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委托人、监督者和代理人的主体进行重新界定,并对无合谋防御机制时的情形作了分析,再针对合谋行为设计出监督者主导和委托人主导两种合谋防御机制。在监督者主导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事前给出一组契约,授权监督者向代理人提供子契约,委托人提供的契约可使得监督者和代理人所得到的转移支付都不小于其实施合谋时的信息租金,让监督者和代理人没有激励进行合谋。在委托人主导型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同时与监督者和代理人签订契约,如代理人谎报自己的成本类型,委托人会对代理人实施罚金,而给予监督者奖励,让监督者有动力积极履行职责,且能激励高成本类型的代理人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聚合体,每个层次的代理人都可能单独或与其下属代理人合谋对其委托人隐瞒与扭曲,甚至编造经济活动数据,以便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尽力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一行为不仅使得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还在客观上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由于不同层次的集团合谋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只有结合集团合谋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减轻或避免集团合谋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代理人的风险性行为引入到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中,分析了考虑代理人风险性行为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收益最大化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在委托人无法精确地观测代理人的行为、全面地了解代理人的思想状况时,建立健全风险性行为的评价和约束机制,并对代理人风险性行为的评价和约束进行量化,对于激励代理人、实现委托人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颖 《经济导刊》2010,(1):26-27
如何防范代理人合谋行为股票期权计划的委托人也是代理人,代理人之间存在和谋行为。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不起作用。董事会要么是个象征,要么与经理人合二为一,董事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的设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的委托人是国家,为了避免发生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与委托人利益不符的活动,减少道德风险,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监督或制约是事后纠正,激励则是事先预防。激励的核心是将经理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针对经理对货币收入的追求,资本所有者通过确定一个最优报酬计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一、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激…  相似文献   

6.
道德风险是导致标准代理模型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委托人采取外部激励,代理人必然要承担部分风险,从而降低二者的总财富。直观上讲,如果代理人愿意签订低激励程度但需高努力水平的契约,那么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总收益就较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可以通过获得固定的工资得到补偿,避免承担风险,收益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产生 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从而导致代理人不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了“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给委托人带来一定损失(剩余损失)。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合理的契约(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为有利的行动,因此而产生了监督成本与激励费用。代理成本主要包括剩余损失、监督成本以及激励费用三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规制经济学俘获理论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合谋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降低、房价仍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运用新规制经济学的俘获理论,构建了一个委托人/管理者/代理人的两层委托代理模型,设计出防范合谋的最优机制,指出现实中机制不能执行的原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各国公司股权结构的普遍特征已是高度集中或相对集中。股权集中下呈现的股东异质性特征导致了小股东和控制股东间、全体股东与管理层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文章借用拉丰激励理论中的2×2模型,分析了在双重委托代理情形下,作为委托人的控股股东和小股东资产的数量特征和侵占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体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如果所有委托人有充分的资产保障代理人收益的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优契约依然可以实施;然而在小股东与控制股东之间,用于小股东资产在数量上的局限,导致代理人不能收到足够多的控制权收益以补偿他所付出的控制权成本,因而将以侵占方式行使内部控制权攫取大量的超额控制权收益,导致小股东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为了抑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设计激励机制时采用报酬方案和棘轮效应。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报酬方案和棘轮效应各自及它们联合起来对委托人激励成本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如果单独考虑报酬方案,则松驰诱导报酬方案会增加激励成本;如果单独考虑棘轮效应,则棘轮效应也可能增加激励成本;但是,当二者联合起来时,在真实诱导报酬方案下,棘轮效应并不会增加激励成本。所以,将报酬方案与棘轮效应正确地配合起来,委托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否则,则可能是代理人的业绩增加了,但是,委托人为换取这种业绩增加却付出了更大的激励成本,委托人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机构投资者成为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而代表机构投资者监督公司经理的是其代理人——投资经理。资本市场正演变为一个由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这两类代理人主导的市场,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理的监控实际上是一种"代理人监督代理人"。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之间的合谋会改变控制权私人收益在公司治理各方中的分配,由此,评价机构投资者代理监督的优劣,应考虑其制度的成本和收益。  相似文献   

12.
委托——代理问题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必然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一般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设计一套制度安排,使委托人能择优选拔和有效激励监督代理人(经营者),以消除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理人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思想其实暗含着一个不言自喻的前提假设,委托人有激励监督代理人的内在动力,他自己不会有偷懒和机会主义的行为动机,并能由此获得努力监督代理人的收益。应该说,在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13.
闫威  程永亮 《经济与管理》2013,27(2):37-43,50
在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锦标赛激励机制中,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是两种常见的竞赛激励机制。在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均情形下,将代理人之间的拆台行为引入传统的锦标赛模型,可以研究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同时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下代理人的行为以及对委托人收益的影响。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可获得以下结论:第一,首位晋升制下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拆台水平均比较高,委托人采用首位晋升制更有利,能力分布对委托人最优选择不产生影响。第二,低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高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过高,受到的拆台也更多,高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低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更高受到的拆台更多,能力分布对代理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据现代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是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基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是信息不对称,原因是利益不一致.也就是说,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上的不一致,代理人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条件,为自己而不是为委托人来谋取最大化利益,从而有可能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或造成效率损失.有效解决国有银行委托-代理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设计科学的委托-代理机制,并通过该机制抑制不良贷款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劳方和资方的议价能力决定了劳动契约的属性,而劳资双方的风险态度则是影响各自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实验的方法,分析不同风险态度的委托人在面对信任契约、奖励契约和惩罚契约时的选择倾向,不同风险态度的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的差异,以及风险态度对双方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对信任契约和奖励契约下的委托人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外,风险态度对委托人的契约选择行为、代理人的实际努力水平以及他们的总收益都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这一研究结论为劳动契约设计的激励相容提供了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沿袭Tirole(1986)的委托人-中间人-代理人科层结构,本文研究了当委托人不能直接管理代理人时的最优序贯授权问题。在该授权博弈中,委托人通过审慎设计中间人职权范围,影响其对代理人的授权行为,从而激励代理人更有效地提供和使用信息。我们发现,当下属之间利益偏差方向一致时,即中间人较委托人更愿意扩大代理人权限时,采用文献中常关注的"区间授权"(Holmstrom,1977)形式,委托人可以实现其直接向代理人授权时的最优结果。但是,如果下属间利益偏差方向相反,即中间人希望减小代理人权限时,"区间授权"将不再是最优。为了更好地影响控制中间人向代理人的次第授权行为,在最优序贯授权方案中委托人将移除部分中间选项。移除选项数目的多少取决于中间人的利益偏差程度。同授权与激励方面的文献不同,本文表明,即使在信息结构给定的条件下,移除中间项将作为科层中的控制工具,成为最优授权方案的一个特征。本文的发现从激励和授权角度对现行的一些法规执行实践中的"一刀切"政策(比如,"醉驾入刑"、大学招生录取等)提供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腐败的委托代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经济的结构特征可以用两大等级体系的委托代理链来描述 ,第一等级的委托人是全民 ,代理人是政府 ;第二等级的委托人是政府 ,代理人是国企经理。在经济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的是第二等级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经济的腐败问题恰恰是第二等级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共谋租金的结果。我们认为 ,政府对企业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是委托人与代理人共谋租金的纽带 ,而经济中监督激励的严重缺乏 ,则是腐败泛滥的重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分析 ,我们认为加强监督 ,减少政府干预企业经济 ,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马寅杰 《经济论坛》2006,(23):83-84
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Micheal Jensen and Willam·H.Meekling于1976年在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其所有权结构》中将委托—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业务,包括把某些决策权托给代理人。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前者追求股票收益最大化,后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即他们的人力资本(知识、才能、社会地位)增值和提供人力资本进行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肖美丰 《生产力研究》2004,(10):138-142
揭示产生代理人谋私僭越行为现实条件是治理代理制问题的重要方面 ,本文不研究谋私僭越的具体行为 ,而只探究有利或能够进行谋私僭越的产权安排制度性特征。在比较分析代理人和委托人的限制性所有权各自特征后 ,着重分析了代理人实施为委托人资产增值服务的若干具体情境和实施条件、即背景情境、运作情境和场所情境。最后指出代理人是事实所有者 ,但这并不必然产生对法人财产的亲和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扶弱抑强:组织中的资源配置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锦标赛模型分析了组织中扶弱抑强的歧视性资源配置现象.模型表明,若互相竞争的代理人能力不对称,则扶弱抑强的歧视性资源配置政策将降低刺激代理人努力的竞赛奖金(即激励成本),因而有利于委托人.模型还表明,强者与弱者的能力差距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委托人才能通过竞赛激励合约得到好处;并且委托人倾向在代理人能力相差不大时减少代理人生产风险,而在代理人能力相差悬殊时选择增加代理人生产风险,即通过操纵代理人的"运气"来促进代理人的竞争.文章分析也有助于思考广泛存在的各种扶弱抑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