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相应指标权重。基于线性加权后的综合指标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江苏省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仅短期作用显著,而物流业并没有明显推动城市化进程,二者之间缺乏长期协调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建立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江苏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规模不高、社会效益偏低等方面的问题。推动江苏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强化创新力度,拓展投资领域,以惠民发展为方向,将江苏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8,(4):15-17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是当地政府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的重要依据。文章以云南省为例,选取经济实力、基础能力、开放程度3个一级指标,及向下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原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评价模型,对云南省16个单位市/州的经济发展进行定量评价,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