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货币流动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和上证综指为研究对象,设计多层次流动性度量,及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测度模型,检验流动性对系统性风险和股票收益率影响。发现整体上流动性越高,系统性风险和股票回报率也越高,但不同层次的流动性指标和是否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对其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监管层提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分类管理的思路,表明在强化宏观审慎监管过程中,微观个体宏观审慎经营行为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巴塞尔协议对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监控和计量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然而对于涉及到衍生品的市场风险只是强调银行要根据自身的交易业务进行合理评估,这样便使得衍生品的市场风险成为了银行整体风险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本文基于极值分布、Copula连接函数和蒙特卡洛模拟理论,获得商业银行包括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在内的单个利率衍生品的风险度量指标,如VaR,CVaR,EVA,RAROC,EC,并得到衍生品组合的风险度量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潜在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在给定风险容忍度VaR下能得到各种衍生产品的最优配置,从而为银行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高度关联性,使得房地产业风险极易通过信贷渠道传染到银行业,进而可能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构建DCC-GARCH-CoVaR模型测度中国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并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房地产业风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过程。研究发现:由于银行持有较高比例的房地产信贷敞口,无论是行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减弱房地产业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关键在于化解房地产业自身风险问题,尤其是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降低房地产业和银行业风险共生性、提高房地产企业风险抵抗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染特征。经过分析认为,相对于存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因此更能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同业拆借市场连接了各个商业银行,成为流动性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采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方法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流动负债中的同业存放这一科目的相对指标,结果发现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流动性风险传染特征,实际数据支持存在由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发起、通过系统重要性银行扩大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并提出相应监管手段与风险应对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银广夏事件曝光,为其进行审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被吊销资格。此事件反映出目前会计市场存在三大系统性风险,即信誉风险,环境风险,体制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会计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探讨学习矢量量化网络(LVQ)在单个银行市场退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选择15个衡量银行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样本数据训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某商业银行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BDSS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个股日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价差为度量指标,结合经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模型(BDSS)考察了我国股票市场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最大值,研究我国沪深股市从2000年到2007年的流动性变化趋势。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值占到市场风险的30%以上,其中有的个股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最大值比例达到了总风险的40%以上;通过样本股间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受市场系统性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不论是深市还是沪市或者个股之间的流动性都不存在明显的层次区分,表现出较大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金融开放指标和不同风险面组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通过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分析金融开放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的传导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开放整体有效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宏观经济与货币流动风险,但加剧了外部市场与资产泡沫风险累积,且近期有进一步扩大不良影响的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存在传导机制且风险间会同向影响,扩散效应明显。根据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开放条件,中国应将深化金融开放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相结合,推动金融业全方位、有序开放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也是疏通系统内部风险消化渠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构建金融开放指标和不同风险面组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通过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分析金融开放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的传导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开放整体有效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宏观经济与货币流动风险,但加剧了外部市场与资产泡沫风险累积,且近期有进一步扩大不良影响的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内部存在传导机制且风险间会同向影响,扩散效应明显。根据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开放条件,中国应将深化金融开放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相结合,推动金融业全方位、有序开放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也是疏通系统内部风险消化渠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且短期比长期更有效;另外,银行股价的异质化波动和银行的破产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市场约束越有效,越有助于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进一步发现,不同货币政策下,市场约束机制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市场约束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变得更显著,但是其对不同所有权属性的银行破产风险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国际化意味着金融机构更全面和深入地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机遇,合理应对风险是国际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银行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战略,结合国内银行实际,认为:“系统性战略风险”是风险评价的基础性指标,国内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其治理结构、指标体系、操作系统需要相应升级.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普遍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我国的银行体系还具有很大的脆弱性,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业竞争势必更加激烈,面临的风险也会逐步加大。如果不加以监管而任其发展,金融系统性风险会不断积累。最终很可能酿成危机。然而。能够有效识别并科学测度系统性风险,是监管当局进行科学应对的重要前提.本文分别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原理和主要的度量方法上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不确定性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基于2008-2019年中国50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网络,从微观层面实证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其不仅会加剧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性,而且会加重金融机构自身的脆弱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证券、房地产和金融控股四类部门风险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较快上升时期,银行、证券和房地产部门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入效应,而金融控股部门则表现出显著的风险净溢出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收益水平较低的个体机构以及在经济环境不景气和政策环境不稳定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都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的预期损失不仅来自于独立银行违约的风险,还有部分来自于银行系统性风险。只测算独立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存款保费用并不能完全支付投保存款的预期损失。为了测量银行系统性风险,本文在Merton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上引入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变量,进行费率测算,分析系统性风险对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费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21年112家中小银行样本,从数理模型与实证研究角度对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纳入资本补充这一框架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银行风险的影响呈倒“U”型结构,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从规模、区域、是否上市三个方面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较大或者是位于东部地区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上市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要优于非上市银行。(3)如果对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也会对银行风险水平起到调节作用。上述结论表明,为抑制风险,中小银行要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对中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也可以增加其数字化转型抑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CVaR在操作风险度量与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引起的大银行巨额损失使国际金融界开始关注操作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将其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我国商业银行逐步重视操作风险管理.针对操作风险自身的特征及风险因素,通过采用CVaR度量操作风险,并以此为基础,运用预提风险损失准备、分配经济资本、保险与外包控制和管理操作风险,是目前可以采用的较为有效的风险度量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金融中介理论和功能学说,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界定了银行风险的内涵,分析了银行风险的显性结构和影响因素,并将其归为感染性风险、携带性风险、蜕变性风险三类,以此为基础,通过定义风险函数探索了三类风险的关系并得出了银行风险源因素与经济周期关系之间的推论。根据银行的风险结构和影响因素设计了其影响指标和观测指标,并以浦发银行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筛选出了10个重要的银行风险预警指标。最后根据实证的过程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三方回购市场被认为是流动性高且比较安全的短期融资市场,然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该市场的脆弱性:每日"松绑"机制和日内信用使清算银行承担了所有的交易对手方违约风险、抵押品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任何一方违约都会造成清算银行资本比例的大幅下降,动摇市场信心,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对该市场机制进行改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市场透明度等,将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半个世纪金融经济学家们的努力,对人们投资活动中所涉及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性质及其度量技术的研究已经获得了重大成果,成为20世纪经济学发展的一大亮点。与之相比,人们对理财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概念认识模糊,度量技术落后。这种现象势必合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理财行为的科学化。与其他的企业管理活动相比较,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大特征之一便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度量和规避。  相似文献   

20.
个体风险因子在解释噪声交易者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23(1):38-42,54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市场中存在着噪声交易,会使得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受到金融噪声的影响,无法正确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本文以资本市场线模型为基础,运用J.P.Morgan的风险度量方法中对角线单因素模型的变换形式,对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体风险因子的波动进行了拟合和预测,分离出了金融交易中的噪声行为,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噪声交易者对个体风险因子的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