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3):44-45
近年来,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及其披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缺陷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实质性内容的欠缺等。[1]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详细程度、披露情况等数据,通过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的现状,得出目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雷  梁劲 《企业经济》2005,(1):180-181
我国股市建立已有时日,但股市的基石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却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披露的信息缺乏可信度,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信息披露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股票市场尚存在某些制度缺陷。要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信息披露中介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质量,不仅反映了自身内部控制系统执行情况,同时也影响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决策。因此,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既关系到广大股民的利益,又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证券法》、《公司法》等为主体,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作为补充的全方面、多层次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框架。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徐朝霞 《会计之友》2012,(19):127-128
文章通过研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收集现状、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现状和缺陷,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优势和缺陷等问题,引导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收集中小型被审计单位行业相关数据,即利用上市公司相关行业信息,或通过政府信息平台直接获取中小企业行业信息,据以实现评估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贯彻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体系,选用2012年至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数据,采用AHP方法计算得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并以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后的经营业绩较好,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后的经营业绩较差,这说明防范内部控制缺陷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7.
国有上市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分离的,在监督机制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公司治理缺陷下,作为国有股东的代理人有动机和条件通过转让控制权谋取私利,处于劣势地位的受让方必然“贿赂”出让方,以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控制权这种稀缺资源,结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有必要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和用人机制,在公开竞价下进行控制权转让,并且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5年山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为依据,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定量和定性的缺陷认定标准被广泛应用,但内部控制缺陷的界定不明确,一般、重要及重大缺陷的程度区分模糊等,使得上市公司整体上面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信息含量低、可比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樊舒  冯荷英 《企业导报》2012,(20):42-43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对微观的个人和机构参与者以及宏观的经济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现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改善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就要找到并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其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五种原因:利益驱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缺陷、证券市场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不力以及对于造假的惩处力度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多次发生,让人们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尤其是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已成为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依然面临着披露内容质量不佳,评价和缺陷认定缺乏统一标准,审计报告质量较低和内外部监管不力的问题.对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及以前年度在内地、香港和美国三地证券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探讨了影响交叉上市公司在内地市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反应程度。研究发现:交叉上市公司能够受到更严格的市场监管和外部审计监督,因而能够更及时地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加以补救;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和改进行动有所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现代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无论是从强制性会计披露还是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都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必须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同时还要改善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对中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对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存在缺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明确性的规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尚不统一、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不足、注册会计师缺乏统一的执业标准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未能有效实施。本文在分析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聚焦我国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严格筛选样本,构造精确断点回归模型,专注研究我国全面内部控制评价和披露政策本身的因果干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政策有正的干预效应,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使得公司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得以提高,合规本身对企业来讲意义重大。建议进一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工作,将强制实施范围扩展到非主板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内部控制强制披露和审计。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手工收集的政府审计公告数据,以2013—2017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M+DID方法检验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内部控制质量和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样本进行分组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在内部控制质量高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企业中,政府审计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与公司效率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衡量效率的模型,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近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就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该研究有助于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依据,并为监管层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证券市场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披露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不断爆发,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有漏洞。论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从披露信息的格式、内容、可参考性和内部监管力度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9年辽宁省沪深两市45家A股主板公司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辽宁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评价依据缺乏统一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不力以及上市公司的态度不积极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Taking the internal audit fees in listed companies disclosed by Shenzhen and Shanghai main board from 2012 to 2015 as research sample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managerial ability and power on 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both managerial ability and power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 After distinguishing the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 this paper finds that, as far as the influence of managerial power on internal controls audit fees is concerne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oth in the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while in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managerial power has a mor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extend the research on upper echelons theory, managerial ability and power, and regulate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 instru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