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位教授写的文章。这篇文章说:印度会超过中国吗?可能好多人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印度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印度经济增长也比我们要低得多,我们为什么要担心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几年中,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设立或计划设立分支机构。本文中我们利用GLOBE项目的数据,首次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技术,分别衡量了美国与印度、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现实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分析显示,美国与印度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明显小于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但是,在文化现实方面,印度和中国同美国的差异基本相同。我们的结果解释了为什么最初印度会对美国的公司更有吸引力,而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公司往往也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同时还分析了美国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的分支机构在日常的运营中往往会遇到类似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几年中,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设立或计划设立分支机构。本文中我们利用GLOBE项目的数据,首次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技术,分别衡量了美国与印度、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现实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分析显示,美国与印度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明显小于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但是,在文化现实方面,印度和中国同美国的差异基本相同。我们的结果解释了为什么最初印度会对美国的公司更有吸引力,而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公司往往也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同时还分析了美国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的分支机构在日常的运营中往往会遇到类似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印度现在是软件大国,在信息产业领域,印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印度信息产业的成功之路,在国內引起烈反响凼鲇《刃畔⒉档姆⒄骨?况,分析印度信息产业成功的原因、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印度国大党重新掌握执政权后,曼莫汉·辛格于2004年5月成功当选为印度总理。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大党执政期间,时任财政部部长的辛格带领印度走上了经济改革的道路。2005年9月访美期间,辛格接受了《财富》杂志的采访。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言,您如何看待印度2005年的发展?在上两个财政年度,我们的GDP增长率都超过了7%,2005年我们期望能达到同样的增长幅度。回顾过去的15年,我们的经济一直保持近6%的年均增长速度,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的两三年里使我们的增长率至少达到8%,甚至是10%。我们如此自信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的储蓄率最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6.
印度与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依靠经济改革开放逐渐崛起,作为印度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不断深化对印度对外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印度的实践证明,制度建设、金融领域的配套改革和汇率制度安排等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顺利进行并发挥其正面效应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也正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印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传闻称,印度出生的拉吉夫·苏里将出任诺基亚新CEO,继印度人萨蒂亚·纳拉德成为微软CEO后,印度可能又会出产另一位世界级CEO。笔者觉得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艰苦的环境;第二,稳定的秩序。成功的印度人能在千锤百炼后,掌握成功的商业规则。印度为何会盛产CEO,我想还是从我在印度大学申请一个毕业证书范起:"我们找不到你的成绩单,你去12号窗口要",114房的毕业证书负责人对笔者说。"我们已经给114房成绩单了,你可以在那里找到",12号窗口的负责人如此回答笔者。就在这两个窗口间,有个环节出了差错,  相似文献   

8.
王静 《经济论坛》2004,(21):130-131,148
一说到印度,人们总会把软件产业与其联系起来。不错,经过仅十年左右的发展,印度的软件产业已紧跟美国而雄踞全球第二,把日本、欧洲及我国远远甩在了后面。但我们应该看到,不仅是软件产业,印度目前在医药、生物技术甚至汽车等多个领域都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经济高速增长,从而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印度与“软件”划等  相似文献   

9.
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外包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环境污染小,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研究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经验,对中国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印度的国情、资源及政府的支持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印度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世界汽车生产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也是世界重要的汽车生产大国,了解我们周边国家汽车的生产状况,对于我国更好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先介绍了印度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与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大量数据和资料对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起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印度是位于南亚次大陆有29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发展中大国。它的面积仅占全世界的2.4%,而人口却占16%。它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为南亚、亚洲乃至全世界所关注。近年来,印度政府和人民在推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试图寻找有效控制人口的途径,以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 印度全国贫民区居民协会主席A·乔金3月初收到联合国邀请,让去哥本哈根出席消灭贫困会议,但他没有应邀参加,因为他相信印度穷人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而且有关决议早就决定了。事后他感慨地说,“严酷的现实告诫我们,除非我们(印度人)自己救自己,谁也帮不了我们。”  相似文献   

12.
我从来没有去过印度,但在和国际友人的交流中,印度像一个冉冉升起之星不断被提及。Eliza教授去印度前,我们就约定写一点关于中国.印度和美国之间关系的文章。她刚从印度回来就写电子邮件告诉我她对印度复杂的感觉:可以触摸到的贫困差距和极差的公共设施,同时这个国家似乎又进入了国际主流社会,人们说着流利的英语和拥有迅速发展的软件业……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印度希望借助国际市场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谋求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发展与经济地位逐年提高的非洲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关系,成为印度经贸战略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印度经贸政策的深刻调整,对非洲市场、资源尤其是能源的迫切需求,印度通过充分利用其地缘经济优势、中小企业强项、与非洲地区组织特殊关系以及"软实力"等资源与手段,与非洲的良性经贸关系逐步建立,国际影响也备受瞩目。管窥和客观评析印度对非洲的经贸策略,裨益于我们对印度与非洲经贸关系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的准确判断,亦裨益于新世纪中非"双赢"经贸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杨琳 《新经济》2012,(10):66-68
异域风情在我带去的《走遍全球-印度》中文旅行书的扉页有一段诗:印度叫做众神与信仰之国,也叫做嘈杂与贫困之国但是,如果那里是天堂,我们的所在就是地狱吗?如果将那里称为地狱,我们这里就是天堂吗?该是动身的时候了,其实我即是你。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们只知道印度的软件业是全球领先的,现在发现印度在制药业、银行与金融服务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领域也具备相当的实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印度的全球经济排名和科学研究实力快速增长,在生物制药、材料化学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印度科研投入、科研人员数量、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等反映国家可持续增长力和影响力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印度的创新实力和优势进行了研究。印度科研工作及优势呈多样化特征,科研专注度较广泛;科研产出的优势领域为化学、药理学与病毒学、农业科学及材料学,科研影响力的优势领域则为工程学、物理学和计算机;制药业既是科研产出优势领域也是专利优势领域。然而,印度研发总投入不足GDP的1%,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低。印度的科技创新实力与我国有一定互补性,因此,对印度在科研领域的比较优势,我们应予以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印度独立以来,历届政府都将实现大国目标奉为政策"圭臬",致力于理念与认知调适、战略与政策设定、宣传与实操匡定。就后尼赫鲁时期而言,印度对实现大国目标的新认知是:发展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独霸南亚是现实政策选择、确立印度洋战略是长远考量、倡导"不结盟运动"是谋取国际尊重的利器。基于此认知的印度外交路径和作法是:对南亚邻国推行"印度版门罗主义"、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采取"亲苏疏美"、对亚洲强邻中国实行"敌视加缓和"、对传统友邻非洲国家注重"道义外交"。历史性地透视和客观性评价后尼赫鲁时期的印度对外政策与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印度外交政策演变及对外关系进展,准确评估印度对外关系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让世人猜想这个国家在软件业务外包方面也会很快对印度造成威胁。但是最近我们对中国软件工业的一项调查却表明中国现在还不是印度的对手。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服务外包发展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将服务业离岸外包的首选目的地,其发展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借鉴。本文主要分析印度政府各项政策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哪些方面是该产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印度不顾其财政年度高额预算赤字的存在,以28%的惊人增幅将2000-2001财年的军费开支增加到135.4亿美元,且不惜巨资,大规模从俄罗斯、法国等国购买先进武器装备。从近期印度军队建设动态,我们不难看出,印度正全方位地实施军事强国计划,为圆其“世界大国”梦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