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改革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会计在界定和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及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和有效运转中的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产权保护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改革与之步调一致。产权、公允价值与会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追求价值计量是会计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内在诉求;价值计量实现了公允价值与产权会计的对接,是会计发挥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功能的坚实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价值计量基础的最佳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9,(21)
环境会计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及渠道产生价值效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生态风险、生态收益不稳定,会计计量工作更加困难。文章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出发,展开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计量问题的研究,结合资源环境价值论以及公众受托责任论,研究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问题。通过分析环境会计信息价值内容、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健文 《浙江金融》2004,(6):40-40,45
会计收益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开展的各种经营业务和其他活动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收益是会计的核心内容,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特别关注的信息,以会计收益为基础计算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是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告收益与企业实际业绩之间的相关性,或者说会计收益与企业实际业绩的匹配程度.如果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不好.企业管理当局可能会出于各种目的如获取信贷资金、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资格等以各种方式粉饰会计收益,包括各种人为操纵的成分.本文主要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或允许的范围,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的项目内容出发,以不同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收益质量.  相似文献   

4.
收益是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产权保护和产权实现的重要指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收益有不同的内容,产权利益有不同的主体。本文论述了经济收益一会计收益一全面收益一生态收益概念的发展,它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产权实现和产权保护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界定产权的规则仍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为主导,这使会计的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对产权经济进行控制的基础性地位难以真正确立。公允价值计量就是基于现值与价值的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实质上是价值计量基础的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会计可以比较准确地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  相似文献   

6.
“收益重心论”的局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益计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正确确认收入和费用,从而正确计算企业的当期利润;资产计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状况,收益计量和资产计价是密切联系的,但它们之间又常常发生矛盾。当收益计量和资产计价之间发生矛盾时,现代会计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考虑收益计量,其次再考虑资产计价,这样就形成了现代会计的一大特点:收益计量处于主导地位,而资产计价处于收益计量的从属地位,即所谓的“收益重心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企业资产表中的有些数据是被歪曲的,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3,(20)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内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中会计所起的四个作用,如能反映企业生态资产、负债等要素信息;有助于企业决策者进行生态项目的预测和决策等,并对如何增强会计在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给出建议,如加强会计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高新技术企业中,人力资源会计在发挥决策职能和控制职能时的作用,给出了人力资源会计新模式——劳动者权益会计,以期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利用人力资本时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离不开会计与会计信息,同时也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层面,排放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都需要借助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作为计价基础。在企业层面,环境会计正在转向生态会计,以计量和管理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社会层面,政府与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建立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对话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全面收益报告模式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收益的确定,会计界和经济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会计界采用会计收益,而经济界采用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企图用实际收益来取代名义收益,其相关性较强,但由于其很多计量都是凭主观判断,其可靠性较弱;会计收益采用“收入费用观”计量,遵循历史成本、配比和谨慎性原则,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得到了广泛接受。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使得会计收益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需求。鉴于此,人们试图将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相结合,采用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11.
会计作为一种微观计量机制,在维护产权权能、实现产权利益和内部化外部性过程中处于最基础、最重要和最具操作性的地位。外部性内部化的"结果"产生了"产权",而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则催生了"会计"。会计对外部性内部化的贡献与生俱来:会计的本质是外部性内部化,会计的目标是内部化外部性,会计的职能是界定财权和保护财权,会计的对象是财权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依据公认标准来界定财权(产权)和保护财权(产权)以内部化外部性的微观计量系统。  相似文献   

12.
会计人员的权益保障对于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以及会计职能的实现、会计职业道德的弘扬、经济领域职务违法犯罪的预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现行《会计法》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会计人员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但由于立法经验的不足,会计人员的权益的切实保障仍存在若干障碍。完善会计人员的权益保障体系,我国《会计法》应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倾斜性保护,增设权益救济的具体程序,设立会计行业性协会制度。  相似文献   

13.
徐升 《征信》2020,38(4):41-44
共享交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利用和保护。就利用而言,共享交通服务企业基于交易的需要收集用户在共享交通中形成的信用信息,经过用户的同意,可以在共享交通系统中共享收集到的信用信息,或将其提供给社会征信机构,作为个人综合信用信息的衡量因子。就保护而言,事前需要保障用户个人信用信息权的行使,改进权利行使方式;事中需要加强对共享交通服务企业平台的监管,提高行业自我管理水平;事后需要加强非诉讼权利保护方式和纠纷解决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公平"是税收环节开展与劳动关系平衡的交叉范畴,依附于人身属性以获取财产性利益的劳动者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中占主体地位,工资薪金所得更是个人所得税的丰厚税源。新个税法由"分类税制"向"分类-综合并行二税制"模式转变,以实现对横向税负公平与纵向税负适度的保障,通过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设置、综合所得税率调整、费用扣除标准设计三个主要方面调节劳动者权益杠杆,影射出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追求。新个税改革无论在个税税制模式上抑或是税率级距设置上无不体现着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关怀。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和规范企业内部会计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规范企业会计秩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弊端,就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类会计思想演进的历史起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阐明了人类会计思想演进的主体脉络。在人类会计思想"第一历史起点"的支配下,最初的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用于采集经济时代越冬食品的储备与分配管理,以使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第二历史起点"由私有财产制度的形成而引发。在财产社会与产权社会里,产权会计体现在古代、近代乃至现代各个历史时期越来越强的基础性控制作用,保障了产权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社会秩序。进入20世纪后,人类在发展产权经济中的自由放纵造成了由"增长极限"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而引起的可持续发展危机。这一重大变化促使"第三历史起点"的形成。未来会计改革将围绕由以"产权为本"向以"人权为本"的思想转变展开,会计将在参与解决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论证住房公积金及增值收益物权属性的基础上,提出具体保障对策。首先,拓宽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渠道;其次,公积金业务与中心经费并账核算,增加业务支出核算内容;再次,建立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新模式,缴存职工参与公积金分红。  相似文献   

18.
产权保护:现代会计、财务与审计的共同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共同产权、共同治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产权保护"为主线,分别对产权保护会计、产权保护财务以及产权保护审计研究进行了回顾、介评与展望.我们发现,产权保护是现代会计、财务与审计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equality-credit nexus from both a theoretical and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he paper develops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in which the effect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private credit depends on the countries’ per capita income and on the quality of laws protecting creditor rights.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greater inequality leads to higher levels of private credit in countries with low per capita incomes and weak legal rights, while this effect is ambiguous or negative in economies with higher aggregate income and stronger credit protection. Using a panel dataset of 155 countries over the 1982–2015 period, the paper shows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is robust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s predictions. The paper’s major finding suggests a credit channel through which inequality may affect economic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