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差异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战略的改变旨在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区域差异,平衡中国经济发展。将来,中国将继续贯彻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运用资本流动、加强区域经济和制度引导的手段进一步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区域经济共同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皖江示范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乃至影响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3.
《重庆经济》2010,(3):10-16
根据区域发展理论,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区域均衡发展或非均衡发展两种战略。从1949—1978年,为应稳定国家政权和免受战争冲击,我国总体上实行的是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区域经济的重大战略政策,先后经历了1979—1990年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1991—1998年寻求协调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1999年至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走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论区域发展战略的变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朱智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区域经济由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阶段进入了非均衡(即梯度推移)阶段,随后,区域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理论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建立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及九设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就福建省本世纪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因而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李国强 《市长参考》2000,(11):41-43
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而言,它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向协调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前实施了“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1978年一1992年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是以三大经济地带为基础的梯度布局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1992年以后,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及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为标志,国家对区域经济政策有所调整,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1999年以来,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史的启示和理论的反思在我国40多年寻求区域发展的道路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30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形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力的均衡配置和消灭区域差别,我们采取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将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史轨迹,将为我们统筹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利用“以点带面”的不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是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战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区域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障碍。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自进入到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展较快、西部发展缓慢的格局虽然有所缓解,但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此种不均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国家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性,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产生的影响展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1,改革开放前的“均衡战略”时期,这一时期工业的地区布局主要采取“均衡布局战略”强调内地与沿海地均衡发展,国家资金主要投向中西部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在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三五”“四五”三线建设时期,中西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三线企业,建设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工业布局的整体均衡,但由于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存量优势未得到整体均衡,但由于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存量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起点比较低,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二元结构”,均衡发展的地区经济战略对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的作用不显著,特别是在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导的体制下,强化了重直关系,弱化了横向联系,形成了严重的条块分割的经济格局,大大削弱了全国整体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朱选祥 《北方经济》2012,(12):15-17
新中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战略阶段:以工业化为主导,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改革开放为主导,开放发展与倾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协调发展与合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基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统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贯彻落实和丰富补充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今已上升为国家级顶层战略。由于地理区位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落后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短板,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虽然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促进落后地区改革开放,推动建立落后地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各30年左右的发展阶段,中国区域工业发展的战略截然不同,实现的发展效率也存在极大的差别。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带有传统体制的强烈印迹。战略方向摇摆不定、战略决策权高度集中等问题,使中国的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迈出了巨大步伐,为正确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好的条件。学术界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结论,也为形成合理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打下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环境与背景下,应该实施科学调控下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工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地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工业布局战略所推动的。从工业布局战略的角度来考察,建国以来,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实施的是"均衡布局战略"前后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平衡沿海与内地关系为宗旨,以重工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以据点式开发为主要方式,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放在内地,尤其是中部地带;第二阶段以建设大三线为战略目标,重点发展军工,布局方式以"山、散、洞"为原  相似文献   

17.
1979—199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原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1991年间,中国实施了以内地为重心的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以东部为重心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伴随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展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出现了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倾斜的显著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大,由此形成的效应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28-2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在总量及结构上均出现了与改革开放前极为不同的深刻变化。如何认识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的发展按照先沿海后内地、先东邵后西部、先试点后逐步推广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26年来,在区域经济的发展顺序上,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东部沿海经济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先后开放5个经济特区和14个中心城市;第二阶段是发展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作为陕西经济重要极核的极化效应明显,导致增长极与其外围区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整体的持续增长能力正在下降,应发挥西安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实现关中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大西安规划及其实施的过程应该体现西安经济由极核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化的分散化、均衡化特征,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支撑单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市场主体,更要建立多个增长极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进而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