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视角,本文引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设定两种补贴标准和四种补贴覆盖率等交互组合补贴方式,并结合农村老年人口、补贴标准及补贴标准增长率等因素,测算了2019-2050年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及其对政府财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数额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补贴标准对服务购买资金的影响较大。在固定比例补贴覆盖率(10%、50%和100%)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逐步提高补贴覆盖率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购买资金随补贴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并于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在交互组合的8种补贴方式中,有6种补贴方式下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占当期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对财政的影响较小,其余2种补贴方式将对财政产生一定的压力。为此,政府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应以低水平开启,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购买服务资金体系,进而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服务在主体、内容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养老服务福利效能的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服务资源安排"和"其他资源介入"等要素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效能影响较大;"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安排"等要素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效能影响较小;"养老服务的程序化"等要素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福利效能影响中等。因此,要在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互助式养老、开展农村社区养老、优化服务传递过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3.
互助养老是当前应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无效或不足的创新路径。农村老人有向他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意愿是互助养老实现的前提。本文基于对陕西省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村老人养老服务提供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对农村老人养老服务提供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但网络异质性的增加则可以显著提升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意愿,与"弱关系"网络成员互动可以提高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意愿,而与"强关系"网络成员的互动则会降低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意愿;网络关系交往频率对农村老人养老服务提供意愿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社会网络主要通过改善信息获取状况和增进互惠机会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提供意愿。由此,本文提出聚焦村庄内生资源开发、推广"能人"带动型互助养老、加强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长春市养老综合PPP项目为例,针对养老服务PPP项目中出现的投资方依赖财政补贴和社会资本缺乏激励等问题设计了PPP项目财政运营补贴"进入—退出"机制模型。文章分别以养老服务供给方的盈利能力和养老服务需求方的支付能力为判定条件,认为当服务供给方在项目能够盈利及服务需求方能够支付服务费用时,财政补贴应当适时退出,以激励项目经营者提升服务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文章最后指出,在养老服务PPP项目发展初期,实施财政运营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是能够实现供需双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动态     
黑龙江: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黑龙江省财政厅近日出台了《资助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根据办法,从2011年起,省财政单独安排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其中,对按标准建设、依规定运营的新增养老服务机构,按提供床位数,每张床位给予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随着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进入议事日程.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构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7.
杜景山 《中国外资》2013,(16):352-353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医疗设施不完善、传统养老方式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等因素,使我国农村养老的脆弱性十分突出。提高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改变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对于增强农村养老脆弱性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提炼出了目前关于脆弱性概念的五种界定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农村养老脆弱性做了进一步补充和解释。借鉴英国发展机构(DF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以农村老人为中心,把农民养老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列举农村养老脆弱性表现,分析养老脆弱性形成的原因,最终多角度提出抵御农村养老风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某县1家公办养老机构和1家民办养老机构的个案调查,探讨政府养老机构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补贴政策的建议。调查发现,该公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较低,其经营收入不仅低于完全成本,而且低于经营成本,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对其建设和经营进行了"隐性补贴",这部分补贴事实上由实际入住的老年人所享受,而大部分最终入住该公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并非最需要得到补贴的低收入失能老年人。近年来,浙江省对民办养老机构实行按床位补贴建设费用的支持政策。作者对1家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新成立的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发现,床位补贴政策的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间开办养老机构的热情,但也还存在床位空置率高等问题。基于上述调研上,作者提出对低收入失能老人实行养老服务需方补贴,同时逐步减少对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和建设补贴,对民办养老机构根据其收养的低收入失能老年人人数实行运营补贴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还确立了“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工作导向和“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工作目标,社会各界对社会化养老的关注和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早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倡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养老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结合多年来各地的社会化养老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高龄化和空巢化等趋势越来越严重,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新型养老模式,通过对江苏省X市Q县的"老年人关爱之家"的调查,梳理农村互助养老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老有所养"一直以来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在我国,城镇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而农村的养老保险建设一直比较滞后,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比较适当的农村养老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已经被中央明确提出并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但如何建立起一套农民能够负担得起的农村基本养老缴费水平、如何确定政府分担责任的大小与分担方式、以及农民养老待遇标准等养老基金统筹模式,解决农民基本的养老需求仍是目前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1.2%,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6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7.5%。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以应对巨大的农村养老压力。一、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步入老龄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呈现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我国高度重视人口高龄化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老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按照《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据此,本文研究了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中国养老服务的财税政策现状,提出了促进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财税政策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不仅要健全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投融资机制,还应关注社会养老服务劳动供给的实现问题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的养老政策十分重视社会养老功能。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提出,"建立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服务亟待加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切入,结合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对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全国两会,养老问题都备受关注.今年,老年就业、农村养老、适老化则成为高频词汇.其中,农村养老这个"老大难"问题引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发声: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多层筹资机制,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推动社会力量、慈善组织参与农村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建设,建立统一的困难老人福利待遇清单,包括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富农惠农政策对农民的补贴面和补贴项目的不断增加,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与城市支付服务环境间的差距日趋凸显。本来,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在加速资金周转和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到位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不仅制约了农村支付结算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了富农惠农政策的及时到位。这里,我们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之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随着2021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理财公司正式步入养老理财产品领域,理财公司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互助养老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难题的可行路径,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理论—实践—路径”为主线,梳理国内关于农村互助养老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界在农村互助养老的概念界定及属性定位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分歧,但对农村互助养老的核心理念、重要参与主体、优势及积极作用基本达成了共识。在实践中,各地农村互助养老的运行模式、主体参与情况具有较大差异性,这一养老模式面临有效供给缺乏、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支持乏力、实践创新有限等发展困境,因而需要从提升服务效能、激活内生动力、促进相互协同及模式创新四个方面探索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未来应立足农村语境,加强农村互助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深入探析多元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与合作机制,着重探讨落后农村地区互助养老的发展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