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结构在悄然的发生变化,使农户贷款由过去单一自然风险转变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多种风险结构。特别是长期被忽视的道德风险在悄然地滋生漫延,并在风险贷款结构中凸显。一、目前农信社贷款风险结构及表现形式多年来,农信社在信贷资金管理中,缺乏对风险贷款结构的划分、分析和研究,使一些隐藏很深的并由于主观行为所形成的风险贷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对四川省阆中市农村信用社在2007年信贷支农和贷款营销市场需求方面进行了典型调查。先后共抽查好、中、差农户28户,涉农基地3个、新农村示范村2个,涉农龙头企业2个、中小企业3个,城区个体工商户30户,社区居民17户,企事业单位职工15名,涉足行业20多个和不同消费层次客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和资金组织能力的增强,农村信用社逐步摆脱了资金紧缺的瓶颈制约,信贷资金来源比以往充裕。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的因素较多,已经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和资金组织能力的增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比较充裕,贷款营销亦成为农信社各项业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引导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摆在基层人行的重要课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促进农信社贷款营销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担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重要形式,但如果把关不严,将为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造成诸多隐患。当前个别信用社在担保贷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保证人作担保时,对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担保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往往只对借款人自身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审查,忽视了对保证人主体资格的审查,个别信用社的担保贷款中,出现乡政府、事业单位、未经授权的企业分支机构充当贷款保证人的现象,因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法,形成无效担保。二是以抵押物作担保时,对其法定要求不严,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债权难以实现。如在抵押贷款发放中,对不动产抵押只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单一设定抵押,造成借款人以同一不动产进行重复抵押。三是以存单等质押物担保时,由于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和管理的松懈,造成信用社贷款被诈骗,形成资金损失。四是对抵押物评估不规范。当前农村的评估市场尚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使抵押物的实际价值不足,造成信用社的债权难以追偿。  相似文献   

6.
一是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资金来源组织难。要改革现行邮政储蓄存款管理办法,撤销乡镇邮政储蓄机构,使农村乡镇有限闲置资金尽量流入农村信用社,以壮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从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各界对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反映1.农村信用社的反映。对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农村信用社都表示了积极的赞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一是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利率是否浮动,浮动多少都由上级联社规定的做法,可根据自身经营和辖区经济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实际合理确定浮动比例;能够结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利率管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既来自天灾,也来自人祸。人祸不仅仅指内部人的违规违法、贪污腐败,也包含了监管者和管理者在监督理念、决策水平以及处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误区和失误。在金融领域竞争加剧,金融风险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情况下,实施风险问责制符合农村信用社发展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规避风险、堵塞漏洞、规范经营、提高效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摒弃自得意识 强化贷款营销 当前,在不少农信社员工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农村信贷资金十分紧缺,供不应求,在贷款业务方面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因而加强贷款营销工作没有多大意义。这是对贷款营销的片面理解,也是对农信社发展形势的一种短视。  相似文献   

10.
11.
鹤岗市农村信用社自2000年实施贷款营销战略以来,信贷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信贷投放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不仅实现了自身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双盈”效果。本结合鹤岗市农信社几年来贷款营销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赵艳 《青海金融》2012,(12):53-55
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开展担保贷款的作用及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并就提高农信社担保贷款质量、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金融》2005,(11):28-28
一、现状 一是没有形成合理的贷款浮动利 率定价机制。当前农村信用社执行的贷 款利率不是在综合考虑农户的信用状 况、规模大小、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情 况.结合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进行差 别定价。而是由各省农村信用社内部的 行业协会在国家允许浮动的区间内,统 一制定一个利率浮动区间。具有变相的 主观判断和统一价格的特征,加重了农 民的利息负担,也制约了自身业务的发 展。二是定价程序缺乏科学性。虽然定 价前也要进行测算,但事前缺乏对市场 承受能力和资金供求状况的充分细致 的调查分析,事中缺乏对影响利率定价  相似文献   

14.
贷款营销已成为在短兵相接、看不见硝烟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笔者通过对绍兴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市场营销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农村信用社经营者座谈和交流中深深体会到,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在观念、机制、手段等方面大大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营销机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中央银行扩大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政策的实施,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经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社会上对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支持“三农”发展仍为农信社拓展业务的主导方向,因此,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的适宜度与“三农”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农信社贷款利率价格,使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值得高度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立足于服务“三农”,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扩大支农覆盖面,强有力地支持了县域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量的不断增加,农村信用社借名贷款风险凸显,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并成为信用社案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农村信用社借名贷款不仅范围广,而且数额大,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如不及时根除,势必会对信用社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问题关系到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进程。当前,农村信用社虽然已经积累了利率定价的一些基本经验,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条件限制和市场定位的特点,决定其利率定价机制的科学性和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加强中央银行在其利率形成机制中的指导作用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明确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主要在农村,要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长期以来,其它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压缩贷款规模,不仅没有给农村输血,而且成为农村资金流出的一个渠道。所以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责,既要集中人力、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点探讨了县域农信社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发现,县域农信社存在信贷偏离主责主业、贷款需求减少、缺乏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不良信贷数量较多、信贷业务存在诸多问题、贷款审核委员会管理不到位、科技对信贷的支持不够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变化、部分员工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农信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对此,县域农信社可通过明确市场定位、构建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控制新增贷款质量、创新贷款管理办法、制定灵活的贷款规模监管机制、提高贷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等方式,全方位提高贷款管理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