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上市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受限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幅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被投资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幅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未显著降低企业真实盈余操控行为发生的概率;监督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被投资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幅度和发生概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机构投资者所持受限流通股比例与企业应计项目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幅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较之于监督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交易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较多的企业信息风险更高,也倾向于持有更多的现金资产来满足其流动性需求。这为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中具有双重动机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影响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盈余管理研究重在考察应计利润操控,较少探索真实盈余管理。文章基于2006至2010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CFO)、生产成本与斟酌性费用来识别为满足保盈目标的真实盈余管理,并分析了这一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检测了通过真实活动操控公司的报告盈余与未被管理盈余信息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发现在同年度水平上报告较少的正净收入公司存在异常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斟酌性费用与异常高的生产成本,证明出于保盈动机,公司会通过暂时性地给予价格折扣促进销售、通过生产过剩与降低斟酌性费用来增加年度报告盈余。另外,企业真实活动操控行为会降低盈余信息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所以存在真实活动操控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差。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中外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存在的利弊见仁见智,但其存在的必然性是不容置疑的,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可分为终极动因和中介动因两个层面。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基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利用会计原则与方法进行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提高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能力,以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相关决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盈余管理的手法来辨别其与财务造假的区别,进而借助通过盈余管理对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本身的影响分析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然后主要从内部控制、媒体监督与法治环境三个角度着手探讨对盈余管理的监管方式,最后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员、企业本身、外部投资者三个角度进行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探讨当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受到高质量审计限制时管理层是否会寻求真实盈余管理。本文针对2001—2011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有着强烈向上盈余管理动机的微盈企业而言,审计师行业专长和审计费用与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事务所规模越大,客户真实盈余管理越多。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质量审计师会限制客户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企业可能会转而进行代价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这需要和审计师监管者格外关注及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比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有三类,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与规避监管动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前两类动机并未得到显著的体现,规避监管动机是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剥夺是盈余管理的深层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2011—2014年深、沪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4 296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分析公允价值运用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将总样本分为747个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观测值和3 549个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观测值,通过对比分析非配对样本,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普遍性;(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以2011—2013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真实及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盈余管理的程度,但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相比,因为管理层更加倾向于具有较高隐蔽性和较低诉讼风险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所以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低,且内部控制质量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治理被认为在预防公司内部人为控制经营状况,以及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验证上述假设,文中选取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从独立董事比例和任职地点两个维度,研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尝试解读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独立董事治理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特别是,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和增加本地任职,能够明显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独立董事比例偏低和异地任职的增多则能够增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扩展分析发现,即便在较强盈余动机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仍能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是体现公司治理水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约束的视角,基于200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显示,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在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中的体现显著大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和双差分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变量替换后仍然稳健.本文同时检验了这一抑制作用所依赖的环境以及实现渠道.研究显示,良好的信息环境会强化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内部治理约束存在提升空间的企业会强化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这一结论同时丰富了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以及流动性这一市场因素对公司治理约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1995~2011年A股主板实现扭亏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不同市场态势下扭亏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扭亏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控制样本;在引入市场态势后,当扭亏年度恰逢牛市态势时,公司向上调增利润的动机更强,释放的利润也更多。进一步检验发现,连续亏损两年及以上的公司牛市态势下的盈余管理动机较强;牛市态势下扭亏公司利用操控性应计调节盈余被查处的概率较低,而通过线下项目调节利润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9—2010年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检验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经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显著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有效抑制向下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显著抑制向上的经营现金流量操控、生产成本操控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章为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有效提高盈余质量提供了经验数据,也证实了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是有效、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追求更高的利润指标和经营目标,想方设法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滥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就是方法之一。当前会计估计变更的盈余管理动机大体包括:政策性调整动机、利润平滑动机和经营管理动机,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完善会计估计变更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监管体制、加大对滥用会计估计行为的惩处力度等措施,防止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盈余。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投资者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中外很多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都放在了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上,而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关注比较少。本文详细分析了真实盈余管理的内涵、动机、手段,讨论了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以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1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操控性生产成本、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及操控性酌量费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它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合法地调节企业对外报告盈余的行为。当前,我国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规范,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和管理者薪酬制度,以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2—2014年沪市和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并进一步将样本按照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上交所上市企业和深交所上市企业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深交所上市的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这表明,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对抑制盈余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2006-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方向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内部控制对该现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降低薪酬-业绩敏感性,将盈余管理按照不同方向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当管理者进行向上调增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当管理者进行向下调减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减弱。对此,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能够削弱盈余管理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但针对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在采用业绩性薪酬制度的背景下,管理者权利的存在会诱使高管通过盈余操纵来影响自身收益,现行的内部控制虽然具有治理效应,但仍存在缺陷,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方式,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使其实现应有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9.
企业积极捐赠不仅能有效发挥第三次分配重要作用,还能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2008年至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捐赠对其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企业捐赠与企业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即当企业参与捐赠并且捐赠越多时,能增加政府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创新水平和稳定客户关系,为企业带来政治资源、资金资源、创新资源和客户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2)出于不同动机的捐赠行为虽均能为企业带来资源,但仍有所差异,与利己动机的捐赠相比,利他动机或战略动机的捐赠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取各种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盈余持续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从资源禀赋角度看,处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企业捐赠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更好;从资源依赖角度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捐赠对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也更好。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从资源获取视角明晰不同捐赠动机所带来的资源差异,激发企业参与社会资源与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积极性,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高管薪酬契约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管理层激励视角出发,以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契约动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的确存在着出于自身薪酬契约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且其报酬额越高,为获得这部分超额报酬的盈余管理动机将越强烈,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程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