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我国学术界对公共治理结构的研究可以主要从内涵、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加以把握,并体现出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势头好、本土化专题研究成绩喜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个特点。今后的研究需要在公共治理结构的地位、公共治理结构的模型、公共治理结构的原理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指向的“治理逻辑”效能的提升。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行政主导的供需错位、文化扶持的只“送”不“种”、责任主体不清下的主位缺位和文化资源开发下的价值悬置等问题,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着眼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提高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供给旨向回归、以文化机制创新驱动公共文化再生产、以多元主体参与锻造协同治理模式、以产品价值定位实现公共价值共享。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也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但现阶段,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着预防准备机制不完备、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和善后恢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困境及对策分析,对推动农村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智慧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先驱,其成效在我国的社会治理当中逐渐呈现。在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应对的层面,智慧治理以其灵敏高效、联动融合的特征,从数据化与信息化多个层面推动着我国智慧社会的建设。将智慧化的治理方式运用到乡村治理中,不仅可以助推文明乡风的实现,促进数字乡村、法治乡村的成型,对于打造"自治、法治、德治"并行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智慧治理参与下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治理这些问题,需要做到,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建立"大管理"机制;加大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等。  相似文献   

6.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针对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提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定义就是指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推动乡村社会更好发展。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中,实际隐含着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及体制本身就阻碍对乡村治理效率及乡村治理创新。针对这一个隐含的基本判断,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现过程中隐含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成因,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在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范和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乡村基层治理探索中具有自身特色,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是珠三角地区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乡村治理样本。相比于一些村民理事会的产生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范和村民理事会是典型的血缘、宗族群体逐步扩展到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小理事会+大理事会体现了村民理事会的组织构成特点。范和村民理事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运作机制和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从事公益事业推动乡村公共事业发展。范和村民理事会得到乡贤助力并具有强有力的组织动员能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公益事业的物质层面上,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沈新艺 《开发研究》2012,(4):109-112
我国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经济、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及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已成为乡村发展繁荣的当务之急。本文对转变乡村治理模式的必要性作了阐述,分析了现有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表现,并对如何转变乡村治理模式作了自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乡村治理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财富与地位,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治理的权力来自于上级行政授权,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权力主要来自村民的契约和同意。应最大限度地凝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王宇涛 《特区经济》2008,(9):172-174
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投资体制的对策:明确各级政府职责;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完善基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2.
王浩林 《特区经济》2012,(3):171-174
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被视为解决现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窘境的一大制度创新,政府——市场失灵论、契约失灵论以及志愿失灵论都对该供给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但在现实中,民间组织参与供给还有不少障碍,如供给模式同农村社会资本存在对接问题,民间组织公信力危机等。要克服这些障碍,建议重构农村社会资本,加强政府同民间组织合作,创新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空洞化”现象解析与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进  周宏彬 《特区经济》2009,(10):188-189
本文通过对农村"空洞化"现象的内涵、特征予以解析,指出当前"空洞化"出现的导因,在新农村建设与扩大内需背景下,对此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爱勤 《特区经济》2008,(12):151-152
环境制度体系建设是农村资源环境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方式比较复杂﹑环境污染分布较为分散,非点污染源现象较为普遍,从而环境管理难度极为困难。加之现有农村环境管理制度缺位,规划缺位,资金缺位,城镇化企业管理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环境管理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建立农村环境治理制度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的基础工程,必须得到加强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峰 《特区经济》2006,(5):91-93
在二元制社会结构下,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在诸如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地位与城镇居民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从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社会保障的主要差异着手,分析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史明瑛  朱德开 《特区经济》2008,(11):177-17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在调查分析合肥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实和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建立持续增长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贺顺奎 《特区经济》2007,(8):145-146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转变,然而现行体制下的农村公共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公共财政呈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政策见解,以期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法院变更公诉指控罪名制度立法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利 《特区经济》2008,(7):245-247
针对由于我国立法缺陷,司法实践中法院随意改变公诉指控罪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文章结合国外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从基本原则、具体程序以及补救性措施等立法角度完善我国法院变更公诉指控罪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方涛 《特区经济》2011,(9):178-179
本文以保护农民享受公共产品消费权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以及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建议,以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