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随后相继出台了许多剌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又一次受到关注。中国真的存在"国进民退"吗?其表象和症结是什么?"国进民退"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显然,"国进民退"是确实存在的,它的症结在于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在于国有企业与行政权力相结合形成行政垄断。"国进民退"与发展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市场效率受到损失,所以,面对"国进民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调整国有经济的发展思路,强化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改善国民福利;缩小国有经济覆盖范围,切断国有企业的行政权力来源,减少行政垄断,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进民退"问题,从实证角度考察当前国有/民营企业总体情况与产业分布现状,认为当前我国不存在整体性"国进民退"趋势,但数量—产值相对情况来看行业差异性较明显,在基础类和资源类的一些行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的"国进民退"现象和案例。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应该是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特殊企业,国有企业伴随着国家战略而进行"进、退"调整是符合国家利益导向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争论就一直不断,这起因于世界各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普遍衰退,而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于是,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他们发现在我国经济坚挺的背后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国有化现象,进而得出"国进民退"这一论断,并指出这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是背道而驰的.其实,这个问题争论的本质是对我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讨论.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四年了,但是仍然存在国有企业的深度改革问题、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以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竞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因此,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爆发性地增长"的国有经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润的逆势剧增,引起了社会的普遍质疑。一场激化了各方利益的有关"国进民退"的论战随之打响。在归纳和综合"国进民退"争论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对"国进民退"问题的本质和前景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其中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5.
马骏 《当代经济》2010,(11):6-7
正媒体报道的"国进民退"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公众关注。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和相关案例,对"国进民退"问题作出初步分析判断。文中的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在一些行业领域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实体经济改革所导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而造成的。我国以利率控制和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为特征的金融控制体系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具有极强的所有制倾向,国有企业资金充裕,民营企业借贷困难。廉价的信贷资源刺激了国有企业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扩张,由此导致这些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和利率控制,营造竞争性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脱困目标的完成,"国退民进"进程的放缓及局部的"国进民退",触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与思考,也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产生这么广泛的争论,源于当前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梳理"国进民退"争论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2)
民间资本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经济转型期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推动力。要突破国有企业在垄断产业中的优势地位,避免出现"国进民退"的局面,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产业势在必行。目前,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产业的壁垒依然比较高,通过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国内垄断产业特点、民间资本本身、政府政策扶持以及行政管控等角度提出经济转型期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产业的路径优化措施与建议,发挥民间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效能。  相似文献   

9.
对“国进民退”争论的深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现状不符合,也不存在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方面的重大转变。近来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市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优进劣退"。"国进民退,改革倒退"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改革观的又一次交锋。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将其归结为斯大林主义的说法,在理论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鉴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某些行业和地区发生的"国进民退"现象,本文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动的态势和特点.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劳动力充裕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虽然"国进民退"只是一个暂时过程,但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业所有制结构,本文提出优化国有工业经济的布局、提升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以及重视宏观调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国有企业改革现阶段的突出现象——"新型国有企业"中的"全新型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年至2005年分布在9大竞争性行业中的159家企业共477个样本数据,就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国有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法人股与公司绩效不相关,流通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2018,(3):15-29
以中国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测量和初级数据收集建立统计计量模型,分析了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冲击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企业自身的创新战略选择和政治嵌入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越显著,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就越强,企业的创新绩效就越明显;政府制定的创新激励政策和抑制政策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而税收等行业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软着陆"时期,自主创新战略比模仿跟随战略更适合于中国企业;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助于国有企业减少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获取额外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文章从近段时间热议的"国进民退"现象出发,在定义把握、问题剖析、改进方法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祥  章晴  李艳 《经济地理》2015,35(3):185-190,86
以全球酒店企业10强为研究对象,以其在国外主要分布的73个国家为样本国家,列举了影响酒店企业跨国扩张区位选择的10个主要因素,并将之分解为29个指标。采用泊松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定量测度,发现一国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入境旅游规模、FDI规模、地缘和文化亲缘等5种因素对酒店企业跨国扩张区位选择具有根本性影响,其他因素对酒店企业跨国扩张区位选择没有显著影响。酒店企业在跨国扩张的初期,其区位选择应优先关注入境旅游规模、地缘和文化亲缘因素,在获得跨国经营的经验和技巧后,区位选择应优先关注一国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FDI规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声誉理论和组织间模仿理论,实证检验了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非正式机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探究了技术创新对技术型连锁董事与环境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4-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型连锁执行董事与企业环境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环境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中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环境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技术创新降低了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对环境绩效的正向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没有对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与环境绩效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2009—2013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产融结合、投资效率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三者关系在不同产权属性下的差异。研究发现,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产融结合都能够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率;产融结合有助于企业的市场绩效提升,但不利于财务绩效提升,这一结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企业投资偏离"合理区间"程度越大,投资效率越低,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越差,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却相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的外部区域环境和行业环境、内部创新环境,特别是内外部环境的纽带要素——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的政治关系对国有企业利润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当高管所在企业与高管曾经的政治背景隶属于相同省份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相比不同省份更强,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的类型对国有企业的利润也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国有企业所在省份的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在国有企业政治关系与国有企业利润之间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实证数据表明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垄断程度对其利润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但将国有企业政治关系纳入到模型后发现,垄断对国有企业利润影响不明显,同样的情形还表现在国有企业的R&D投入上。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政治俘获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有比较强的解释力,而国有企业高管去行政化改革将有利于改善政治关联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慧杰 《经济论坛》2010,(6):181-185
在加入WTO后全面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零售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过程的主要战略行业,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在外部结构和内部需求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选择了规模扩张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及经营效益的目的,规模扩张的理论研究及实践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另一方面,快速的规模扩张在帮助很多零售企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经营绩效却没有显著提高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国零售业整体市场的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再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上述零售企业的规模及绩效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以"十二五"期间中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下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补贴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总体促进效率仍待提高:所有制性质显著调节政府补贴的绩效,激励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而对民营企业起挤出作用;企业规模对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所有制性质和企业规模对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起联合调节作用,政府补贴对大规模国企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对中小民营企业促进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制造业中的国有企业为样本,考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无论其比例是否达到绝对控股,都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销售规模、利润率和出口,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渠道包括明晰产权、技术外溢、海外市场和移除政策性负担。混合产权明晰的私人资本能够明显改善国有企业绩效,混合产权较不明晰的集体资本则没有显著效果;混合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资本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混合外来资本能够促进出口的显著增加,但是不能减低企业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