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探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是重庆引领西部跨越式发展、探索内陆扩大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新路径.与经济学中传统的“洼地效应”相比,重庆更多的体现为“高地效应”.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建设的实际条件,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应该走“开放创新”、“特色崛起”、“持续发展”之路.按照要素集聚、合作创新、引领发展三大战略阶段分步实施,打造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先行范本.  相似文献   

2.
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促进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加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力度,确保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使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为一体的重庆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随着中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变化,内陆腹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步走向改革开放的前沿.基于开放进度指标,系统分析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现状及比较,以山西省为例探讨内陆省份的特色对外开放路径.依托地域广阔、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完备的优势,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作为资源型内陆省份,山西省对外开放基础薄弱,开放型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开放不足仍是制约山西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短板.新格局下山西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联结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制度创新提升开放能级,打造制度高地、创新高地、环境高地,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4.
内陆老区开放高地是新时代内陆地区发挥后发潜力、兼蓄比较禀赋优势与开放机制创新为一体的内陆经济跨越式发展新范式.通过一套开放高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的研究表明,赣南苏区的经济开放度位势在赣粤闽湘边区中尚不具有优势,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但差距呈缩小趋势;赣南苏区在开放高地潜力评价中处于有利的后发位势.因此,推动"双循环"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出口主导型经济、优化空间开放格局、实施开放型创新驱动战略,将有利于"双循环"下赣南苏区高质量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河南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机遇”成为共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河南融入“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依托中原城市群,打造郑州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进一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山西等内陆省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选择,文章对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郑州航空港以临空型主导产业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其三大临空型主导产业应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存量调整,增量布局;链式发展,片区联动;量质齐升,协同周边"为发展思路。具体对策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支撑条件;建设要素平台,加大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细化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8.
开放型经济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制度性开放条件,在衔接国内外市场、畅通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对接国内外制度规则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能够起到引领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功能。根据开放特征,本文将开放型经济地区划分为综合开放型、贸易开放型、要素开放型、口岸开放型四个类型,分门别类研判开放型经济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更好促进开放型经济地区引领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3)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必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其中,开放型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内陆开放型经济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理念的拓展和延伸,本身是内陆欠发达地区开放崛起的重要战略。对我国广大内陆地区而言,如何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新趋势,抓住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的新机遇,努力认识和适应新常态,孕育和形成与开放型经济相符合的思想作风,打造成熟的产业体系,发展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增进人民福祉,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苏州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重中之重是要在打造创新人才高地、集聚高端人才方面取得突破,要把新兴产业作为今后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区域转型升级,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拓宽人才引进模式、打造人才乐业环境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苏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界定内陆开放高地的含义,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对陕西省建立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进行SWOT分析,进而从持续巩固陕西省在西部地区的经济主导地位,加强陕西省与国内外地区的贸易合作,重视陕西省高等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的建设等方面提出陕西建立内陆开放高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重庆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探析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通过经济发展对外、对内的现状与研究,提出加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问题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跨世纪人才资源的开发,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跨世纪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加快构筑人才新高地,对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首先,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需要。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投资软、硬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是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步入全球话语权竞争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升级为协同高质量创新,而建设国家自创区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与全球话语权的战略举措,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构筑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的重要路径。在梳理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状况与高质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明晰基于价值链、产业链、知识链的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路径。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模式方面,主要有企业引领型模式、人才支撑型模式、平台引导型模式、机构合作型模式,其是高质量创新的重要特质所在,也是理论创新之处。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发展,从整体规划、人才管理改革、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天府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之处,同时紧贴特大城市成都的中心城区,充分享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拥有超过2.5亿人口的内陆市场腹地。天府新区规划面积1 578平方公里。中国政府网近日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批复指出,设立并建设好四川天府新区,对于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子、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天府新区自此成为中国西部的第5个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范围涉及四川省成都、眉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更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近年来,福建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速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人才荟萃的东南高地。编辑部和采访嘉宾一起探讨如何凝心聚力做好人才开发工作,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理晖研究员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载体.创新驱动在根本上取决于人才驱动.当前,广东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建设正全面开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蓬勃兴起,但创业创新人力资源依然未能适应自创区发展需求.为此,补齐人才短板,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才能为加快珠三角自创区发展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撑,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努力把襄阳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高地,是"十三五"时期襄阳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基础、潜力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凤君  刘鹤  王岱  许旭 《经济地理》2011,31(12):1988-1994
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区域总体战略的重要指向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全国战略视角,从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城镇分布、交通体系、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经济区内部空间的发展潜力,提出了成渝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成渝经济区更好的贯彻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当代经济》2022,39(4):50-55
"十四五"时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尤其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综合交通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