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藏旅游》2013,(11):162-162
旅行不仅仅是到过,它是一种过程,一种用心去度量行程的过程。如同我们来这尘世走一遭,用心去度量我们的每一步,完成一场生命之旅。正像诗人顾城说的那样:我们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或许终其一生,我们也未必寻觅到,但是在寻觅的过程中,我们却抛下了尘世的烦恼和忧愁,而且是那么的真实。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旅行的缘由,而是一路上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和参悟。喜欢游山玩水看风孱的心情,喜欢镝徉山水之间,看一路的风景,记录一路的心情。生活,总有忙碌和辛苦,有坎坷和磨难,有风有雨,有寒冬……不妨都用游山玩水的心情,不固执,不较真,不为难自己。活着,用游山玩水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春日迟迟     
卡布 《西藏旅游》2014,(5):22-27
春日迟迟,原野大地,万物舒张,荷锄花下,一眨眼问,卉木萋萋。仓庚喈暗,采蘩祁祁。春草蔓生。桃花林里,落英缤纷。生机萌动,是这般的春和景明。日暮而归。刚抖落肩上的落花,又落了多少的干红万紫。  相似文献   

3.
6月5日8时,成都1辆公交车发生燃烧,导致27名乘客遇难、72人受伤,这起重大公共交通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大容量的集约出行方式,一旦发生安全问题,涉及人员众多,后果异常严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安全影响着城市的和谐平安,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改进公交车的安全性能,完善其安全配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公共交通,是目前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说:任何时代的灾难,都会以时代的进步来作为补偿。在长期的交通实践中,交通人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地震,洪水,泥石流,冰雪等等,所有的灾难都告诉我们一个箴言,灾难是难免的,抗灾的方法是多样的,无数的事实也证明,交通是抗灾救灾最重要的环节,而汶川大地震的救助工作,对公路的依赖,更是重之又重。铁路不通,飞机对天气的要求高,而且是高山峡谷,危险丛生,公路就成了灾区人民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线。这一点,上至部长,下至百姓,都有深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生如画卷,无论是朦胧绚丽的西洋油画,还是大气磅礴,的中国山水,信念,始终是那支笔。苏杰,一个平凡的雷达导航人,一个为了追求蓝色信念而笃定前行的人。苏杰是大连空管站雷达导航站站长,雷达导航专业科班出身。在投身空管事业的18个春秋里,他从最初的航管雷达的维护人员,到三年的援藏干部,由航管雷达科副科长到技术保障部办公室主任,直到现在任雷达导航站站长,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用爱与责任堆砌人生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立场决定声音。关于收费标准,总有说不完的话。显然,靠行业自律维护新收费标准,难免缺乏刚性,企业首先必须”强身健体”,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创全国一流监理企业,走“精、强”专业化道路,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当然,监理企业也希望得到业主的支持,毕竟,全力以赴把项目做好,是大家共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5月4日,奥运圣火开始在境内传递,奥运安保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每年事故多发、易发的季节,驾驶人疲劳驾驶、车辆机件故障发生事故的几率明显增加,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给奥运火炬接力交通安保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困难面前,全国交警提前谋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做好预案,工作往细里做,问题往小处想,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好的前期准备是成功的基础,当国内外观众通过屏幕看到圣火安仝有序、热烈地传递,这背后,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心血。其中,当然包括我们的交警。也许在车海人流之中,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但那些蓝色的身影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让人安心。  相似文献   

8.
昌都,神秘,辽远,新奇……打开引擎,激情穿越,奔走在这片土地上,恣意笑傲。一道景,一抹笑,喧嚣无碍这独有的。原始景致,与古朴风情;飞流险阻,恰似粒粒豆瓣音符,有秩有序地铺开来,时而狂放,时而温情。整装待发放眼量,峰回路转,绝地苍茫。  相似文献   

9.
最近新读了一本书,书名叫《Be Quick,but Don’thurry》,说的是美国职业篮球赛(NBA)管理之道的事。单就书名,就提醒我们:做事要快,但切勿匆忙。本案例中,捷睿公司因谋求发展而缺乏资金,急需融资,属常理之中。但是,要梦想变成现实,必须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0.
肖枫  吕宇理 《西藏旅游》2014,(12):46-49
海子说:“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因此,天堂的马匹不远……”见过无数的湖,从新疆赛里木湖,到西藏羊卓雍措,从西子湖畔,到苍山洱海,见过无边的湖,见过醉人的蓝,见过最深情,而寂寞无边,却是在这西天瑶池。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强降雨造成重庆一些街道和路面严重积水。重庆某出租车公司的一位司机在不熟悉路况的情况下,涉险强行载客穿越一段积水路,因积水太深,车辆被淹没,司机不顾车上乘客安危,自己夺门逃跑,把乘客留在车内,因救援不及时,有乘客不幸罹难。路面严重积水,这是天灾;罹难积水路面,这是人祸。一经报道,社会内心的震荡,不亚于地震,都在质问,司机的职业道德何在?司机的生命价值观何在?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9,(10):124-124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就怕礼拜三”。岁月匆匆已到中秋,凉风乍起,又要到秋收冬藏一年将尽之时,被金融危机重压的物流业就要熬过2009年了。尽管今年我们有欢笑,有惆怅,但更多的是艰辛。回想金融危机以来,物流业仿佛坠入严冬,企业跋涉在暗淡的坎坷路上,是4万亿的刺激内需计划和《调整和振兴物流业规划》,让物流业出现转机,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相信不久经济将会走出谷底,物流业也会重振雄风。近几期,本刊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来信,他们对专题集中报道评论颇多,有读者说,看完特别策划文章,也体会到了编辑对物流业的关注之心,杂志不吝版面,组织不同风格的文章,深度报道一个专题,这在其他物流刊物里还是不多见的。这位读者说,物流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有上千亿资产的央企,也有遍布街头的小企业,所涉及的业务不可胜数,但作为企业,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读者希望看到的是如何解决那些有共性问题的文章,也好对工作有所指导。感谢读者的来信支持,本刊编辑部将总结读者的意见,调整思路,为物流业发展做好媒体的应尽责任。  相似文献   

13.
感恩父亲     
父亲去世三年多了,每每看着全家人的合影照,我愈加怀念我的父亲——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最可爱的人”。我的爷爷奶奶去世早,父亲一生吃了不少苦。1951年.父亲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海省民和县参加西北剿匪战争,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一师三团二营任班长。我看过他的复员证和各种荣誉证童,听父亲讲,他是炮兵,战争中多次负伤,身上留有弹片,耳朵也被震聋,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同国后,存辽宁沈阳治病疗养,我还记得他治疗期间和战友们照的已经发黄的相片。  相似文献   

14.
向远湛 《西藏旅游》2011,(9):158-159
在西藏昌都地区的江达县,我看见了2005年第一届的藏族佳丽松姆,6年过去了,曾经那个舞台上气质清丽酌身影,现在仍然美丽可人,举止从活泼可爱变得优雅大方。问起她的近况,平实的生活,幸福的家庭,稳定的工作,一切都是波澜不惊。之后我们在那里的日子,负责接待工作的松姆细心周到,各个环节无不显示出她丰富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5.
清晨,天光微亮,晨曦给布达拉宫镀上一层金黄,预示着这又是晴好的一天。布达拉宫下面,已经有了转经的人群。他们熙熙攘攘,缓慢而又有条不紊地走着,手里摇着转经筒,口中轻诵着经文。拉萨城里,有三条古往今来的转经道,朗廓、八廓和林廓,分别为三个圆圈。朗廓,是“内圈”,在大昭寺里面,围绕主供佛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转动;八廓,即“中圈”,围绕八廓街转动;“林廓”,是“外圈”,围绕整个拉萨城转动。除了这三个圈以外,还有一个圈——“孜廓”,即围绕着布达拉宫转的圈。  相似文献   

16.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此时,人们却因季节的更替,新陈代谢耗氧增加,血液循环的季节性差异等原因,产生“春困“。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驾车,因身心疲惫和驾驶环境单调,直接影响了驾驶人大脑的反应速度和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发生交通事故。为保证安全,消除困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西藏旅游》2013,(5):30-35
那年,我从遥远的北京走来,走进了西藏,那年,我从拉萨走来,走进了山南羊达乡间。不是华丽的转身,而是一路前行,身后是繁华的都市以及斑斓的过去,一场深入,是一路的舍弃。  相似文献   

18.
院子里,人们席地而坐,锣鼓敲起来了,演员鱼贯而上,故事还是那个故事,调还是那个调,演员观众,咫尺之隔,呼吸相闻。剧院里,灯光明亮,舞美绚烂,演员在台上悲喜怨怒,观众在台下目不转睛,台上台下,两个不同的时空。  相似文献   

19.
吃出不老颜     
在女子看来,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容貌和食物,美食养心,心生美貌。有创意的用餐环境,精巧的菜品搭配,能够打动味蕾的滋味,这些已经是必备条件。最后,一决胜负的筹码往往是一一能够留住岁月,吃出不老容颜。  相似文献   

20.
藏香的故事     
早晨:寻找质地良好的柏木 清晨,一缕阳光打破了笼罩着大地的阴霾,多吉次仁早早地起来,点上藏香,拿着斧头走向了山里。由于连日的大雨,树叶上还挂着露水,多吉次仁走进树林时,树叶上的露水掉下来,砸在了泥泞的路上。多吉今天很忙,他要趁着天气晴朗的时候找到合适的柏木,再把这柏木磨成木泥,做成一根根的藏香。多吉次仁的家在西藏尼木县吞巴乡。制作藏香的手艺代代相传,多吉很小的时候就会跟着爷爷到山里面采集藏香所需的原材料。制作藏香的原材料有很多,主要配以藏红花、雪莲花、麝香这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和手工香草。多吉所在的吞巴乡不仅制作藏香,他们自己平时也会使用藏香。在西藏,你走进每户人家大概都能闻到藏香的味道。藏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密闭的室内空气不流通。而由藏药和香草制成的藏香,可以让空气洁净,心情舒畅。这也使得藏香越来越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