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飞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3):141-141,152
在城市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隧道穿越建(构)筑物群基础的情况.本文简要地对隧道盾构法施工时穿越建(构)筑物所引起沉降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科学的预测建筑物基础的受力情况并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对盾构法施工穿越建筑物时如何选择掘进参数及确定监测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郑州地铁1号线三标盾构施工穿越郑州火车站股道,采用数值方法对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模拟,提出进一步减小地层扰动影响的措施,成功地应用于盾构穿越越郑州火车站股道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800kV换流站内的建(构)筑物为例,具体分析了不同建(构)筑物适用的装配式结构型式,并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三种结构型式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最后给出换流站内建(构)筑物采用装配式结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岩  黄博  丁海峰 《价值工程》2022,(26):118-120
地铁盾构隧道在下穿既有铁路时,对铁路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十分严格。以盾构下穿宁芜铁路施工为例,研究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变形影响及控制技术。盾构穿越前,制定既有铁路多重加固保护措施,确保铁路结构变形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盾构穿越中,采用智能监测系统进行全时段监测,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与盾构掘进参数结合分析既有铁路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盾构穿越过程中控制注浆压力及土仓压力,对既有线采取线路便梁加固措施能有效控制铁路变形,且为类似下穿铁路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9,(31):243-246
盾构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本文利用ABAQUS建立盾构隧道掘进的数值模型,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盾构管片拼装的局部受力与变形、以及整体纵向的拼装变形,以及地层的分层沉降等,分析了盾尾里程与横向地表沉降关系、不同施工阶段横向地表沉降规律以及盾构推进引起纵向地表沉降分析、管片变形等盾构施工扰动机理。分析结果对研究深埋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中隧道微扰动影响,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实现大深度盾构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铁3号线解放桥站~天津站盾构区间下穿铁路,文章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采用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盾构穿越地面铁路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了盾构左右线开挖对铁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绍功 《价值工程》2021,40(6):87-89
地铁建设期间,往往存在新建地铁线路区间隧道穿越城市既有公共建(构)筑物的情况,特别是在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布设复杂区段采用矿山法修建地铁隧道时,有效减少拟建工程对既有建(构)筑物、城镇道路、地下管线的影响至关重要.已经完成交通枢纽附近修建时矿山法区间时存在下穿市政道路、管线、高铁高架等既有建构筑,如何在此种复杂环境下完成隧道开挖就是不得不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徐州地铁6号线预留工程暗挖(CD法)区间在所穿越的高铁信号楼、高铁桥涵、市政桥梁、箱涵等重要建构筑物的保护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现有的测控办方法,通过优化爆破参数及既有爆破工艺,总体提上在确保地面地下建(构)构筑物安全的同时基础上按期完成了矿山法区间的开挖施工.最后总结出在中分化石灰岩中爆破振速衰减规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市1号线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下穿桥梁桩基为背景,分析隧道盾构下穿对桥梁桩基的力学行为影响性分析.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GTS NX进行动态模拟分析,通过进行隧道盾构下穿桥梁桩基的三位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盾构施工对桩基变形的影响.该模拟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隧道盾构下穿桩基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够获取参考性的数据,同时也能够为后期隧道盾构下穿施工的安全控制措施的选择及施工参数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铁3号线解放桥站~天津站盾构区间下穿铁路,文章用Midas GT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采用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盾构穿越地面铁路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了盾构左右线开挖对铁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铁盾构隧道在下穿既有运营线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影响,易导致运营线路隧道产生异常变形,危及地铁运营。本文依托某市地铁6号线一区间在建工程在下穿既有运营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对运营地铁结构产生的不良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了既有运营线路异常变形的原因,选用微扰动注浆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关键工序、施工参数的控制,使隧道变形得到显著改善,保障了既有运营线路的快速恢复,并为同类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中华 《民营科技》2010,(5):253-253
在研究以往形体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大型建(构)筑物的形体测量系统。针对大型建(构)筑物形体测量的特点,设计出形体测量的数据分析系统,并对免棱镜测距精度影响因素、形体测量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分析及三维图形的显示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3,(22):106-107
顶管施工技术在我国地下管道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变的日趋复杂,顶管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地下管线、建(构)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如何在确保地下重要管线及建(构)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清除地下障碍物,使顶管作业能够连续进行,是目前顶管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以金山一水厂二期工程BOT部分建设工程原水输水管线工程为例,论述了Φ1400顶管在穿越叶新公路施工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后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有效的保护了顶管施工区域内的各类地下管线,机头成功出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何志辉 《价值工程》2019,38(18):222-224
针对南昌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七标盾构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因穿越老旧低矮建筑群而可能出现的地面沉降和房屋坍塌问题,就富水砂层盾构下穿建筑物风险进行分析,并基于盾构前期掘进过程中的掘进参数、地表沉降等的统计情况,从盾构下穿建筑物期间的掘进参数控制、通过后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盾构通过前后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分析可知:地表沉降累计值最大为13.1mm,实现地面累计沉降值小于20mm的目标,盾构施工过程中未对原有房屋结构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曹阳  佡阿彤 《价值工程》2010,29(33):60-6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海域是蓝色国土,《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明确海域是一种重要的不动产。当前各地海域使用权不动产大多只开展海域使用权登记,而海域与建(构)筑物所有权一体登记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登记的数量很少、缺乏成熟完备的登记办法、操作规程。随着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海域与建(构)筑物的价值越来越大,对于海洋相关企业、相关权利人向银行抵押融资,扩大生产经营,实现其经济价值,充分发掘其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海域与建(构)筑物所有权一体登记具有广阔的前景,亟需各地积极开展登记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规范的海域与建(构)筑物所有权一体登记办法、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0.
何雷雷 《价值工程》2021,40(11):152-154
文章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二号线广州南站至陈头岗站区间盾构施工,针对大直径盾构在节理带地层中浅覆土、长距离下穿密集房屋群的施工难题,采用微动探测新技术解决了密集建筑群场地狭窄、外部干扰等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地勘钻孔的痛点;选择试验段优化掘进参数,改进注浆工艺,实时监测沉降,地质雷达扫描等措施,解决了古井水源裂隙易破坏,建筑物扰动易沉降、开裂的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