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票作用1.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更具有优势。(1)小城镇吸纳劳动力所需的就业费用和城市基础设施费用较低,同样的资金可以比大中城市吸纳更多的劳动力。(2)小城镇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劳动力择业面较广。(3)小城镇接近于农村,可以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和就业风险。由此可见,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2.小城镇建设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小城镇的繁荣兴旺,可以…  相似文献   

2.
从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因此,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小城镇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更具有优势。(1)小城镇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吸纳劳动力所需的就业费用和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也较  相似文献   

4.
<正>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关键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当前,尤其要发挥小城镇的作用,使其成为以城带乡的基本支撑。小城镇毗邻乡村、贴近农民、连接城乡、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老龄化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本文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老龄化的过程,同时对发展小城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作为一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农民、城市——市民"的格局,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建设蕴含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大战略,推进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对城镇化路径的思考、创新与重新选择。一、农村城镇化基本概念城镇是以人为主体,以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为特点,以获取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晋中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有5个特点: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与城镇化进程基本吻合;②小城镇发展成为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吸纳器;③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转化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条件;④乡镇企业结构优化,为转化农村劳动力奠定了基础;⑤对外开放和城市经济发展,为转化农村劳动力扩展了空间。存在的问题是:①多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造成转移过程中择业面窄、就业层次低;②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造成转移大军的无序流动;③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④乡镇企业举步维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弱化。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一是要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要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创造更大就业空间;三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劳务市场和服务体系,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10,(11):50-51
2010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就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出台专门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在城市区和小城镇落户,与当地城镇居民享受同等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用实证方法论述了工矿型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迁移和消费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认为,工矿型小城镇的辐射作用比一般小城镇大,它有利于打破农村社区的封闭性,使城市生活方式向周围农村地区迅速扩散,而且在频繁的人口迁移活动中扩大了通婚圈,有利于人口先天素质的提高。此外,对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结构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宇 《农业经济》2001,(7):24-2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到1998年,我国已有5万多个小城镇,其中建制镇1.8万个。据测算,小城镇累计吸纳转移农业劳动力3000多万人,占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总量的30%以上。可以说,农村城镇化道路已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人就目前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一、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拥有良好…  相似文献   

11.
富裕农民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但是,必须清楚的是,小城镇本身只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载体和“平台”,衡量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成效,应该以为农民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吸纳了多少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多少非农收入为标准。小城镇建设规模的大小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又片面追求规模和气派,势必将人为地抬高农民进城的“门槛”,提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目前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出…  相似文献   

12.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典型的行政新市、工业小市、农业大市和财政穷市。近几年来,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外出劳动力回流不断加剧的严峻现实,各地以抓紧建设省级试点小城镇为突破口和辐射源,带动了全市小城镇大发展,增强了小城镇的吸纳力,较好地发挥了其拦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短短四五年间,转移四五万人,座座新城凸现,经济走向繁荣。其主要措施是:用好机制夯基础,完善配套功能,增强了小城镇的亲和力。始终坚持并用好、用活"以政策投入为引子,以自身投入为主体,以多方引资为补充"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的发展和繁荣是改革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极为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本文拟立足新的宏观背景 ,对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和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和判断。一、小城镇的经济特征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实体。相对于城市它地处农村 ,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联系的枢纽点 ;相对于农村 ,它又是具有相对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区域 ,是农村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因此 ,在严格意义上 ,小城镇是城市经济向农村扩散和农村生产力在一定区域聚集的结果 ,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直接构成衡量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践表明,加快发展小城镇,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吸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则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小城镇建设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并且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上,无论是理论演绎还是政策推进,都明显地倾向于“小城镇吸纳战略”,这一倾向有失偏颇。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城市吸纳战略”,其基本含义可概括为:兼顾经济增长和效益优化的双重目标,有计划有区别地逐步打开城门,引导资金和劳动力由农村流入城市,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振兴关键在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其中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健全发展是基本手段。目前,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年轻人或在城市购房定居,或常年在城市务工,使得农村人口城乡两栖成为常态。人口城乡两栖状态造成农村劳动力、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流失,并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加,对农村经济振兴构成冲击。对此,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应当充分重视,并采取对策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8.
送岗下乡好     
据《农村大众日报》报道:胶南市为方便西部偏远乡镇农村劳力求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在乡村集市上召开招聘洽谈会,专门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就业安置扶贫,劳务输出富民”活动。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并先后在乡镇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站,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免费介绍就业岗位。 广大农民为之叫好。时下,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市区、小城镇  相似文献   

19.
李毳  李秉龙 《农村经济》2003,(12):72-73
由于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离政策 ,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劳动力也被人为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两大主要范畴。在这两大范畴中 ,城市劳动力在就业、收入、福利待遇等许多方面享有比农村劳动力更加优越的条件。 2 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掀起的劳动力流动大潮 ,打破了城乡劳动力的分割局面 ,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在这个过程中 ,大约有 1 2亿农村人口流向了城镇 ,如此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入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之中 ,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会有何变化 ?如何打破旧观念的束缚 ,提升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