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摩配》2006,(3):25-27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付秀胜  思远 《董事会》2005,(9):104-109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随着跨国汽车巨头“6+3”纷纷全部登陆中国,竞争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摩配》2006,(10):34-34
一边是跃跃欲试想要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边是觊觎中国日益壮大的汽车市场的外国汽车巨头,面对日益升级的中国与欧盟、美国、加拿大之间关于汽车零部件的纠纷,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是否已具备与其一决雌雄的能力?在上周举行的“中国-皮埃蒙特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研讨  相似文献   

4.
郝芸 《汽车观察》2012,(11):103-105
虽然有政府的支持,电动车对于中国汽车消费者以及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却有点像诱人却又难以下咽的美食. 在近期麦肯锡所发布的关于"中国电动车产业报告"中指出,相较其他成熟市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成熟度还略有下滑.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成熟度仍位居第五,排在日本、美国、法国和德国之后,与意大利和英国处于同一阵营. 美国最强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在今年第二季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了7931辆电动车,这一数字领先于其他所有市场.和第一季度相比,其销量上涨了28%.其他市场的数字分别是——日本4240辆,法国2056辆,德国1284辆.而在中国,今年的第一季度仅有235辆电动汽车售出,比上一季度的343辆下降了31%.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摩配》2006,(11):12-13
中国汽车市场好像催熟的柿子,看似果肉饱满,但却口感青涩。对技术与时尚的需求,中国与世界同步;对外形与个性的表现,中国却要有自己的特点。过于保守与过于激进都会遇到问题。合资车企们在困惑,到底该拿什么奉献给中国车市?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法国PSA和意大利菲亚特两大企业的营销战略,以及他们在中国市场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中国车市真正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6.
张静 《汽车观察》2010,(12):66-67
曾经一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迷途难返的PSA,被业界认为是2010年度最令人好奇的汽车话题。但极具顽强生命力的PSA集团真的如国内媒体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吗?战略失策后,殃及"钱"途的仅仅是外来闯入者吗?中国企业究竟从中得到的什么?众矢之的的PSA是法国羔羊还是一匹来自欧洲的狼?人云亦云远远没有数字体现来得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1994年,汽车市场结束了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汽车厂家越来越重视对汽车市场的分析与预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加入“WTO”的步伐日益临近,全球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纷纷抢摊中国市场,面对即将形成的巨大冲击,中国汽车厂家正在采取措施迎接加入“WTO”后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入世前急需提高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如何凭借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来熟知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的汽车市场,加强对汽车市场研究,进一步做好中国汽车市场短、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不少零部件企业表示要搭上“俄罗斯年”的班车,争取早日进入俄罗斯市场。中国“俄罗斯年”将有250多场活动,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一部分汽车行业的技术和信息交流会及贸易洽谈活动。有关人士认为,随着俄罗斯汽车市场对外国新车需求不断增加,俄罗斯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有潜力的出口市场之一,而汽车售后市场也将随之成为吸引中国企业的一块诱人大“蛋糕”。根据俄罗斯有关机构的调查,当前,中国生产的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所占比例约为0.3%左右,车型主要为SUV类越野车。同时,俄联邦统计…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摩配》2006,(11):37-38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相似文献   

10.
今天在这里参加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正品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感到特别高兴。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6年汽车产销量突破了720万辆,2007年有望突破800万辆。同时也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7000亿元的规模,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用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广泛的生产和销售空间。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中国品牌成长和海外发展历程 历经黄金十年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规模2200万辆以上入世十二年米,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由237万辆激增至2198万辆,年均增长率达25.8%,并且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2.
市场类     
《轴承工业》2005,(7):39-40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汽车售后市场商机巨大 汽车售后市场是为汽车服务的相关产业,目前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而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汽车售后市场的科技含量不如汽车产业本身高,因此,中国科技企业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挺进国际汽车售后市场具有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摩配》2006,(12):39-43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中国汽车业丰收的一年。据悉今年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将突破700万辆,超过日本,增长远远超越了年初的专业预测,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同时,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来中国采购汽车零部件,本土汽车制造企业加速乘用车的产量增长和汽车出口,并已形成本土贴牌生产的全新模式。据威普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分析,国内商用车与乘用车的产量比率仍与较成熟的市场存在差距。预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特定市场中要获得市场地位和消费者品牌认同,有三个方面是需要进行精确的战略部署: 第一个方面:针对中高端市场,尤其是中国汽车消费中高端市场仍然处于理性消费阶段的背景下,品牌溢价的获取更多的是来源于该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从品牌认知度、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的认可等三个品牌溢价的因素来看,DS无疑没有任何骄人之处;中国的消费者对法国品牌的认知更主要是快速消费品和部分奢侈品,虽然DS在1955年~1975年曾经辉煌过,但时过境迁,一个被搁置了数十年的品牌,陡然在中国市场就要获得良好的品牌溢价,可谓太小看了中国汽车市场和中国消费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东亚和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销售市场。市场专家预测,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又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世界上大的汽车集团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市场,都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市场最大赢家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伙伴遍及欧美日韩,但作为最早投资我国的外国汽车制造商之一,德国大众无疑是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摩配》2006,(3):57-59
北京中关村斥巨资18亿推动汽配市场大升级建设国际化产业平台今天的中国,正在续写着伟人开创的经济奇迹。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70万辆,汽车产销量3年翻一番、连续3年每年突破一个百万辆台阶的高增长速度,刷新了汽车发展史的新纪录。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中国汽车零  相似文献   

17.
关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可能不关注中国汽车市场及其变化。当我们为新世纪的来临倾注热情的时候,也多多少少对新世纪的中国汽车市场怀有一份期冀,愿它能在新世纪的阳光灿烂里沸腾,走出近两年来一直的低迷。 可是,尽管我们善良的期盼并不过份,尽管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已开始实施,利好频频。比如国家开征购置税,比如机动车尾气检测费被取消,比如汽车关税下降,比如各款新车相继登台亮相。但从北京几家大型汽车交易市场传来的消息却证实,新世纪第一年头两个月,除去赛欧和夏利2000带来的冲击波,汽车市场的销…  相似文献   

18.
"这次论坛首开农村汽车市场发展战略研讨之先河,本身就具有战略眼光"、"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到了该高度关注的时候了"。最近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柳州市人民政府协办、时代汽车杂志社承办的2006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发展战略论坛,得到了国内主流汽车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的积极响应。100多位入会代表热议新农村建设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就如何担负发展责任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相似文献   

19.
郝芸 《汽车观察》2013,(2):64-65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看数字的阶段,而到了看发展质量、看内功的阶段。2012年是中国品牌开始站稳脚跟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与企业国际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与出路在国际汽车市场上,除了传统的货车,一直以来很少能看到中国制造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身影。中国制造的汽车几乎悉数销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国外生产基地也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口比重很高,根据CSM的数据,去年日本、韩国和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