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权效率与中国公司治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完整的产权形态包括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及转让权三项基本功能,其中剩余索取权的具有特殊的激励功能,其产对产权主体的行为驱动构成产权效率的核心。我国产权改革过程中的“明晰产权”本身并不构成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产权改革的内涵和目标应是对产权客体性质相适应的产权主体的体系重构。这是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变革。产权改革是我国整体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强调竞争作用在产权改革之上的所谓“超产权论”,因其忽视了我国具有垄断与超经济性质产权主体,即政府产权的大量、普遍存在这一基本事实,故对于我国的现实经济改革的适用性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2.
随着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产权理论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学术界对产权问题的研究,大体上有几种不同见解:一是产权即支配权和转让权论。就是说,产权,既不同于体现产权最终关系的所有权,又不同于企业日常决策的经营权,而是指那种企业财产在市场交易中的支配权和转让权,而这又取决于交易双方对边际效益的比较。二是产权即所有权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即拥有对某个客体的所有)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它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归属的法律用语。三是产权的细分论,这里又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产权可以分解为:“一种为经济运行中的经营性产权,另一种为制度分析中的归属性产权。”第二种意见是“广义的企业产权,包括有形资产产权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企业产权机制的转换秦军以产权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责、权、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机制称为产权机制。产权机制是企业机制的核心结构,它既是深层利益机制实现的依托,又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是企业机制的中坚层次,产权机制是企业机制转换的契机。由于产权的占有...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决定因素分析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其一是产权论,它侧重于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及由之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角度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中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其二是超产权论,它侧重于从市场竞争与企业治理机制方面去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中心观点是市场竞争激励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而本文作者却认为,现代企业的绩效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内部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企业产权理论 1.企业产权的内涵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表明,企业产权包括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两个方面.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虚构,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理论学者认为,“企业所有权”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由谁拥有依存于企业经营的不同状态,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实质是企业中存在的产权而不是真正的企业所有权;真正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出资者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一、明晰产权关系,强化对国企经营者的所有权约束。按照现代企业理论,所有权约束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完成各项合同之后的剩余收入索取权。它是产权清晰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应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的情况,建立新的国有企业产权组合模式:一是实行国家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拥有对资产的法律上的终极所有权以防止发生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8.
王任君 《发展》2005,(7):62-63
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从生产的制度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分析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已相当普遍,这也是现代企业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引鉴的理论主要分为两大派:产权论(唯产权论)与超产权论.  相似文献   

9.
企业必须由多个产权主体分享企业所有权,其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文章在此基础上从产权纬度对企业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激励机制的设计实际上是产权的有效安排问题。最后,对知识型员工、企业家、国企高管经营人员等不同属性的人力资本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等各个层面分别进行了激励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现有理论对企业合约中人力资本个人产权与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交易关系的解释值得商榷,因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被不恰当地分解。该文在明确界定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和人力资本企业产权内涵的前提下,基于合约理论,针对"资本个人产权分解论"提出了"资本产权转换论"的观点,认为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并未发生分解,而是转化为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以此为前提,人力资本个人所有者获得与其人力资本价值相当的企业权利。文章最后讨论了企业实践中人力资本个人产权与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之间的主要转换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新古典厂商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与学术流派;认为对企业所有权从而对企业内外部产权结构的研究是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而马克思亦从经济形态演变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企业产权结构理论。这些理论对深化我国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社会财富需要人们劳动来生产.当人们生产能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有经济剩余出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平等交换掩盖下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权利不平等的实际情况,并科学阐述了拥有大量资本的雇主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和特长方面的优势,总是可以无偿占有社会地位低下的贫穷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事实.诺斯提出一个以降低交易费用为中心的理论框架,由三个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基本理论所构成: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产权理论.不同的产权形式对交换当事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效率,因为其所导致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产权形式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而有效率的产权应是竞争和排他性的,这就要求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国家理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需要国家的参与,因为国家作为一个具有合法暴力和自然垄断性质的主体,其具有确立和保护产权的优势地位及提供界定产权基本规则的规模经济性.意识形态理论.产权的充分界定和实施要花费巨大的成本,通过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克服人们的"搭便车"问题,以降低交易费用.问题是:产权制度等诸因素一定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吗?若是必然的,原因是什么?若是有条件的,基本假设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现代企业理论探讨现代企业产权安排的特征,提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要根据企业各产权主体的特征在它们之间进行对应配置,形成良性的企业产权结构安排,以期解决委托人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并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耿卫东 《特区经济》2004,(10):75-76
<正>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向的争论 面对国有企业其存在的问题,一种较为普遍的论点是产权论,它侧重于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来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其中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这里的产权明晰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产权法律归属上的明确界定,与产权的有效率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配置),由此产权决定论可分为产权归属决定论与产权结构决定论。 按照产权论的观点,产权私有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最本质的不同是企业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国经贸新词词典,剩余索取权是对剩余劳动的要求权和对企业利润的要求权,即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后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同时,剩余索取权是企业的收入中需要承担风险的部分,经营者作为上市公司中极其重要的一员,是否应该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笔者认为,经营者作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分享者、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剩余的主要贡献者以及企业成员中行为的最难监督者,理应获得上市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其理论依据如下: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符合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现代企业理论中讲的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质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企业各产权主体中的分配。由于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特别合约,现代的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产权主体,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产权的安排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在企业家人力资本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论“物力增值规律”(续)──一个由马克思发现,但被忽视了七十多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华定谟八、利息新说根据“物力不增值”理论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然而,在雇佣工人中也有一...  相似文献   

18.
孙浩 《特区经济》2005,(10):140-142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界定非常多,主要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另一类是从企业产权角度理解人力资本产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9.
超产权论认为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刺激经营的作用,讨论如何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应该比讨论产权归属更具有现实与长远意义,超产权论解释了当今国际上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化改革。我们应对国有企业实施治理机制再造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的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内在矛盾的结晶。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使然。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契约中外在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性制度安排,是激励与约束企业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