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5-201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中国的信贷支持(货币供给,信贷,利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供给扩张和利率紧缩都对房价产生稳定的长期拉动效应,但是房价上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侧重于短期的收缩效应,而对利率的影响则偏重于长期的拉动作用;信贷扩张对房价存在为长期的推动作用,而房价上涨对信贷同时存在短期的拉动效应和长期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货币供给工具和信贷工具以盯住房价为目标是可行的,而利率工具不宜盯住房价.  相似文献   

2.
观点     
《中国税务》2014,(5):6-6
判断房地产“拐点”为时过早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当前房价走势出现分化,一二线城市上涨势头放缓,三四线城市涨幅收窄或出现回落。这说明政府调控在发生效应,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预期和国际游资流出,也导致房地产投资性需求较少。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察,本文研究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房价关系不大,推动我国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和房价前期增长率,利率对房价则会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汇率机制并没有显著变化,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支持,而利率作为宏观经济指标对于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效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察,本文研究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房价关系不大,推动我国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和房价前期增长率,利率对房价则会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汇率机制并没有显著变化,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支持,而利率作为宏观经济指标对于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效力。  相似文献   

5.
人们感觉房价实际涨幅比政府公布的房价涨幅要高得多。这种结果主要根源于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的平均房价和房价涨幅是以销售量为基础的平均交易房价的涨幅。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现阶段房产市场以新房交易为主和城市房地产开发以外延扩张型为主的背景下,当房产市场上涨时,政府公布的房价涨幅低于真实的房价上涨水平,而当房产市场价格下降时,政府公布的房价跌幅又大于真实的房价跌幅。  相似文献   

6.
房价与经济、利率、地价等关系复杂,本文基于国际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与经济、利率进行关系研究,并通过GMM估计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到上期房价的影响显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小,当年的银行贷款利率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来,两件事件为大家所热议:一是中国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二是快速上涨的房价.本文从货币供应量对房价波动影响的作用机制切入,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与长期贷款利率变动对房价所产生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价产生长期的持续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房价上涨.新国五条及后续的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局部地区出现房地产“泡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涨幅高达7.6%。房地产价格的不正常上涨正逐渐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连续六次调整利率,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在经过前些年的蛰伏期后,自2006年以来,房价上涨迅速,尤其是进入2007年8月以来,其房价涨幅更是屡创新高,迄今为止,房价已连续数月涨幅居全国前列。乌鲁木齐的房价走势今后将如何变化,成为广大市民、银行以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2001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房价的变动情况,对200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做了探讨。最后,就乌鲁木齐市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势情况进行了预测,认为今后几年乌鲁木齐市住房市场价格将继续保持增长,但涨幅将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10.
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降低房地产信贷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庆民 《中国金融》2005,(12):35-37
当前,房地产投资额仍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房屋价格正以两位数的涨幅攀升。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改善房地产信贷结构,降低房地产贷款风险,对于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维护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房价与经济、利率、地价等关系复杂,本文基于国际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与经济、利率进行关系研究,并通过GMM估计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到上期房价的影响显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小,当年的银行贷款利率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房价与经济、利率、地价等关系复杂,本文基于国际9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与经济、利率进行关系研究,并通过GMM估计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到上期房价的影响显著,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小,当年的银行贷款利率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我国房价与租金的市场走势 1.全国房地产市场房价与租金变动比较 自1998年开始推动商品房改革之后,房价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从1999年底部开始直线缓慢上涨,至2002年平均每年缓慢增长1%.从2003年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对于租金而言,自公房租金改革的1998年开始出现租金上扬,到2000年市场租金总涨幅达到近6%,但自2001年以后租金涨幅一直在2%以内,波动很小,与房价连年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呈现出线性相关.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房价与租金有背道而驰的迹象,房价迅速上涨,而租金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樊栩静 《投资北京》2013,(11):28-29
随着经济的繁荣,房地产行业呈井喷式发展,我国房价在近7年中呈现小断攀升的趋势,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国五条”政策效应的逐渐淡化,一线城市房价涨幅突出(均接近或超过20%)。截至今年9月,百城住宅均价已连涨16个月,其中,第二三季度涨幅较三季度明显扩大,累计上涨2.89%。笔者认为,我国(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继续攀升将持续3到5年,但必须抑制未来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欧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德国平均房价仅上涨了60%,平均每年涨幅不超过2%,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德国房价实际上没有上扬。德国房价为何能长期保持稳定呢?主要原因是,德国房价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政府并不直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涉,只是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确保房地产有序发展,既实现"居者有其屋",又让炒房者无隙可乘。以下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两件事件为大家所热议:一是中国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二是快速上涨的房价。本文从货币供应量对房价波动影响的作用机制切入,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与长期贷款利率变动对房价所产生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价产生长期的持续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房价上涨。新国五条及后续的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步步趋紧,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层层推进的影响,赤峰地区房地产住宅市场的宏观调控效果明显。2011年赤峰市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房价总体保持稳定。住宅租赁价格涨幅明显,土地交易价格涨幅回落。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包括土地、财税、金融等一系列宏观控制政策,楼市调控初见成效,一些城市房价涨幅放慢。但是,楼市调控并未达到理想目标。就金融调控措施而言,除信贷利率调控外,当前还应重视利用征信系统依法收集、录入、保存和披露自然人、法人的房地产信用信息,进一步发挥征信管理在土地、金融和行政措施方面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萍 《金融纵横》2005,(9):38-39
一、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概况 自2002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开始较快上涨。到2003年,涨速加快,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城市增加。上涨最强劲的是上海,从2002年开始.房价每年涨幅均在20%左右.2003年全市商品房均价为5881元/平方米。位列全国各大城市房价榜首。  相似文献   

20.
利率上调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上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局部地区已经出现房地产“泡沫”现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抑制快速上涨的房价,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截至2007年9月15号,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内已经连续加息5次。面对央行一次又一次的上调利率,到底会对房地产开发商、投机者、消费者、房地产中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利率上调是否真能达到降低房价的作用?本文分别分析了利率上调对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投机者、房地产中介的影响,以期为政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