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运用生态城市理念下的的旧城更新理论,对"三旧"地区现状进行分析入手,进而深入了解"三旧"改造的定义和意义。从生态城市应有的内容,探讨如何利用"三旧"改造的技术管理手段、土地整合、经济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来构建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容景观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在城市旧城区中由于历史上和经济上的客观因素制约,一大批旧建筑旧住宅景观品位比较低,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城市新景观的环境品质,有的甚至与周边新景观产生冲突而有格格不入之感.这就为城市景观的更新改造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对旧建筑旧住宅进行保留改造,使之能与周边新景观相协调,等待时机成熟条件许可之时,再进行大范围的改造."平改坡"及立面整治,在经济投入并不大的前提下,迅速有效地缓解了旧住宅与新景观的环境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模式与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道明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54-58,104
界定了城市水域生态与城市生态水域的概念;依据生态学理论,基于"五律协同"原理,提出了"五位一体"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新模式,并阐述了城市水域"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水安全和水健康"的规划内涵;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融入"五位一体"理念,构建了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框架;最后,对城市水域规划的生态观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城市是"生态文化"发源和发展之地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典型产物,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和主要载体.城市首先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人们通过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不是自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单一的居住模式与割裂的城市肌理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在此背景下,提倡开放性、参与性、灵活性的开放建筑理论应运而生。文章通过探讨开放建筑理论在高校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适用性,对理论在高校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尝试建立高校背景下开放建筑理论与旧工业建筑改造间的联系,进一步探索高校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6.
"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了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后,指出山水城市是一个开放体系、多元模式,涵盖"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城市化运动有直接指导意义,山水城市的建设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是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介绍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程序,并对生态城市示范案例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建项目和既有项目生态化改造分别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旧改造对广东省城市工业用地出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空间开发也从增量逐步转向存量,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自2009年以来,广东省开展了以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为特色的城市更新试点实践,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基于2009-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了三旧改造对广东省城市工业用地出让规模和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社会需求和城市供给理论引入旧域改造中,以成都市华阳镇的旧域核心区为例.以居民需求、区域群体需求两项指标反映华阳的社会需求;以商品、公共品、半公共品和就业机会的供给反映华阳的城市供给,比较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异,揭示华阳城市建设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改造区进行功能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对全国典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青岛、兰州两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案例,分析了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及趋势,运用调查研究、数理统计、项目改造方案论证以及对比等方法,总结并提出了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基本趋势:多元化,实用化,时尚化,地方特色化.对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的论证和改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发展应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应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群生态化,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城市空间生态分区方案和建设导则,构建城市生态网架,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以及城市产业和城市人居布局,并运用"三地动态平衡"理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时空安排与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中心向郊区的搬离,城市中心遗留下大量可能存在污染的城市棕地。棕地重建对于缓解环境压力、缓和城市用地紧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刺激经济增长等产生诸多有益作用。目前我国棕地改造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景观改造缺少对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文化、景观的整体把握。文章提出"生态,景观,文化"三位一体的景观设计理念,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修复棕地的生态环境,应用景观美学理论重构棕地的视觉景观形象,应用社会行为学与设计学理论塑造地方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生态修复是基础,景观重构是表象,文化塑造是内涵,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棕地景观改造系统。以长春拖拉机厂为实际案例,以"三位一体"理念为改造方法,构建城市棕地改造程序,塑造地块内生态、景观、文化要素为一体的城市棕地新景观,旨在为城市棕地景观改造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更新逐步常态化,存量改造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广州市"三旧"改造至今城市更新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存量规划阶段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在政策上存在规划宏观调控引导不足、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单一、公共参与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结合激励与责任的公平规则、统筹区域与地块的发展规则、多方参与公共理性导向下的理性规则等策略思考,以期为建立均等化、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以"新天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 《城市问题》2007,(1):75-78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力图阐明城市发展中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实践性,分别从实例分析和理论阐释层面指出,建立在认识自我和借鉴他者基础上的文化自觉精神和文化创新实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该文是对上海建国以来旧区改造工作的一次比较系统地梳理,归纳了上海旧区改造历史演进的三个阶段,介绍了上海在旧改方式、旧改机制、拆迁补偿和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的主要探索,分析了上海旧区改造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并在最后提出上海实施旧区改造中"走向和合"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规划之路--"辅万物之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以超越自我的精神运作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恒久和谐发展的高超作为.这样的作为不仅需要应用自然科学技术进行具体实现,更需要运用哲学的理论和思维进行宏观引导.事实上,在古老的道德经中,就蕴含有最为深刻并且最为完善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已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城市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帛书《老子》为依据,以"辅万物之自然"为总纲,从尊崇自然、把握根本、慈爱万物、回归素朴四个方面阐述了老子哲学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尚晓茜  霍博 《城市问题》2006,(3):44-47,63
常规型旧工业建筑的再生改造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投资的一个新亮点,它具有区位、建筑本体、文脉、经济及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其功能置换、时间感和场所精神等要点,它的成功再生改造对实现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满足现代城市交通需求、缓解城市车辆日益增加造成的交通压力。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中,根据现代城市市政道路需求其设计标准不断提高。针对市政道路旧路改造要求,市政道路旧路改造中应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通过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市政道路旧路改造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减少道路养护维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现就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律协同理论认为,规律协同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发生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五类规律的制约.生态文明城市是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态,其构建路径不是局部的生态化,而是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经济生态、城市人居生态、城市交通生态和城市环境生态"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依此,提出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加以梳理与总结."十三五"期间,城市群的研究热度明显提升,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持续深入,经济增长问题获得更多关注,土地利用、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研究也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也存在着理论创新不够、数据方法限制、政策支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展望"十四五"时期,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将在理论、方法、政策支撑等方面取得进展:以经济增长、生态文明等重大实践问题为导向,推动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运用大数据、新方法等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开展都市圈、城市群等非行政区划的研究;加强政策的模拟与评估,为城市领域尤其是规划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