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潮迭起,金融风险直接波及整个亚洲,受其影响我国的金融业也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目前迫切需要明确一些基本问题,就是我国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在各种风险中是如何排列的,如何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风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增强我国金融企业的竞争力等问题谈点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
许奇 《上海会计》1995,(7):30-31,53
利用外资的风险与防范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奇我国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日益增加了同国际金融市场的交往,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利用外资的局面。一方面以优惠的政策措施广泛吸引外国有接投资;另一方面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趋势和资金供求状况,适时地筹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人信用风险转向了市场风险,对市场风险的正大角度量构成了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广泛应用于度量市场风险的VaR(Value-at-Risk)方法,讨论计算VaR的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及其计算步骤,探讨VaR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焦红路 《中国金融》1995,(10):44-44
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焦红路近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波动频繁剧烈,从事对外经贸、金融投资活动的企业在营运中收支的外汇及持有的外汇资产与负债,不断地会因汇率变动而产生风险。认识外汇风险并加强其防范应成为企业涉外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通常外汇风险可分为买...  相似文献   

5.
刘晨 《上海会计》2001,(5):37-38
金融衍生工具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千第119号中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在我国一般解释为由股票、债券、利率1汇率等基本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的金融 工龄种类很多,按其自身的交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人事约四大类。金融衍生工龄在我国起步和发展比较晚,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增强我们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开展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总体风险特征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分别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保险市场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财务丑闻和操作风险案件,例如AIG和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再保合约事件。这些案件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企业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因此,国际金融保险业纷纷整合内部资源,组建专职部门以强化合规管理,控制合规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行业与市场的交叉层面,通过构造国际金融风险指标,并采用事件分析方法和多因子GED-EGARCH-M模型,考察了我国股市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冲击的能力。结果表明:(1)能源行业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方向的敏感性最强,抗风险能力最弱,无论国际环境朝何种方向变动,能源行业均会遭受损失。(2)随着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信息行业对国际环境依赖程度的减弱,这5个行业呈现出依次增强的抗风险能力。(3)医药、电信和公用行业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方向的敏感性最弱,在双向风险冲击下均可获利,抗风险能力最强。(4)由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规模结构以及市盈率等市场特征不同,呈现出沪市的抗风险能力略好于深市的现象,且全市场的表现与沪市相近。  相似文献   

8.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户风险或债项风险,而是一场系统性、综合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修佰祎 《金卡工程》2010,14(3):303-303
2007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影响渐渐减弱,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开始逐步恢复。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对刚刚出现的再杠杆化迹象做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此过程中可能隐含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风险通常无法回避,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控制的。基于风险的存在常常会导致损失的发生,识别和应对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贸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外贸企业如何提升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能力,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外贸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的体会和企业运营中的工作情况,谈谈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并在反通胀中取得了稳健发展;但还存在通胀和物价上涨、农业旱情严重、房地产存在泡沫风险、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地方融资平台等风险问题,相应提出如何克服和防范这些风险的十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传统的市场风险理论与管理模式可能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需要。本文重新审视了市场风险的内容与实质,认为波动性风险只是市场风险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市场风险的发生和变化是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并包含了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如何科学计量市场风险,提出了若干能够有效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将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和控制风险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G20集团的推动下,金融机构风险税成为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热议的话题之一。虽然强化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但由于各国金融环境不同,在对大银行是否征收金融机构风险税(代称“银行税”)问题上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14.
方华 《中国金融家》2009,(11):38-39
"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防范业务风险、投资风险和操作风险,确保公司安全。"在中国,这已经成为各大保险企业危机之后上上下下反复强调的训言。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05,(5):57-57
《风险资本市值》//《国际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企业承受汇率变动风险的外汇敞口额日益增加,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并成为发展的主流。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却还远远不足。为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企业必需合理选择交易中的货币、交易品种等,以防范企业外汇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着众多的金融机构可以作为对冲风险的交易对手,中资银行应该在对冲风险时多询价、多议价,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好客户的资金,使客户和银行都获得更大的利润,实现双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李腾 《云南金融》2011,(5X):113-114
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国际金融一体化深化双重作用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急剧暴露并扩大,风险控制日益重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需要采取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强化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强化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强化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强化风险控制的独立性等措施。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应由风险控制决策系统、风险控制执行系统、风险控制支持系统和风险控制监察系统来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国际金融一体化深化双重作用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急剧暴露并扩大,风险控制日益重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需要采取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强化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强化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强化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强化风险控制的独立性等措施。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应由风险控制决策系统、风险控制执行系统、风险控制支持系统和风险控制监察系统来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20.
秦岩 《中国保险》2011,(3):55-57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复杂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凸现。有鉴于此,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各主要国家的监管部门在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都将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放在了重要位置。在这一大背景下,保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命题在危机后首次被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